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相关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11 07:03:18

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相关问题分析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观察法,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身因素,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上课时注意涣散,人际关系紧张,焦虑、紧张,胆怯、恐惧,惧怕失败;第二,教师因素,教师的形象,教学组织及教学中的保护方法的不妥;第三,自然环境因素,场地器材设施不全,天气因素等。并通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合理地运用场地器材来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学生 心理障碍

就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大纲安排不同,学生对所学新的动作在心理上都会有不同的抵触,在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解决,也要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把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作为研究重点,以及如何尽快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是关键,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体育课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身体得以放松的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动作,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所以体育教学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种种心理障碍,主要也是因为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使他们望而却步,还有就是教学的枯燥乏味,也会使得学生厌烦上体育课,既然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必须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甘肃省临夏市折桥中学学生总人数680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学生的自身因素

(1)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当某些体育运动项目或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时,一些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差或先天不足的同学完不成动作或害怕受伤,就会因此产生相应的心理障碍。如果这些心理障碍不能及时排除,便会转变为对体育学习的恐惧。出现恐惧心理的学生害怕上体育课,会以种种借口和理由逃避上课。

(2)注意涣散

如果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动作不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因此掌握动作也就缓慢。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前心情不佳,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上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注意的。

(3)人际关系紧张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视掉的一点,有些学生就是喜欢被老师肯定,在做完新动作的时候,教师只要给他指导或者给予肯定,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感受到被重视,这样就会更努力的学习。其次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危险性的动作不敢去做的时候,同伴在旁边的鼓励会给自己力量,让自己有信心也有勇气去尝试。如果缺少同伴的支持和信任,在心理上首先就会挫败,也就更没有心思认真去做练习。

(4)焦虑、紧张

在体育教学中,焦虑紧张的现象就很常见,上课开始时,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时,有些学生就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比如说自己在课后没有复习怕忘了动作,或者怕被老师点到提问上节课的所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因为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也就对自己没有信心,才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5)胆怯、恐惧

就山羊分腿跳教学过程而言,男生主动练习的次数就比较多,而女生充当观众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害怕跳不过,不敢跳。其实这也是学生心理出现的障碍。

(6)惧怕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学习新难度动作时,连续的失败会挫伤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意志不坚定,有些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每次的失败后汲取经验继续努力,直至真正掌握动作的技巧技术,在学习每个新动作时,学生所持的态度不同,在遇到挫折时产生的心理效应也就不同。

2.教师因素

(1)教师是整堂课的主导,教师进入课堂时的整体形象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效应,如果教师的上课形象不好学生的情绪也会有波动,对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也会有影响。

(2)教师的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整堂课质量作的铺垫,一些学生对新的内容的兴趣不同。如果在教学组织上创新,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那样学生学起动作来比较容易,也愿意去学。组织上花样要多,队形、游戏不能太单一,每节课变着花样使学生的好奇心增强,这样学生才愿意也乐意去学。

3.自然环境因素

(1)场地与器材:现在不管是大、中、小学校都有学生活动的地方——操场,在大城市中的一些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齐全。而在基层学校未必有好的场地和器材,有些基层学校不要说是正规的操场,就连一个完整的框架也没有。没有场地,器材也紧缺。如果说一堂课安排2—3个班,就显得格外拥挤,器材上也是问题,必须是教师提前商讨器材如何借,一堂课才会完整的上下来。场地小、器材少,有些项目每个人练习的次数就少,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需求,还有些项目只能通过语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作一了解,因为场地器材有限,根本就实施不了。在教学中,会因为场地器材较差,学生的运动兴趣、信心和能力都会有所降低,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2)天气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天气因素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运动情绪,比如说在炎热的天气下上课,学生的情绪就会浮躁、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对他们而言上体育课就是受罪,谁也不愿顶着太阳上课,心理上就会抵触这节课。寒冷的天气也一样,学生都不喜欢运动,而遇到凉爽、晴朗的天气是最受学生喜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课,不但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学习新动作也快,这关键在于学生的心理。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自信心的树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的因素在学习新的内容是屡遭挫败,自信心严重受创如果此时得到同伴的鼓励和教师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对新动作会更努力地去完成。

2. 课前的准备

课前不仅教师要准备,学生也要准备,把不好的情绪都要在课前排除掉,上课时的精、气、神必须充足。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制定课堂内容,使整个教学顺利进行。

3.信任

在体育教学中的信任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学生在做动作之前,得到同伴的呐喊助威和暗示口号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教师在语言上的鼓励也会使学生对动作的完成更有信心。

4.教师的形象

教师在进入课堂时的着装打扮,精神面貌都会通过学生的视野,当一个精神十足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准备上课时,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向师性,从而会认真上好本次课。

5.教师的授课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和教法上都要新颖、超前,课堂教学要活,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方法上,要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比如在篮球教学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做熟悉球性,然后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召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出技术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纠正错误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6.积极鼓励,肯定暗示

这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有些学生本来学习动作比较慢,只要在他完成动作时,教师及时的给予肯定,这会对学生的心理有积极的影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对学生在学习动作有小的进步时进行语言上的鼓励,也要对部分完成动作快的学生给予肯定暗示,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7.场地与器材

在场地器材方面,应当科学合理的去运用,使学生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3] 陈玉霞.体育心理学新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3.

[4] 赵玉娟.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18).

上一篇:伊人二度王子慕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的形体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