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时间:2022-09-11 09:51:21

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摘要〕将熵权法应用于区域信息化协调度与发展度的定量测评,建立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并对2

>>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论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新型城镇化策略选择 基于米歇模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 京津冀港口群互动协调发展建议 京津冀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邯郸在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机遇 京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的港口与腹地关系分析 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 开发使用京津冀人才 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京津冀生态景观与旅游城市协调发展的研究 京津冀区域蔬菜物流信息化策略研究 京津冀信息化协同:箭在弦上 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大幕开启 京津冀信息化协同该如何推进?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破除行政区划障碍 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调发展需“十指握拳” 基于首都临空经济视角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8-20.

[2]丛敬军.信息化指数模型及辽宁信息化水平的测度[J].现代情报,2004,(7):73-75.

[3]方维慰.区域信息化发展环境的综合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情报杂志,2008,(11):32-34.

[4]茶洪旺,陈静,倪秀碧.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收敛性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4):91-97.

[5]杨洋.安徽省区域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6]朱伟珠,李春发.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协调度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6):103-108.

[7]小松畸清介.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8]Porat MU..The Information Economy: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M].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7.

[9]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信息化发展指数优化研究报告[J].管理世界,2011,(12):1-11.

[10]修文群.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2,(2):197-208.

[11]郎益夫,周荣,喻登科.信息化和谐指数测量(2001-2007年)[J].图书情报知识,2010,(2):4-9.

[12]姜君.基于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13]刘宇辉.中国1961-2001年人地协调度演变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J].经济地理,2005,25(2):219-235.

[14]尹世杰.我国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9,(7):7-10.

[15]刘艳芳.京津冀地区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67.

[16]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等.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7):1074-1079.

[17]白泽豪.京津冀三地确定8个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方向[EB/OL].http:∥/2016-04/22/content5465334.htm,2016-08-20.

上一篇: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下一篇:试论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