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

时间:2022-09-11 03:09:37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

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水平,以最经济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使设备维持良好的性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需要。从而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工程机械是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施工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抓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稳定协调发展。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水平,以最经济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使设备维持良好的性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需要。从而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初期,工程机械维修方式基本上是事后维修,它的最大优点是充分利用了零部件的寿命。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为减少故障停机损失,提高可靠性,推行定期维修制,并在维修活动中改进维修工艺,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技术状态监测维修,并且将维修活动向前延伸至设计制造过程中。当前,发达国家维修现状是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的状态监测维修,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一般设备采用事后维修,平时难以停机,出现故障对生产和安全影响较大,而对故障规律已基本掌握的设备,采取定期维修。关键设备在有监测和诊断技术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取状态监测维修。随着监测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今后状态监测维修在整个维修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维修方式。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是先进维修方式的技术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光电机械一体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现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维修活动的实践表明,设备越先进、越复杂,维修活动越依赖于故障诊断技术。另外,再制造技术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再制造技术就是利用原有零件,采用高新技术使其恢复尺寸、形状,并提高其性能、寿命和可靠性。21世纪提倡经济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优质、高效、节能为目标的先进制造技术将有更快的发展。人们对环保和资源重复利用的知识逐步深入,机械维修和再制造技术的研究会越来越多。

2 设备修理的利与弊

公路工程机械的设备更新与设备修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某市属11个县级施工单位,共有设备720台,属2000年以后的仅占15.5%,80至90年代的占70%,70年代的占15%,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阻碍了我市公路建设的发展,设备更新迫在眉睫。然而,筑机的价格是昂贵的,设备全部更新也是不可能的,因此,70%的陈旧设备需要进行修理,使其在公路施工中发挥最大的效率。由于设备大修时能利用被保留下来的大部分零件,从而节约大量的原材料及加工工时,这一点与购置新设备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也是保证设备修理经济性的先决条件。然而,修过的设备与新设备相比有许多弱点:首先,筑路机械一修再修,虽然延长了使用寿命,但会导致技术停滞不前,成为影响技术发展的障碍。其次,修过的筑路机械与新设备相比,修理的间隔会越来越短。如新买进的一台压实机械从开始使用到第一次大修,一般是6-8年;从第一次大修到第二次大修,仅只4-6年;第二次大修到第三次大修最长也就是2-4年,修理的间隔会一次比一次短。另外,公路施工机械经过多次大修,其技术性能会一次比一次差,使用费用也会越来越多。随着修理次数的增加,有利的因素逐渐减少,并会向不利的方面转化。因此,无止境地增加修理次数是不可取的。

3 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分类

工程机械从维修方式上来看,初步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事后维修 工程机械在使用中发生了故障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当停产损失较小,只需调整或更换易损件即可排除故障时,采用此种维修方式比较经济。

预防维修 从预防的观点出发,在故障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与修理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查和预防性修理三个方面的工作。

日常维护可防止或推迟工程机械劣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机械进行检查、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征兆、进行修理,避免造成突然停工损失。定期修理这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力、备件、物料资源可事先预计,并可作长期安排。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工程机械劣化与工程机械使用累计时问有直接关系的零、部件。这种维修方式虽能防患于未然,但由于不考虑工程机械实际的技术状态,按事先规定好的周期修理,往往会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这是很大的弊端。状态维修这是一种以工程机械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用人工或仪器对工程机械进行监测和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了解并掌握工程机械或零、部件的劣化程度、故障隐患,从而可选择适当时机安排修理工作。状态维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有计划地排除甚至消灭故障,使停工损失降到最低。

改善维修 这种方式是根据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在修复故障部位的同时对工程机械性能或局部结构加以改进,旨在克服工程机械的先天不足,改善设备性能,减少故障,但不能补偿工程机械的无形磨损。

4 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选择

最佳的维修方式是要用最少的维修费用取得最好的维修效果。如果从修理费用、停工损失、维修组织工作和修理效果等方面去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企业可根据白己的生产特点、各类工程机械特点、故障规律、资源和资金等情况分别择优选用。

在一个企业里,多种维修方式可以并存。从故障的发展过程看,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即磨损程度与时问有关。还有偶发型的随机故障,即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时问无关。这两种故障中,均包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的两种故障。规律性并有发展期的故障,如连接件、轮胎等的磨损性故障。因其有规律,故障发展过程中有征兆,可以预测、观察和记录,故易采用状态维修。但是,状态维修需用仪器和投入人力,是否合算应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而定。此外,也可采用定期维修。规律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如疲劳断裂、电器元件损坏等,当出现在重点零、部件上时,最好按其使用寿命期采用定期更换或修理的方式。如果出现在不重要的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维修较经济。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偶发性有发展期的故障,较典型的如轴承,虽然某个轴承出现故障是随机的,但它是有发展期的,可测出其故障征兆及时维修或更换。如不管轴承状态如何,只按规定定期更换,则很不经济。对某种轴承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轴承使用寿命期各不相同,同一批轴承,大约有10%在一年中损坏,而90%左右的轴承是好的,故采用状态维修较好。对某些易于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元件,所用修理停机时问不长、损失不大时也可选择事后维修方式。偶发性且无发展期的故障,如在冲击载荷下的突然破裂,液压、电器故障等,因无从得知其将要发生故障,只有采用事后维修,对于非重点工程机械,停产影响不大的,可使用到发生故障后再紧急修理。对于重点工程机械,突然停机影响生产损失较大的,如要害装置上的电机、泵等,可设置平行功能的备用件,出现故障时可立即更换或代用,直到故障件修复为止。改善性维修侧重在改善原设计的结构、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维修方式同时使用,即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中同时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但是,必须事先掌握故障原因,做好准备,在故障停机或预防维修时实施。

上一篇: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下一篇:义务教育学校会计档案收集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