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时间:2022-09-11 01:36:20

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摘要:以丹尼森教育量简化指数法为基础,以1996―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测算了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虽然福建省高等教育已有一定发展,但相较于周边省份仍有所滞后,应进一步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39-03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而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最大的投资,因此发展高等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规模、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本文通过研究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

教育既可直接通过教育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后者的衡量指标一般被称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学术界考察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主要有两种指标衡量方法,一种为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另一种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

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量占国民收入总增量的比例。这种估算方法以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经济学家C.T.斯特鲁米林提出的劳动力质量修正法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创立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估算法为代表。但劳动力质量修正法和教育投资收益率估算法都忽视了个体差异、家庭背景、机遇等因素,仅将教育作为影响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工资或生产能力差别的唯一因素,导致出现高估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结果。

将教育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考察由教育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的比例,即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以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E.F.Denison)的教育量简化指数法为代表。丹尼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从分析国民经济增长因素入手揭示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按照丹尼森的观点,劳动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构成因素:人均劳动小时数和同质工人的数量可以看做是劳动的数量方面因素;而教育程度差别只是影响劳动者质量的众多因素之一,他认为,劳动者生产能力的提高有60%的份额是由教育引起,其他40%归因于教育程度以外的因素[1]。因此,他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Lβ变形为:

Y=AtKαt(L0tEt)β

上式中,Y表示产出量,A表示技术水平常数,K为资本投入量,原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劳动投入量(L)现转化为初始劳动投入量(L0)和教育投入量(E),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表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α>0,β>0,α+β=1,t代表时间变量。将变形后的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求时间t的全导数后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可进一步得到经济增长速度方程:

y=a+αk+βl0+βe

其中,y为国民经济年增长率,a为技术进步率,k为资本投入年增长率,l为劳动投入年增长率,e为教育投入年增长率。

因此,丹尼森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Ce=

Ce表示教育对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

在实际计算中,学者一般以教育综合指数①的年均增长率Re取代教育投入年均增长率e:

Ce=

由于本文要考察的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年均增长的贡献率,公式可进一步变为:

Ch=Eh×Ce=

上式中,Ch表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h表示高等教育在教育投入年均增长率中的份额。丹尼森的教育量简化指数法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常用的估算方法,本文也将遵循其分析思路推导1996―200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1996―200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7》、《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有关数据,本文用从业人员代替劳动力人口计算1996―200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6年、2007年福建省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96年、2007年福建省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7,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

(一)1996年、2007年福建省从业人员人均受各级教育的年数

可由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情况进一步计算出1996年、2007年福建省从业人员人均受各级教育的年数。

1996年福建省从业人员受各级教育年数如下。

小学以六年制为标准,可计算出人均受小学教育年数为:(2.1%+9.7%+28.9%+44.4%)×6=5.106年

人均受初中教育年数为:(2.1%+9.7%+28.9%)×3 =1.221年

人均受高中教育年数为:(2.1%+9.7%)×3=0.354年

人均受大学教育年数为:2.1%×4=0.084年

同理可计算出2007年福建省从业人员人均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年数分别为5.596年、1.742年、0.584年、0.29年。

(二)计算1996―2007年福建省从业人员的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e

教育综合指数的计算需要确定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将各级受教育年限乘以劳动简化率求和。丹尼森是以工资作为劳动简化率,并且他只把工资差别的60%作为教育程度差异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考察丹尼森劳动简化率的基础上,本文按李洪天(2001)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收入情况,以人均受小学教育的年数为计算起点,依次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定为1、1.2、1.4和2[2]。

依据前面所推算出的1996年福建省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数和所确定的劳动简化率,可以求出福建省1996年从业人员的教育综合指数为:

5.106×1+1.221×1.2+0.354×1.4+0.084×2=7.235

同理,可以求出福建省2007年从业人员的教育综合指数为:

5.596×1+1.742×1.2+0.584×1.4+0.29×2=9.084

根据教育综合指数,可以算出1996―2007年间福建省从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Re=-1×100%=2.09%

同时可以推算出福建省1996―2007年间人均受高等教育年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Rh=-1×100%=11.92%

依据相同的计算方法,可以算出在排除高等教育之后,1996―2007年间福建省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7%。即在福建省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2.09%中,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为2.09%-1.7%=0.39%。

可见,1996―2007年间福建省高等教育在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中所占比重为:

Eh=0.39%÷2.09%×100%=18.66%

(三)计算1996―2007年福建省GDP的年均增长率y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y以GDP实际年均增长率表示。根据表2数据,计算出1996―2007年福建省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

y=yi=11.43%

(四)计算1996―2007年福建省教育及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丹尼森根据美国当时的情况所采用的数值――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国民收入总额的73%,将β值确定为0.73。同时考虑国内大多数学者的使用情况,本文也将β值定为0.73。福建省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为:

Ce===11.35%

同期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为:

Ch= CeEh=2.49%

三、对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计算结果的思考

1996―2007年福建省人均受各级教育程度都有所提高,人均受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教育年数分别由5.106年、1.221年、0.354年、0.084年提高至5.596年、1.742年、0.584年、0.29年,文盲率由15%下降至6.8%。这些数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推行和大学扩招的影响。1996―2007年福建省GDP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43%,其中8.34%是教育实现的,占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的13.35%,高等教育的贡献只占2.49%,由此可见,福建省还未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此期间,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依靠投资规模的扩大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非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不足,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则更加薄弱,导致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可以认为这是中国各省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样引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可将福建省与其周边浙江、广东、江西三省及全国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比较(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福建省及周边三省教育、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福建、浙江、广东三省均属沿海省份,由于拥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吸引了大批中西部人才,加速了高等教育在社会生产中的成果转化,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其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具有较高的贡献主要来自于较高的人均受高等教育年数的年均增长率。

从横向区域比较来看,以GDP实际年均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和江西省,福建省人均受高等教育年数的年均增长率指标居于四省末位;福建省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低于江西省,与广东省相同,其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高于广东省。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福建省与周边省份相较,尤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江西省对比,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2005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17%,已迈入大众化阶段,但高等教育竞争力低。根据赵宏斌(2008)从教育资源和效率角度对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所作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在31个省级区域中仅排名第十八位[3],属中下水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原因:第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002年福建省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81 243.6万元、234 573.9万元,仅居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第十七位 [4]。第二,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目前福建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但多数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其他地区高校数量少。要解决上述问题,福建省应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或中外合作办学,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应改善省内高等教育布局,缩小地区间差异,在内陆地市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东南亚的高等教育合作。

总而言之,福建省应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重视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参考文献:

[1]Denison E.F.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New York: Committee for E- conomic Development,1962:33.

[2]李洪天.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100-104.

[3]赵宏斌.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25-64.

[4]米红,韩娟.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3-8.

Research 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Province

CHEN Ying

(Financial Services Institut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of 1996 to 2007,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model of Denison.It turns out that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ed rapidly in Fujian province during this period,but lagging behind surrounding provinces.Fujian province should attach important to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 growth;contribution rate

上一篇:新疆在SCO和CAREC中的战略地位及新疆参与的意... 下一篇: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