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的海外基因

时间:2022-09-11 02:22:31

综艺节目的海外基因

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正创造着综艺节目史无前例的收视奇迹,根据官方微博的数据显示,已经播出的六期节目收视节节攀升,最新一期成功破4,稳妥占据18%以上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的播出计划中,更是挤走《天天向上》强势占领黄金档。

而四川卫视的另一档真人秀节目《两天一夜》,也在继《爸爸去哪儿》之后紧锣密鼓地开张,节目不仅大费周章地请来台湾综艺主持天王吴宗宪,还力邀安七炫、朱梓骁等明星加盟,超强阵容的主持团队加上每期一位的明星嘉宾,在节目首播当日就创下了四川卫视综艺节目的收视新高。

野外综艺的模式加上360度无死角的跟拍,让这些完全移植自海外的综艺节目,不仅没有像粉丝们担忧的那样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反而尽情地发挥了真实、自然的优势,打破了明星们华丽的外包装,以贴近大众文化的标签掀起国内综艺节目演进的新一轮热潮。

拷贝不走样

然而,这并不是具有海外基因的综艺节目第一次实现与中国观众的亲密接触。

2010年,《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成功,让观众首次触电“引进国外版权”的综艺模式,该节目从制作流程到进行环节,几乎与荷兰原版节目《The Voice》如出一辙。除了节目的主要卖点——“转椅子”之外,就连细枝末节的海报设计都完全一样。

有人说,这也是靠着“山寨”往前走的综艺节目实现的一次质的飞越,在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短暂编年史上,绝大多数的节目都具有海外综艺的影子,从抄袭到合法的复制,中国电视人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飙高的收视率使“引进国外版权”在一夜之间就成了综艺节目的热门标签。各卫视频道先后制作《中国达人秀》《激情唱响》《我爱我的祖国》《以一敌百》《梦立方》《年代秀》《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节目重拳出击,成熟的节目运作经验,以及粉丝圈里较好的口碑,使这些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丹麦的节目即便不能全部落地成功,也足以掀起一波热潮。

引进国外版权最大的优势除了吸引广告及赢得口碑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带给中国电视人的制作宝典。虽然在权限严格的授权声明中标注了许多的“可以”“不可以”,但是远渡重洋而来的外国节目制作人还是带来了更为纯熟的节目制作经验,在洋酒瓶里装自酿,中国电视人也在复制粘贴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

比投入比制作

与此同时,关于“鱼”和“渔”的探讨也接踵而至。

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一边倒地呈现出对引进模式的青睐,同质化是影响显著的后果之一。通常表现在一档节目成功后,便有无数的后来者迎头追赶,最终一种概念的过度饱和导致集体灭忙。“现在一档节目最多也红不过三四年”,中国选秀节目的教母级人物龙丹妮,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综艺节目短暂生命周期的感叹。

就在中国电视人对持续上升的综艺节目引进版权热可能丧失自主创造力的担忧之中,综艺节目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室内到室外的阶段。如果说在室内的可控因素较多,那么在室外则更加考验参与者的应变能力,摄制的执行能力以及各方面空前的投入协调能力。《爸爸去哪儿》的摄制组在采访中直言对跟踪拍摄的顾虑,“以前基本没做过,这么多的摄制器材及人力投入经验几乎是空白的”。

粉丝熟悉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两天一夜》以及正在洽谈确定引进的《running man》都采取户外的野生模式,对引进的电视台来说,也是对制作能力的考验。此类节目在韩国本土的盛行条件之一,不能忽略韩国的地理面积以及人口密度。而这些因素到了中国,将成为制约节目摄制的主要因素。近期就有新闻传出,《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组将拍摄地进行了封锁,设置了层层关卡。

本轮韩娱热潮,一方面是地缘之利,一方面是由于近年韩国明星对于中国市场的深耕。随着粉丝自发组织的翻译制作团队,将偶像参与的节目制作出中文译版,在互联网大肆流通,以及在线视频网站纷纷购入正规网络转播权,使更多的观众接触到韩国综艺节目。可以说,在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之前,韩国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就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之上培养了为数众多的铁杆粉。

中国综艺的中国创造

但是,按照中国观众的收视规律来看,复制的节目基因可能很难长期维持热度。尤其,被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通常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播映,铁杆观众容易对中国版换汤不换药的内容疲倦。还未确定由哪家卫视频道接手的《running man》的粉丝就通过微博刷热门话题,表达了对节目引进的不满。

中国综艺节目拿来主义的蔚然成风,或多或少受到体制以及技术的约束。和其他国家电视行业境况不同的是,中国有几十家卫视频道在同时参与市场竞争,僧多粥少不难造就跟风者的出现。而创新和版权缺乏后继的维护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另外,对节目制作人的培养成本不足直接导致创新乏力。这也是走在综艺节目前沿的湖南卫视的业务骨干,往往成为行业内竞相挖角的“香饽饽”的原因。

耗时间、耗精力的原创节目需要市场的考验,远不如引进成熟的节目见效快,不过这种局面即将被打破。据日前的《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广电总局进一步向卫视频道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娱令,《通知》规定,每家卫视频道每年仅能引进一档新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希望借此能够丰富节目类型。

《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以及《快乐大本营》的相继成功,都证明具有本土核心文化以及传统的“中国创造”节目具备足够的挑战市场的能力。如果,乐观地将限娱令看作对中国综艺节目更高品质的积极推动,随着版权意识的深化,中国综艺节目向“中国创造”的改变或许会更快到来,甚至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典型中国综艺的输出。

上一篇:信用管理,唱好唱衰 下一篇:P2P的“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