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

时间:2022-09-11 03:13:48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

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可用之才的主要途径,然而当今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消极、悲观和学业怠倦的现状,远远不符合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在具有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励志教育,借此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励志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32-01

一、中职学生语文教学的思想现状分析

1、对未来前途充满焦虑

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的了忧虑和焦虑,但是一半以上的学生仍然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学生认为只要努力奋斗去争取,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未来充满的迷茫和焦虑,他们认为在学生读书是浪费青春,过一天是一天,甚至有极少数的学生对未来持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前途未卜,因此对学校学习的专业失去的积极性和兴趣。虽然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表面看起来对学习不积极,或者对学习不在乎,但是他们却对未来十分关心,担心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

2、缺乏对前途的合理规划

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愿望和理想,而这些愿望或者理想就像人生的指路灯一样,引导他们前进。人生的目标就如同人生的指明灯,拥有目标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方向前进,才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但是,从当前中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目标的规划来看,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规划,这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也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没有明确的把握,因此,导致他们对未来的人生感到迷茫。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在思想上一个明显的矛盾就是:既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又对未来不做任何规划和行动。只想不做是中职学生的一个通病,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坚定的毅力和强烈的成才愿望。

二、励志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从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层面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他们非常关心自我,尤其对自己的外貌十分关注,渴望被关注;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再加上外界对职业院校的偏见,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从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来说,他们这个时候应该能够帮助家里承担一些责任,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中职学生就业意识淡薄,享乐意识昌盛,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即事业,依傍父母生活。

因此,励志教育可谓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正确认识自己并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中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广励志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2、实践意义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是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自我的发展和自我的实现,而实现自我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励志教育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它应该以丰富的形式渗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其次,中职语文教育应该侧重对人文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语文是一门结合了工具性能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尤其人文性对中职学生的意志培养和品质的培养方面起来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激励课文的学习,然后再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揣摩作者的用意,感受对人生的态度,这与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更能够激发和感染学生,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人文性的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培养学生的意志,最终形成学生优良的品质。

最后,改变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加强中职学生语文职业能力。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方式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应该提倡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目标,积极开设语文新课堂,以探索和实践为中心。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将开展语文竞赛引入课堂,嵌入式故事课堂,将教学的重点以竞赛和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可以通过开展励志的语文活动来激发人生斗志,比如开展励志的阅读活动,建立励志资源库、励志资源的分享、励志阅读的交流、励志电影的观赏等,让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的生动。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励志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

第一,建立中职语文励志教学的资源库。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具有励志教育的资源,比如一篇鼓舞人心的美文,一座雕刻着时代精神的建筑,或者具有启发和激励意义的人物传记,以及一场心灵鸡汤式的电影等,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嵌入语文课堂,那么是最好不过的唤起学生斗志的资源。因此,建立中职语文的励志教育资源库,可以丰富中职语文教学的资源和教学形式。

第二,有效利用中职语文教材里的励志资源。当前中职语文的教材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是采用了改进过的高教版的教材,其更趋于职业化,教材的结构也更加的合理、丰富;单元内容上结合了阅读与欣赏量大部分,而且增加了交流与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凸显了语文的人文性,很多课文都蕴含了励志的元素,能够激励学生,催人上进。

第三,有效地利用名人传记和励志的影视作品作为语文励志教育的资源。名人传记最好是以师生共同阅读或者分析的形式进行,而励志电影可以选择全球最励志的300部电影作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观看,然后再谈观影感受。

参考文献:

[1] 杨 艳.中职生的励志教育[J].才智, 2010(33).

[2] 马 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浅谈职高语文人文性的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3] 邵 敏.基于榜样激励的青少年励志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0.

[4] 张文玲.转变教育观念将励志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J].科技创新导报,2010.

上一篇:提高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忠诚缘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