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视角分析

时间:2022-09-11 10:15:47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视角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越来越多的重资产企业负担加重,业绩下滑,甚至出现亏损;企业也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研究,更多企业主动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本文对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财务管理工作措施,对于发挥会计人员的企业管理作用,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 财务视角

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水平持续增长的时期,实体需求不断加大,资产价格不断攀升,众多制造型企业为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购置了大量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这在当时不仅能提高生产量,大量重资产还可以适当抵御通胀风险。随着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社会上同类同质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而重资产企业的产能无法充分利用,大额的固定折旧费用稀释了利润,导致企业负担加重,业绩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许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当初的重资产模式,而苹果、华为等重研发类制造型轻资产运营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企业也开始重新研究轻资产运营模式。

一、轻资产运营企业经营特点

轻资产运营模式,是一种尽量减少公司资产的运营模式,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产品制造环节外包,在生产制造方面节约了资源,将主要资源和精力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活动。有的企业主要通过产品研发、技术变革、管理变革等措施,在高附加值方面积累经验,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其产品优势,使产品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掌握市场先机,通过不断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设计进行完善,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投入和产品性能对消费者的吸引保证市场的稳定;有的轻资产运营企业凭借独特的商务模式,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客户资源,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资本投入少,尤其是生产领域内厂房、设备投入少,甚至完全没有生产设施。而智力资本包括充足的知识产权、优良的企业文化、大量的高端人才资源、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精简有效的组织机构,快速反应的业务流程、公平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构成了企业的轻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视角分析

(一)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征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轻生产,重研发和销售,运营成功的企业在某一领域一般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通常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很多,且新技术更替很快,始终引领行业的发展,因此此类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无形资产占比很高,像苹果、华为就是研发领先的典型代表,会计人员对外购及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要进行准确归集,期末进行减值测试;此类企业的资产投入少,折旧率低,因此投资回报率一般较高,利润空间大;上游的研发阶段和和建立下游的营销渠道方面需要大量的前瞻性投入,表外无法计量的资产多,例如智力资源、品牌影响力、渠道控制能力等。

(二)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资金运用在积淀核心资源和能力、驱动业务系统整合,以及维护优质盈利状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财务应焦距核心资金资源在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以大量的现金储备作为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引领商务合同谈判的话语权。应强化资金管理,制定保证资金高效运转的资金管理办法,根据企业的年度、月度资金预算,建立资金滚动预算模型,对未来资金需求进行合理预计,使资金除满足战略储备需求外,还要满足日常的运营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提高暂时可用资金收益,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企业资产的不同构成方式对企业风险影响很大,固定成本占比越高,经营风险越大。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生产采用外包或OEM贴牌制造,在生产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流动资产占比很大,甚至资产接近全部是流动资产,因此经营杠杆系数低,经营风险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取决于其偿债能力及资产质量状况。业绩良好的企业一般负债较少,杠杆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良好,偿债能力强。资产质量状况取决于流动资产的质量,其中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重要,存货的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在考虑对外采购量时,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共同研究,分析历史数据,以满足订单交付和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为前提,考虑客户需求计划的变动、生产周期、产品运输周期、储存成本等因素,参考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批量订货模型,确定材料采购量和采购批产,以合理安排资金支出,降低采购件的库存资金占用风险,应该分析库存产品账龄,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对一年以上积压呆滞库存及时按流程审批处理后入账,保证不虚增账面存货资产;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要建立应收账款监测和预警体系,关注坏账风险,对风险客户及时提出预警,限制发货,对已逾期货款及时催收。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测评,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并固化到业务流程中。

(三)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成本核算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生产外包或OEM贴牌制造,产销环节跨法人实体,按照是否给外包方提供原材料生产,财务核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加工制造的材料都由外包方提供,加工完成的产品直接开票销售给企业,这种方式按照一般的物资采购进行账务处理,比较简单;另一种方式是为外包方提供主要原材料,外包方仅提供加工劳务,这种方式下会计在主要原材料发出时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不能确认收入,一般应通过“委托加工物资”或“发出商品”科目核算,等外包产品加工完入库后再进“库存商品”科目,这种方式下原材料的所有权归属轻资产运营公司,成本核算和存货管理的难度较大,公司应与外包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运用ERP、MES工具建立统一的成本、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企业相关方的系统权限,对发往外包企业的库存和对产品进行信息跟踪,对每一笔原材料的出库、外包方的接收入库、加工完成后产成品的入库做好系统记录,同时会计记录也应该准确及时。委托加工完成产品分批次入库时,信息系统根据产品生产BOM、外包企业的加工成本、采购物料的期间平均成本核算产品成本,入库后自动结转成本到“库存商品”科目,销售出库时,根据销售数量与单位成本计算结转销售成本。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特殊事项的分析,对因商务原因价格未定的物料,财务上进行应付账款的暂估,防止账面库存单价和金额出现异常,以减少成本的波动。应了解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情况,分析产品各阶段的成本变化情况,根据分析对价值链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四)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减少生产环节大量的人员和固定资产投入,放弃生产制造的增值利润,通过研发以及销售环节创造利润,研发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是重点。在保证大量的研发前瞻性投入以维持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控制研发成本,降低设计浪费,这是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财务人员应适当参与研发过程,在产品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对产品的设计成本进行分析测算并设定目标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设计应与研发人员综合分析是否可行;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对投放市场的产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挖掘客户满意度高、成本低、创造利润大的“拳头”产品,对研发成本高,市场销售不佳的产品应反馈设计人员进行改进,必要时应坚决淘汰。而销售环节,成本控制的关键还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从严控制费用,但是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也能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轻资产运营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涉及企业外部的不同企业,对协同效应的要求较其他企业更高,改善与相关方的联系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内部管理方面,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建立定期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市场销售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信息快速直接反馈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快速响应客户对产品外观、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合适的改善,使产品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优化;外部管理方面,通过改善与上游供应商、中游生产外包商、下游的销售商之间的联系,增强话语权,建立一套标准,形成制度流程,使供应商、外包商及销售商遵循流程,进一步降低价值链条成本。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产品主要委托外部生产,产品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质量人员应加强质量检验,对自身工程师和合作伙伴工程师加强培训,在业务运营初期,外派质量监控工程师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对外包企业的生产进行监控,控制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与外包企业及时建立联系,及时反馈问题,通过前端预防成本的增加,有效降低产品售后故障率,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从而降低质量总成本。在业务成熟期,应统一所有外包企业标准,建立统一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全面质量管控,保证给客户交付性能、外观方面标准统一,质量可靠的产品。财务人员应建立质量成本数据统计,分析各类质量成本的异常波动,反馈数据给质量人员,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产品质量成本。

三、结束语

制造类企业对轻资产商业模式进行的分析,对于企业的战略意义重大,从财务视角的研究能够分析出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公司战略、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改善,对于企业业绩的提升能起到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黎,朱武祥.轻资产运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

[3]薛文燕.轻资产类公司的运营模式与财务管理[J].山西财税,2012,(3):36.

(作者单位: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欧盟碳配额现货与期货价格关系及对中国的借鉴 下一篇:精工智能:智能卡“芯”时代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