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11 09:54:25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从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供应链协同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供应链协同绩效指标体系研究和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研究4个方面出发,对供应链协同绩效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的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绩效;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5.15.083

1 引 言

Christopher(1998)提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要建立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最重要的就是协调众多节点企业之间的行为和决策,实现各节点企业的无缝对接,提升供应链总体价值,这就是供应链协同。全球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David Anderson & Hau Lee(1999)明确指出,新一代的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2]。这些都充分说明,协同已经成为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关于协同对供应链产生的巨大效益,通过实证和模型研究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实。

如何评价供应链的协同程度,如何确定供应链协同绩效,已成为专家学者们越来越感兴趣的问题。有效的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能够促进供应链成员沟通交流,加强信息反馈,合理评判供应链协同运营效果,是供应链有效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重要一环。因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协同运营绩效,是供应链协同运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 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Maskell(1991)较早地讨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关于供应链制造战略、需求变化、时间性和合作机制的评价问题[3]。Beamon(1996)提出供应链绩效评价应具备包容性、普遍性、一致性等特点[4]。Bowersox(1998)将供应链绩效评价定义为系统评价方法,认为这种评价应当可以比较,既能适用于功能部门,又能适用于行政渠道[5]。

国内学者普遍将供应链绩效定义为: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与评价。而关于供应链协同绩效,并没有一致的定义。葛亮,张翠华(2005)指出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采用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照既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协同各方面的有效性和效率所进行的客观评价[6]。邹辉霞(2007)指出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估系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供应链协同管理战略目标制定、绩效评估目标和指标制定、绩效评估计划的制订与执行、监控与评估、奖励与指导修正[7](见图1)。

图1 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3 供应链协同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

2001年,Oracle公司和Laura Hooath指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同对供应链有效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Simatupang & Sridharan(2005)从信息共享、同步决策、激励联盟三个维度来测量供应链协同程度(见图2),研究表明,供应链协同度与运作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8]。Attaran等(2007)认为CPFR体系能显著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强制供应商提高其创新能力,但需要建立与制造商的一对一关系[9]。Nyaga等(2010)探讨协同关系带来的收益能否补偿其维系成本,研究表明协同活动如信息共享等,将增进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从而增加节点企业之间协同满意度与协同绩效[10]。Cao & Zhang(2010)将供应链协同优势划分为过程效率、服务柔性灵活、业务协同、质量、创新五个领域,并通过实证证明,供应链协同优势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强烈正相关关系[11]。

国内,张欣、马士华(2007)量化分析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在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不同策略组合下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完全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模式下,供应链总体效率大幅上升,但总体收益并未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均匀分配[12]。曾文杰(2010)依托制造行业供应链,建立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协同运作,以及合作关系和协同对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通过对163个国内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实证分析得出,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协同运作有很强的正向影响作用,同时,供应链合作关系、协同对供应链运作绩效也有明显正向影响[13]。谢磊等(2012)通过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供应商之间协同、物流服务能力三个维度设计供应物流协同量表,建立供应物流协同、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实证分析了供应物流协同对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企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效应[14]。曹永辉(2013)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运营绩效的维度构成,以及供应链协同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协同中的信息共享、同步决策仅对供应链运营绩效中的部分维度具有正向作用,只有激励联盟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全部维度具有正向作用,因此,要特别注重激励联盟为供应链运营带来的绩效[15]。

4 供应链协同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目前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已经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体系包括有:以财务为导向的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考核体系、以责任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考核体系、以流程为导向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SCOR)考核体系和以战略为导向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考核体系等。

而供应链协同绩效是供应链协同运作水平的直接体现。Shin(2001)从采购方库存成本降低率、供应商利润增加率和供应链系统改进率三个维度对供应链库存协同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并构建了供应链库存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16]。Mason-Jones等(2009)分析了提前期在敏捷供应中的重要性,提出在供应链中必须实现信息共享,缩短整个供应链的提前期,才能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17]。Ramanathan等(2011)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提炼出供应链协同概念框架,并针对供应链协同的初始阶段和高级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8]。然而,目前为止,关于评价供应链协同效益的指标并不全面和准确(Ramanathan et al.,2011)[18]

上一篇:钢铁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监控体系构建探析 下一篇: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