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的人们想春天

时间:2022-05-27 05:03:52

分水岭的人们想春天

一个大山里的村庄,在经历了世代人几百年的贫穷居住后,面对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浪潮,一直没有多少起色,没有找到出路,该怎么办?年轻的一代纷纷飞往大城市,留下了村里八十来口老和弱,欠外债13万元,还缺项目,缺人才,又怎能开发利用村集体的近1300亩的土地、山峦呢?

而相距六七十里外靠近城区的另一个村庄,则因为楼盘开发、政府征地、旧村改造、商贸并举等措施,有资金,有项目,有人才,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强大。但另一方面,潜在的不利因素是,全村330人,只拥有如今全村仅有的110亩土地,经济发展后继乏力,英雄无了用武之地,这又该怎么办呢?这样两个隔镇隔心,隔山隔水的村庄,会有故事发生吗?

分水岭的人们想春天

烟台牟平水道镇的分水岭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山东半岛的分水岭,山岭以南水系向南方流,山岭以北水系向北方流。也正是因此,位于水道镇西部的分水岭村,成了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且因为阴差阳错,与经济腾飞的时代机遇,几次擦肩而过。全村36户,84人,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地、外出务工为主,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村级集体经济长期处于零收入状态,负债已达13万元,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大数字。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有心无力、有识无胆的尴尬境地。不仅全村干群茶饭无味,镇党委和政府也一直被困扰不止。仅靠政府救济、部门扶贫等传统帮扶方法,只能解近渴,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空手套白狼,天空掉馅饼的美事虽有可能发生,但分水岭村不能再坐等了。要让村集体起死回生,必须将村里仅有的资源――近1300亩的土地、山峦、宅基地和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化作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让源源不断流淌的财富活水,盘活集体经济,以资源生财富,以资源生效益,才是坚实可靠、地久天长的扎实做法,才能从根本上守住家园,引来人才、项目和资金,才能建设好家园。“思路决定出路”,本着这样的思路,镇领导决定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带领分水岭村人,以此为“分水岭”,走向真正的富裕路。

石硼村另辟蹊径寻出路

石硼村,位于牟平区宁海镇街道西北部,紧邻城区,因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村集体经济日益扩大,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但也因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致使越来越匮乏的土地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这种依靠土地开发模式发展经济的做法,将难以为继。积累了多年力量和经验的石硼村,有了丰富的资金、人才和项目,但却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出现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的窘迫状况。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关门生产。也不能用“拿来主义”去购买回来。似乎连拥有着强大能力、处处“以人为本”的政府部门,也爱莫能助。但经济要发展,土地又是万万不可缺少的。石硼村的人们想春天了,想万物争春欣欣向荣的土地了,想得寝食难安。

“办法总比困难多”。宁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解决城区村集体普遍存在的石硼村的类似问题,决心以石硼村为突破点,向创新要出路,着力探索突破城中村发展遭遇土地瓶颈制约的新途径。

当分水岭村遇上石硼村

一直有个很奇妙的想法:偌大的地球上那么多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固定在某一区域、从事着相对固定的工作。久而言之,当人们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特想换换环境,换换工作,这时,地球上空就有个巨大的吸盘,像磁铁吸铁钉一样,一下把地面上所有的人吸起来,转上一定的角度,再把人们轻轻放下,于是每个人就可以开始崭新的天地,这多好啊。不曾想,这个梦想,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城乡联姻,跨镇合并,正在实现当中……

