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主板维修课程的教学

时间:2022-09-11 09:13:32

浅谈计算机主板维修课程的教学

摘 要:计算机主板维修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对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较差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精心创设情境分组讨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主板维修 计算机 教学

主板是计算机的关键部件,用来连接各种计算机设备,如果出现故障,计算机就不能正常使用,主板维修已成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课形式多为理实一体化。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较差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通常只注重实践,而忽略理论,这就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实际操作前要求学生先了解实验目的,掌握正确理论和操作过程,并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针对性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实践。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并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学生不掌握电路知识,那么就无法进行主板的线路检测,也无法进行整个故障的排查及修复。

当然对于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更加直观,便于原理、结构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精心创设情境,分组讨论教学

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来讨论问题,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创设各种主板读不到内存的故障,让学生思考导致故障出现的原因。

然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互补互教。小组讨论因人数少,心理压力较小,学生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想法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愿意进行交流、争论、思考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例如上述情境创设完成之后,学生们会在小组讨论中得出:内存条损坏、插槽与北桥之间线路问题或接触不良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内存故障。

分组讨论必须先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水平层次来进行优化搭配。一个小组由四个人组成,其中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每组推荐组长一名,对本组学生进行管理监督,并分配任务。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职业学校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就更是提高主板维修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头戏,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外,还必须要有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实验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要及时把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引入到实践中来。

第二,在课程实验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诱发学生的任务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任务。比如设置检测主板单元电路中的电压、电容、电阻和对地阻值的任务,学生采取分组协作完成整个的任务。一个任务的完成会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得到实际锻炼,更快更好地掌握维修检测规程和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富士康等电子企业参观学习,邀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安装维修,还可以派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主板维修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真正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继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J].计算机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上一篇:开展校企合作 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下一篇:浅谈水彩画材料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