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类主题阅读训练

时间:2022-09-11 12:43:30

“自然环境”类主题阅读训练

雾霾天:在“毒气”中求生存

文/黄英

今年年初,我国华北地区发生了几次严重的“雾霾天”――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空气质量差到“爆表”。要命的是,它们不但覆盖范围巨大,持续时间还超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是2012世界没毁灭,老天爷不甘心?这“雾霾天”到底有多危险?我们怎么应对呢?

这次“雾霾天”的缘起,有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人为因素是空气污染愈演愈烈――工业废气为主,汽车尾气和城市供暖更让污染程度雪上加霜。再加上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之配合,产生了“逆温层”,才让这次“雾霾”超级严重。

大气是厚厚的一层气体围在地球表面,在阳光照射下,通常越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越高,这是因为地面比空气升温快,就像同时加热木头与金属,金属热得比木头快。所以地面先热起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被“焐”热了,要比高空温度高。贴近地面的空气变热,体积膨胀,就会上升,其中包含的污染物就会被带走。

而当阴天时,大部分阳光被云层挡住,无法到达地表,地面温度升不上去,这时地面温度反而比空中低,随着高度上升,气温反而越高,这种现象就叫“逆温层”。在逆温层里,低处的空气不会上升,污染物就一直在原地积累,空气质量会变得非常差。

我国北方的这次“雾霾天”,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些日子阴天,逆温层就像在地面盖了一层棉被,恰巧好几天没有冷空气南下,空气既不纵向升降,也没法横向流动,其中的污染物就无法扩散,越积越多,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直到几天以后“大风降温”,有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经过,污染物被带走,华北地区才重现蓝天。

这“雾霾天”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雾霾”就得拆开来说了。

平常我们把“灰蒙蒙”、能见度差的天气叫“雾霾天”,其实雾是雾,霾是霾,它们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雾是一种纯自然现象,本质与云相似:空气所含的水汽量饱和,在低温与凝结核的辅助下,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就是雾。而霾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在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

雾和霾的区别是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同,但是它们形成的气象条件相似――空气流动少。夏天天气热,空气对流强,发生雾和霾的几率都比较小。我国北方因为春冬通常比较干旱,发生雾的几率也不大,这个冬天华北地区的几次“雾霾天”,其实都是“霾”。

雾和霾对人的危害,共同点就是能见度低,妨碍交通,除此之外必须分开讲。传统上认为,雾对健康没有好处。虽然雾只是水汽,本身无害,但雾的凝结核主要是灰尘,如果这些灰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那么雾就变成了“毒雾”。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一旦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所以雾天最好不要出门锻炼。

如果说雾有可能“还算干净”,那么霾一定是“非常脏”的。因为霾主要由空气中的污染物造成,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霾的危害很大,除了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诱发心脏等器官的问题,甚至致命。

雾一般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气温上升,通常几个小时就会散去。但是霾有可能持续很久,只要没有气团运动,也就是俗话说的“刮大风”,霾可能数日不散。

华北地区的这次“雾霾天”,不过是空气污染问题的一次局部爆发。而空气污染在我国,是一个持续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的严酷现实,短期之内难以根治。然而人只要活着,没法不呼吸,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将空气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空气质量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可以把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污染物浓度略低的时段,避免在空气“最脏”的时候活动。

即使全天没刮风、没变天,一天24小时的空气质量也是随时间波动的,其变化规律,也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冬季与夏季的“安全”和“危险”时段完全不同,通常夏季上午空气质量比较好,冬季则是下午。

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时,都是空气污染物累积量最多的时候,不适宜运动锻炼。如果想晨练,最好还是等到天亮以后再进行。如果已经发生了雾霾,那么最好还是留在室内,减少出门,特别是要远离繁忙的马路。

(选自《博物》2013年4月)

1.结构把握。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说明文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行文。本文对雾霾天气的现象、成因等多方面进行说明,据此不难判断说明的顺序。

2.要点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雾霾天”进行介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层阅读,找出文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最后加以合并归纳,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从文中的“‘雾霾天’的缘起”“雾和霾的区别是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同”“雾和霾对人的危害”“调整自己的生活”这些中心句或关键句,可以归纳出答案。

