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1 12:20:20

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和世界顶级田径高手相比差距还很大,多数研究证明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制约田径项目发展的瓶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搜集有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材料,从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运动员训练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目前我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状况,分析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并就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对我国的奥运战略提出5项措施:1)进一步扩大选材和招生力度,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2)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3)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4)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机制;5)建立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

关键词:田径;后备人才;奥运战略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3-0032-05

田径项目历来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更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对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共派出77位参赛选手参加了田径比赛全部47个小项,无论参赛人数还是参赛项目,都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参赛项目覆盖面近70%,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却不理想,仅仅获得2枚铜牌;广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共获得13枚金牌,就金牌的数量而言,广州亚运会中国田径代表团的表现优异,但是就运动成绩而言,我国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和世界顶级田径高手相比差距还很大。就目前中国田径的现状而言,如何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以后更多的世界田径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得新的突破,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田径竞赛、运动员训练、管理、后备人才基地项目分布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2.2访问调查法

访问了14名体校校长,23名田径高级教练员,37名田径中级教练员,55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通过访问主要了解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中选材、训练、训练体制管理、教育等状况,以及青少年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感受等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立于2009年3月,各单项基地名称由中国田径协会管理中心统一命名为“国家××(田径项群名)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根据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要求,确定重点建立的单项基地共94个,单向基地的项目由竞走、中长跑、女子投掷、跨栏、跳跃、短跑等项目组成,下文将对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下分析。

2.1.1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现状

为全面加强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夯实田径业余训练基础,中国田径管理中心于2009年6月29日率先成立了47个竞走、中长跑后备人才基地,其中竞走22个,中长跑25个。随后在2009年12月11日又成立了其余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包括短跑项目、短跨项目、跳高项目、撑杆跳高项目、跳远三级跳项目、女子铅球铁饼项目、女子链球项目、女子标枪项目等,各项目的后备人才基地数目不同,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后备人才基地的数目分布见表2。

在我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运动员中,有不少人已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甚至达到运动健将级、国际健将级,2009年更有不同项目的72人进入第一届青年奥运会集训名单。单项后备基地的建立也为国家发现了大批的可塑之才,仅以中长跑单项后备后备人才基地为例,就发现了约100名左右的优秀苗子,其中不乏一些未来的奥运高级人才大约20人左右。田径管理中心每年定期为这些运动员举办单项训练营,将成绩突出的运动员集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以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2.1.3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的现状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在教练员对运动员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提高的[2]。根据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的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比例应在1:10以下。调查显示,我国94所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教练员人数为189人,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为1:10.47,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辽宁市体育学校为1:28,比例最低的是沈阳市体育学校为1:6。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比来看,培训基地教练员基本满足正常训练工作需要,但部分培训基地的教练员人数相对匮乏,不能满足训练工作的需要。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田径高水平训练基地专职教练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70%左右,中专学历以下的约占30%,从学历结构来看,教练员学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1.4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情况

由于后备人才基地的运动员年龄普遍偏小,一般为12到17岁,但是又需要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能够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那么如何练、怎么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陈兵、田麦久的研究表明,我国奥运级别男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平均为13.8±1.7年,女运动员平均为13.5±1.1年,其中男子难美性项群选手最长为16.5年,而男女耐力性向群选手最短,分别为11.3年及11.4年。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终极目标,所有的训练活动都要围绕着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持续发展并在比赛中高效表现而展开,综合考虑运动员年龄、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响下生物适应状态的发展变化规律等多方面因素,最后为运动员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3]。调查后备基地的情况显示,75%后备基地的教练员能够为运动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包括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训练计划。后备基地的运动员一般每天训练两次,一次两小时左右,平均一周训练13次,周训练课时间能达到26小时。训练既包括专项训练,又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等,约75%的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比较科学、比较符合运动员实际情况。

2.2后备人才基地的建立与我国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

当今世界体育的竞争不单是依靠一线队员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竞争将直接决定各国竞技体育在世界排名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奥运金牌的争夺中,都是把竞争的重点放在这些运动后备人的培养上。任何国家要想在世界体坛占据优势地位,并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依靠一支优秀的运动员队伍,既包括延长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又包括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梯队建设[4]。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是在国家体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动员优势区域体育部门、高等院校,根据田径项目的发展需要,在符合运动训练规律的前提下,科学组织训练,集中优势力量,全面推广、重点发展,促进田径项目后备竞技人才的储备,经过多年训练,在若干个单项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5]。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我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促进奥运战略的实施。

