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时间:2022-09-11 08:27:46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摘要】高中数学的新的课程改革,重点是提出了新的数学理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本文就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开拓数学的新理念,发展学生的新思维,全面提升公民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高中;教学;新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目标领域),就是全脑开发的数学教学。下面就高中数学新的课程要求、数学新理念和数学新思维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数学新课改的内容与主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如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概率与统计,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导数与微分、算法等;删除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弱化了立体几何中的公理体系。这些内容的变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更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用数学与应用型数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提高创造了先决的条件。“数学建模”“数学探究”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数学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个性化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在不断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其认知风格的个性化学习。所以,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随着课程式改革的深入也在不断地深化。师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善于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教师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优秀的设计能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理念,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所以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相互包容的。

三、实现数学新思维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数学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满足其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最终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四、教改中实现数学新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大量存在,体验到发现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新思维。数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而问题的设计又需要广泛资源下的情境支撑。因此,问题情境构成了数学教学课程资源的根本要素。中学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典型表征形态就是数学模型,从而进一步要求教师试行情境教学法与数学建模教学法。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创意和亮点而结果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和较高的评价,而不是批评其结果出错并给低分。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感受真实世界,取得知识经验,在参与投入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13).

上一篇:创设有效情景,让拼音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浅谈在欣赏课中如何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