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维度

时间:2022-09-11 06:20:12

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维度

摘 要: 本文从关注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必须重视教师的人本需求,以师为本、良性竞争等方面的问题,提倡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学教师 专业发展 人本需求 团队精神

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还是教师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目标之一。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专业素养与个人意志,但还需要管理者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既考虑教师的人本需求,又促进专业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群体效应,使每位教师焕发出充沛的活力、衍生深厚的爱校爱生之情、施展教书育人的才能、演绎精彩的师道人生。

一、重视教师的人本需求,正视教师的心理和现实问题

知识社会使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升,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又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和行为压力,如职业倦怠、情绪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的一项测试表明,51.23%的教师有心理障碍,其中轻度、中度与重度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分别占32.18%、16.56%与2.49%。可见,教师队伍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心情、热情与激情,而这些恰恰是教育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教师考核制度的不断量化,升学竞争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些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往往采取封闭的办法,不与同事或同行交流,使原本最开放的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江湖秘诀”。一些重点中学盲目扩张造成班级膨胀与生源素质下滑双重压力,教学与德育工作难度加大,加上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少沟通和默契,使教育难以形成合力,最后因为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使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学生数量的扩大导致教师更新速度加快数量猛增,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代沟”,很多观念或者具体问题难以达成共识,教师之间产生猜疑、抱怨等不良情绪。在这疲于应付的人际氛围中,教师职业所固有的神圣、尊严与快乐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烦躁、压抑、苦闷与痛苦,教育的短期化、狭窄化及功利化等现象就成为必然。

二、营造以师为本、和谐发展的团队氛围

教师既是普通人又是角色人,有正常人的情绪波动,也有因为从事脑力劳动、受到职业道德约束及社会的评头品足而产生的压抑与焦虑。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注重于外在价值,管理方式停留于外在束缚,教师缺乏提高自身心理素养的意识和能力,缺少对专业发展的关注,使教师的发展自觉容易失落,因此,在管理中,要遵循“以师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首先,要关注教师的生命自觉。使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恰当地控制自我,主动地设计自我,能动地完善自我,把握自身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与学生一起健康成长,与学校一起同步发展。其次,提倡“以爱育爱”的人本关怀。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间的宽容与大气,爱是不同年龄教师间的主动沟通和换位思考,爱是年级组里的和谐氛围。管理者有责任在教师团队中营造爱的氛围,使教师情感丰盈,用爱化解矛盾;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整心态、调整期望值;学会沟通、分享、分担;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各种荣誉、得失。让教师每天都快乐起来,快乐地对待自己,快乐地对待学生。再次,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价值。重视教师在团队中的情感和体验,尊重教师意愿,促动教师的内驱力,给教师提供充分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实现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有效统一。

三、实施“榜样”工程与“新秀”工程并举的培养策略

教师团队由老、中、青不同年龄的教师组成,不断涌现出一些出类拔萃业绩的“名师”,他们炉火纯青,有点石成金之技巧。老教师经验丰富,老练娴熟;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如果老中青教师搭配得当,就能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如很多名校建立制度,在各学科中积极引导、挖掘优秀人才,通过选送他们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达到“培训一个,带动一校,辐射一片”的效果;支持他们拓展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年轻人提供示范;支持和鼓励他们走出校门,活跃在各级学科教研活动中,在各级相关学会或团体中任职,提高知名度;支持他们参与现行高中教材和教参书的编写,扩大影响力。通过上述做法,一批熟悉学科全貌、了解学科动态、站在学科前沿的优秀人才从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认可的颇具影响力的行家、名家,既自然又必然。同时,通过“指导教师制度”、师德演讲、“名师”讲座等方式,指导、带动、影响一大批青年教师,即“新秀工程”。有些学校实施的“指导教师制度”,以“一对一”的“结对”形式,帮助新教师全面、系统、扎实地打好教育教学基本功,驾驭讲台,迅速成长,很有成效。

搭建舞台焕发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和创造锐气。鉴于高中学生增加的现状,新教师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许多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据专任教师的半壁江山。培养和锻造这批年富力强的师资力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通过开展汇报课、公开课、新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立项课题研究、师生研究性学习、艺术节、教育教学开放周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成长的机会。只要团队引导得当、渠道畅通、氛围健康,只要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大胆尝试、勇挑重担,就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崭露头角。同时,教育的改革发展、职称申报年限的调整,使教师的成长周期较之过去有所缩短,35岁评上高级职称的已不在少数。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居里夫人发现钍、钋、镭三元素的放射性时是31岁,得到了第一次诺贝尔奖。应该有造就青年教师成才的迫切意识和良好愿望,有责任在团队中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格局,让青年教师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有所作为,勇敢跨越。

四、创造良性竞争环境,营造双赢共好的团队风尚

教师团队应该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教师之间,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这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自然的,只要我们合理、巧妙地加以引导、解决,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打造出良好氛围的教师团队。

要在教师中提倡合作、共享、双赢的团队理念。在竞争中提升自我和他人,达到双赢共好。有一位高级教师对校长说,他最近的每节课都成公开课了,每节课都有教师来听课。校长说:“那好啊!来听课的教师得到了收获,你自己因压力而备好每节课,岂不是双赢和两全其美吗?”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良性竞争的环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如我校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对教师任教班级中学生成绩着重于过程性评价,对各班高考成绩采取起点、终点跟踪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一目了然。这样,对各班的教学评价位于同一起跑线上,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得到的回报将与他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成正比。

五、形成学研结合、教研互动的团队支撑

对于一个合格的教师而言,只教不研是一种缺陷和遗憾。对管理者而言,只重视教师的人本需求还远远不够,只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机会、注入活力,才能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得到体现。

1.要开展特色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具有切合本校实际、贴近教师特点、时间可灵活调度的优势。校本培训要把握:“以校为本、主体发展、学研结合、逐步推进”的原则。内容可涉及以下方面:常规培训、师德培训、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行政干部培训等。手段可以采用课程教学、系列讲座、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师徒带教、读书心得、网络指导和实践反思等。校本培训能使教师经常“充电”,使教师及时吸收教育新理念,学会多渠道收集教育新信息,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

2.要鼓励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点,学科教研是面,点面结合才能使课题研究持久并充满生命力。课题要植根于教育教学一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研组必须落实相关课题,鼓励青年教师作为新的教研力量积极参加,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会资源共享。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落实对各个课题的跟踪、总结、评比和推广。要结集出版课题研究成果专刊及教师论文集,展示学校群众性教研成就和实力,发现、培育和褒奖教研人才,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六、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幸福,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在幸福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从中体验到幸福自我的快乐。要实施幸福教育,让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在教师、课堂和学生三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和幸福点。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教师“蜡烛论”虽然悲壮,但不能提倡,因为它不能持续,是一种资源浪费。教师应该在从教学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人生理想,让每一个成才学生的背后站立一个成功教师的身影。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教师应该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梦想。在教师从教的道路上,不单要成长、成才,还要成家,成为名教师、特级教师这样的教育行家、名家,这应该成为教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也是教师人才培养的更高层次。

上一篇:地方性普通高校制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下一篇:基于信息化驱动的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