2.2.1进一步扩大选材和招生力度,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

调查发现由于有关创建“基地”的通知下达较晚,部分基地选材仓促。一些项目运动员人数不够、男女比例尚未达到要求。因此,应加强选材和招生工作,对于竞技运动训练,选材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德国乌尔默教授有言:“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建立健全选材招生网,充分挖掘优秀青少年人才。从哲学的角度讲,质的飞跃前提是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以来的实践也已经验证,竞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基础人才的储备。同时,应本着全方位考虑的原则,不应偏颇、简单、片面,只看目前的专项成绩,而忽略未来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能能力、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及心理素质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2.2.2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

调查发现,基层教练接触到的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较少。我国著名田径教练员阚福林指出:“是否具备好的教练员队伍是一个项目能否尽快上去的先决条件之一[6]。”中国田径项目目前缺乏一支能够打大仗、打硬仗、特别能战斗、比较年轻的教练员队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较长时间内我们对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不够,出现教练员断档所造成的[7]。为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应该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首先,应提高各级领导对教练员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和理解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深远意义。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管理体制,要加强对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沟通和宏观管理;同时教练员培养要贯彻全面提高教练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的质量,避免教练员培训中的学历教育或走形式[8]。另外,田径管理中心应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给教练员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或聘请国外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专家来承担培训讲学的任务,使我们的教练员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适应我国田径项目发展的需要。

2.2.3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

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是创建基地、提高选材质量、达到出好人才、多出人才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青少年运动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虽然众多的竞技项目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是相通的。徐佶等认为,“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完成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9]。如何保护好、训练好、教育好这些未来的田径人才是今后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工作重点。为杜绝“过早专项化”,产生拔苗助长现象,必须妥善解决好管理干部和教练员的政绩、业绩和少年儿童专项成绩的关联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应由专家组为圈定的奥林匹克人才制定多年训练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年度训练计划,并保证严格地贯彻和实施。

2.2.4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机制

当前我国田径运动竞赛制度对不同层次的训练对象在竞赛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并不会随竞赛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越来越成人化,在这种竞赛制度的制约下所有竞赛对象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快出成绩,这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发展战略是相背离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学校往往为了争夺名次而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和快出成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使得我国的青少年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到了成年之后成绩反而鲜有提高。竞赛制度是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竞赛制度会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判断与衡量后备力量竞赛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是:这种制度能否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后备力量健康成长,从而实现竞赛的效益[9]。青少年比赛必须根据其特点和长远规划来组织有特定内容的竞赛,专项化并不应十分突出。青少年竞赛要淡化金牌和名次意识,要以身体全面发展和打好基础为指导思想;以观察学习、选拔优秀苗子、检查训练效果、积累比赛经验为目的。

2.2.5建立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

为了更好地完成2012和2016的奥运战略的备战任务,可在适当时机创建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伍,加强系统的科学训练和统一管理,确保科学化训练和严格负荷的监控与实施,使基地的优秀人才能够在上述备战任务中成为担当起国家高水平奥运选手的重任。将各单项基地的优秀运动员集中在一起,给他们配以优秀的教练员、完善的场地设备、科研团队、医疗保健、营养康复、后勤物质保障等一系列设施,使运动员的训练得到全方位的保障,从而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发展。目前田管中心已经开始着手组建青少年竞走队,并从竞走项目出发,逐渐扩展到其他单项。

3结论

3.1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奥运战略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

3.2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在保有其固有的优势的前提下,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教练员水平偏低,长期的训练规划不系统,竞赛机制不健全等。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发展,促进奥运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志雄,王保成.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冯树勇.论世界田径运动形势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7(3).

[6]董新光,等.举国体制下的国内训练与竞赛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关于奥运争光事业中“两个1/3现象”的讨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4).

[7]张万群.试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行机制[J].少年体育训练,1998(3).

[8]赵玉亭.我国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交流方案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

[9]李红艳,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0]田麦久,刘大庆.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新探索[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4):103-105.

上一篇:微生态·昆明PX困局 下一篇:高等级公路处理路基下沉的几项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