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例分析

时间:2022-09-11 05:12:40

36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例分析

关键词: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40-02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这类患者多在综合医院就诊。调查显示,内科门诊中40%以上躯体不适查无实据【1】,而仅有少部分诊断为其他功能性疾病,说明本病患病率不可忽视。本文对36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病例来自2006.9-2009.10本院心理科门诊,(部分为呼吸、消化、心内科病人转诊),其中男性10例,女性26例,起病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39.5±6.2)岁。全部患者经查血常规、血电解质、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检查,部分病人经胸部、头颅CT,胃镜等检查,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进行神经心理测评。

对患者发病年龄、起病因素、家族史、首诊科室、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其中躯体化障碍31例,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3例,疑病症2例,并排除相关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结果:

36例患者中有明显起病诱因的29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5例。既往以躯体不适在院内外不同科室门诊诊治的有26例,常因躯体疾病要求住院治疗的15例,首次发病多就诊于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泌尿科等,初次躯体化障碍发作到确诊时间为6月-3年,平均(7.2±12.5)个月,病人均有失眠诉述,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检测,全部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

发作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次发作时常误认为胃炎、肠炎、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自主神经紊乱等。同一患者可以有多系统不适症状,部分病人症状变化不定。其中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的,如腹胀、恶心、呃逆、腹痛、腹泻者23例次(65%);表现为头痛、背痛、胸痛、关节痛、肌肉跳痛及皮肤麻木感、蚁走感、瘙痒、烧灼感、刺痛、酸痛、冷热感不适各占20例次(58%),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头昏、头胀、失眠、脑鸣手抖等心脑血管不适、呼吸系统不适等占18例次(50%),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及周围不适各占4例次(12%),体检、实验室及某些特殊检查均不能证明发生症状系相关器官或系统出现障碍所致。

36例患者均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每日早餐后10-30mg,酌情联合阿普唑仑0.2-0.4mg 1/早,0.4-0.6mg 1/睡前,所有病例同时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及支持性心理治疗),症状逐步缓解,收到较好效果。症状缓解3周逐渐停服阿普唑仑,8周后将盐酸帕罗西汀酌情逐渐减量进行巩固维持治疗6个月,病情稳定,基本无复发。

3 讨论

躯体形式障碍是慢性疾病,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表现出医学上无法或不能充分地用器质性疾病发作解释的躯体症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本身有某种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但却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症状可涉及躯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有心脑血管及呼吸道、胃肠道不适等,常存在焦虑和抑郁【4】。病人因这些症状深感痛苦,不断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的正常结果和医生反复合理的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

本组调查显示,躯体形式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9.5±6.2)岁,以女性为多见,这与有关研究一致【2】。可能与女性更易将负性情绪体验以各种躯体不适表现出来有关。该组大多数病例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其他专科诊室,平均误诊(7.2±12.5)个月,往往在反复检查、治疗未见好转时才转到精神心理科。提示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误诊率较高。因此对于在医生及病人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有待继续加以足够的重视【3】,。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本身以躯体不适为主诉,所以应注意客观分析检查治疗结果,排除潜在性躯体疾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选择药物。调查结果显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发作,达到临床治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尽早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辅以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总之,躯体形式障碍作为神经症应当得到综合医院各科医生的更多关注或重视,特别是除疑病症外的几个临床分型,应尽量减少误诊、漏诊。盐酸帕罗西汀合并阿普唑仑及认知行为疗法可迅速抑制症状,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沈鱼邨.主编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78.

[2]孟凡强、崔玉华、沈鱼邨,等.综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特点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7~69.

[3]肖泽萍,徐一峰,精神障碍的处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5~237.

[4]张付金,唐秋萍,刘贤,述精神障碍与躯体化[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3:184~186 .本文是在本院精神心理科谭孝琼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再次表示感谢。

上一篇:卵巢巧克力囊肿72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急腹症超声诊断100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