面对着13万元的欠债,而又绝无出路,分水岭村干部群众,羞愧难当又无能为力。这是什么年月了啊,城里人家一年的收入可能就13万,城里的一栋楼房就值好几个13万,可是,全分水岭村干群,几年来却被这区区13万元难倒了……当村书记和镇领导们,再次谈起13万元债务问题时,他们最初也是社会上已有的常规思路:找个有资金能力的人,来分水岭村里承包一片山峦子,租期为三十二十年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而真理往往只比错误多出一步。幸而,水道镇领导多想了一步:全村才几十户,搬也搬出去了。或者,有谁能来承包一片山峦子,为什么不能也承包了这个小山村呢?既然个人能来承包,那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不能来承包这个集体吗?再进一步,村村联合,携手共进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留给有头脑的人。镇领导和村负责人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觉新奇,越说越觉得这是条新路子。他们满怀信心一起找到了区政府。而在城镇化建设中肯于迈新步、迈大步的牟平区领导,也常常为类似于石硼村的问题所困扰。听罢此言,多方权衡,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他们强烈意识到,这是个新生事物,而且这个新生事物中蕴含了无穷的活力和机遇。两村如能连手,必能产生“1+1>2”的双赢效应。经过镇领导的牵线搭桥,两个村干部坐到了一起,经过深入交流、沟通,他们“一见钟情”,很快达成了村庄合并,成立新社区的共识。虽然其它地方也有过镇域范围内以强并弱的村庄合并现象,但像这种跨镇域村庄合并、不仅仅在牟平区开创了先河,而且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一种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模式若是成功,必将为众多的分水岭村和石硼村们,找到新的出路。

路,要在前人没走过的地方踏出来,其间的辛苦与挫折自然不少。实践过程中,他们面临的问题,几乎都是全新的。但摸着石头也要过河的决心,让一切问题都一一迎刃而解。

首先,他们从思想上进行发动宣传,为群众详细解释合并的原因,具体的做法,带来的好处,引导他们从长远看问题,并及时了解村民的诉求,征求村民意见。于是,分水岭村人精神上的失落感、“外来户”受排挤的担心,消失了。石硼村对“发展蛋糕”被分割、经济被拖垮的担忧,也消失了。后来,为了以人为本,让百姓了却后顾之忧,合作社干部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合并协议》,协议对居民的利益有明文规定:一要确保居有所安,原分水岭村村民的平房,统一在石硼村正在营建的领海公馆小区里,置换成楼房。二是确保劳有所事,凡自愿要求工作的居民,由合作社统一安排。三是确保应保尽保,两村村民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当然,最终要做到,利益共享,让两村“形”合“心”更合。合作社将两村原有土地、山峦、厂房等资产,统一收归集体所有,统一开发经营,借鉴股份制形式,将资产量化到每个村民,年底依据盈利情况进行分红。共同的归属感认同感,共同相关的利益,让两村合并出了同发展、共致富的新活力。

分水岭村和石硼村的跨镇域合并,已经实施近一年了,成效初见。分水岭村集体还清了债务,百姓离地而不失地,由村民变成了市民,“一步登天”地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和待遇。石硼村百姓,从失地到有地,又能在“自家”的田地里,描画春夏秋冬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了。

因为新社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不仅农副产品的供应有了保障,也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区投入1500千万,聘请了专业策划团对土地进行规划、开发,计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打造出旅游观光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养老养生”的“生态绿谷”,并以此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泉。

有梦,才有憧憬,有希望,才能去奋斗,去争取。当分水岭村遇上石硼村,背朝黄土几千年的农民,终于有了新时期的新梦想,浩荡的历史与真实的现实,终于碰撞出了新火花。彩虹总在风雨后,历尽波折和时间检验的这个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是我们共同要圆的中国梦。相信梦圆之时,一定是我们齐鲁大地“东部崛起”之时!

有梦,才有憧憬,有希望,才能去奋斗,去争取。当分水岭村遇上石硼村,背朝黄土几千年的农民,终于有了新时期的新梦想,浩荡的历史与真实的现实,终于碰撞出了新火花。彩虹总在风雨后,历尽波折和时间检验的这个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是我们共同要圆的中国梦。相信梦圆之时,一定是我们齐鲁大地“东部崛起”之时!

上一篇:衣玉华散文二题 下一篇:传播力,另一视阈下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