3.技法分析。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先在脑中回放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然后据此判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4.词语推敲。“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霾的危害很大”一句中“很多”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品味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表明态度,即不能删去,然后讲述理由: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了,不符合实际。

5.拓展延伸。如果你的爸爸喜欢在早晨天刚蒙蒙亮时就起床晨练,结合相关知识,你将如何劝说爸爸改变晨练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锁定相关段落,找出天刚蒙蒙亮时不宜晨练的原因,然后加以提炼概括,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解答时注意称谓和语气的委婉。

曼妙、澄澈的太湖

文/解黎晴

那年,我以水文工作者兼业余文学作者的身份,应安徽某杂志之邀来到无锡。

在去德溪的路上,一位中年男子看着我这手提黑袋的外地人,微笑着应答我的咨询,操一口夹杂着普通话的纯正吴腔指点迷津;在沿途的两处三岔路口,几位老太太和一位姑娘笑脸相迎,为我舒手遥指五爱路,使我这初来乍到的人,感受到了古朴、淳厚的太湖。

在陆子泉小憩,眺望映山湖伸出长臂紧握锡山和惠山的手,令人倾倒!“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清风吹来,甘泉飘香,清鉴肌骨。惠山林茂石奇,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泉源多生于石骨,四季灵浆满池,为历代名家公认。传说二泉经茶圣陆羽品题而盛名远扬,李绅也将惠泉誉为“人间灵液”。一千二百多年来,惠泉使文人雅集、皇帝折腰,大文豪苏轼亦多次带好茶来惠山品泉。

映月的二泉也许是阿炳光明的眼睛。品一口惠泉茗茶,听一曲《二泉映月》,伟大的民间艺术家饱尝辛酸、直面坎坷的深邃意境悄然呈现。我轻哼着那首著名的二胡旋律,走近殿楼巍峨的惠山寺(据说南宋名臣李纲也曾栖隐在此),山门前唐宋经幢雕刻华美,一路行来,金莲池、听松石床、龙眼泉、云起楼和竹庐山房……皆具山水之胜,令人心胸顿开。

震泽佳绝处,观湖鼋头渚。鼋渚春涛穿越时空、声名远播的呼啸已有两千年的悠悠岁月,几乎与无锡城同年。西汉末,外戚王莽篡位,时任丞相的无锡人虞俊因不肯附逆而殉难,归葬宝鼎山麓。光武中兴,刘秀为表彰虞俊之忠,御赐朱衣覆其墓茔,从此“朱衣宝界”渐成名胜,从王问的湖山草堂到唐文治的茹经堂,从聂耳亭到七十二峰山馆,涛声轰鸣,浪溅春风秋色,水天苍茫,七十二峰缥缈……对“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一语,似又有深长的领悟。

“包孕吴越”的豪情是太湖的气势,鼋头渚占尽三万六千顷最美的湖山真意,将天地美景、物宝风华揽入怀中,那一山一水,一轩一馆,一草一木,一竹一兰,无不蕴含着无限雅韵。其中西神山麓的兰竹碑亭与碑廊,汇集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郑板桥、吴昌硕等历代名家的兰花书画手迹,不仅让人纵情地吮吸着沁人心脾的兰香,也透露出坚贞、高雅的兰文化的气息。著名书法家启功更是对江南兰苑赞叹不已,称“平生所见南国园林,宏伟瑰奇有过于此者,而幽静芬芳必以此园为巨擘”。

一路上,导游小姐用她那甜润、美妙的嗓音,热情地介绍太湖的楼台亭阁与风物传说……她原是一家纺织厂的挡车工,辞职后当了导游,得知我们是来无锡改稿的,免费为我们服务。在她的通讯录上,我题了“太湖的美,倒不如导游姑娘的心灵美”。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又一个曼妙、澄澈的太湖。

(选自2013年11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1.线索寻踪。本文以作者的游踪来构思全篇,请在横线上补写出作者的游踪。

去德溪的路上 ______途径惠山______

2.文题理解。以“曼妙、澄澈的太湖”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技法分析。文中多处引用文人墨客的诗词和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语品味。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鼋头渚占尽三万六千顷最美的湖山真意,将天地美景、物宝风华揽入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情感体验。全文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上一篇:用思悟叩问心灵 下一篇:“思考感悟”类主题作文导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