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感染每一个后进生

时间:2022-09-11 06:35:57

当我第一次拿起粉笔,就体会到这执笔千金的责任的厚重,而厚重可以创造幸福——因为爱着。因为爱着,我已被满心激越的热情幻化为浸润孩子们心田的甘露,育人便融进了我的生命。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工作中,我更注重用思想上的公平,来代替无情,慢慢地注入尊重和谅解的态度来代替轻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做学生们的大朋友。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去探寻,去领悟,去品味有价值的、充满人性关怀的课堂;自习课上我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教室里有我们无拘无束地欢歌笑语,更有推心置腹地真诚相待;操场上有我们生龙活虎的身影;领奖台上更洋溢着我们甜美灿烂的张张笑脸。虽然我内敛,但我的内心被学生们的爱戴,激发得热情四射;虽然我坚强,但也禁不住在读懂学生们渴慕的眼神时激动地潸然泪下。想起这些,不觉莞尔一笑,相信有过此种经历的老师们,此刻心头也会漾起满心的幸福。

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我力求时刻用言行去影响学生;用人格去感染学生;用真诚去引导学生,用博爱去包容学生;用情感去唤醒学生。我力求把每个我接任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团结、自信、有活力,学习成绩优异的班集体。而转化后进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环境、学习、行为习惯等个体差异就决定了后进生的转化应遵循“以爱促教,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思想,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后进生常抓不懈。

一、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学生,“严”而有度

(一)严有理情

在教育中不能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教育教学中我尽量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变发怒为理解,变训斥为耐心。

(二)严中透爱

我爱学生不仅要有对待亲生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还要铭记教师的责任和目标,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我都会发自内心地高兴。我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让学生懂事后痛恨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真正的爱。教师爱学生,不是贪图将来学生对自己的报答,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关系在平凡之中得以升华。

(三)严而可亲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因为是好学生就“一好遮百丑”,无原则迁就;看到后进生犯错误就“暴风骤雨”。学生毕竟是孩子,虽然你很爱他们,但若板着脸去教育,他们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以致不敢接近你、信任你。从事班主任工作,我最真实的感触就是,干嘛非要让孩子们怕你呢?喜欢你才能信服你,依赖你,亲近你,因为他们犯错时、成绩退步时真的怕你伤心。

二、明确学生特点,方法得当

我班的李进同学由于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的新知识不能及时的理解和掌握,每次做作业都是一塌糊涂。根据他的特点,我在课堂上采用“常点激励法”,哪怕他能回答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提高他听课的效率和兴趣,在布置作业上,采用“缩难补浅法”,即较大难度的作业题允许他不做,改补较浅的适量内容让他尽可能有所掌握。在课外,则用“家校灵活指导法”,让家长协助,老师、优秀生互相结合帮助他,让他天天有所学,天天有进步。看到他的进步,我深深地体会到: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十分重要、光荣、有价值,这价值不光鲜亮丽,却暖人心脾,不断地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三、讲求批评的策略,给后进生更多的爱和鼓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后进生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也就越容易接受教育。 对后进生的批评要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重剑无锋”、“无招胜有招”,真正的批评不需要锋芒毕露。一个成熟、理智、有责任感的教师,完全应该是一个懂得含蓄,善抓机遇的人,一个善待学生错误的人,一个讲究批评艺术的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句真诚的表扬胜过一百句批评。对于后进生我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为了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如果单纯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任性、不懂事,“怨声载道”,动辄训斥处罚,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要用博大的心去包容学生们的大胆不是鲁莽,好动不是捣蛋,唱反调不是难管理 ,低分不是低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育人之本就是用要多元的思维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成长的过程,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持之以恒,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常抓不懈

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经过教育已转化的后进生 “旧病复发”的现象。对此,我们应做到耐心教育,持之以恒。对被转化的后进生进行认真的追踪观察,及时抓住反复的苗头,防微杜渐,争取把反复可变性遏制在萌芽状态。对于后进生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毫无起色的现象,要查明原因,及时调整对策,改变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进步的态势。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境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协助,必须摆正心态,莫要凌驾于人之上,本着 “一切为了孩子”的态度,真诚相待,以赢得家长对孩子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全力支持。几乎每天下班后我都会与个别家长电话沟通,反馈孩子的在校状况,学习状态或突发事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争取家长的配合,达到知识的巩固,行为习惯的纠正,尽量使每位家长能在短时期内都能对孩子的在校情况得以了解,达到家校互通的目的。

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让爱的阳光洒满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爱予后进生,顽石变成金。

透过文字我所表白的正是我醉心于教育历程中的幸福和满足。用全身心的爱去充盈师生间物我两忘,水融的那份真纯,摒弃私心,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进行到底。让平凡的心灵秉持为师之本,让孩子们爽心的笑声,永远使我襟拓坦荡。路漫漫兮,我愿热情地骄纵孩子们思维异动的马驹,迎着朝阳,扬鞭远行。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学科互动浅析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