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公司:五环旗下的商业帝国

时间:2022-09-11 12:02:38

奥林匹克公司:五环旗下的商业帝国

2008年8月8日晚8时,现代奥运即将在北京迎来自己的112岁生日。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耗资最庞大、协办城市最多、参赛国家和队伍最多的一届奥运会。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举行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也必将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的一个史诗般的丰碑,因其见证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碰撞与交融而成就荣耀。此刻,怀着矜持和骄傲。奥林匹克一这个永葆青春百年老字号又将在举世瞩目再一次张扬澎湃的活力。也可以说,国际奥委会,这家世上最不可思议的“公司”,又一次把自己的“产品”――奥运会推向历史的另一个顶峰。

18世纪80年代中期,顾拜旦发现了奥林匹克品牌的巨大价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894年,美国、希腊、英国、德国等二十几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创建奥林匹克公司。首届董事会一国际奥委会由15人组成。维凯拉斯担任董事长(奥委会主席)。顾拜旦任董事会一国际奥委会的秘书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奥林匹克公司的运营已经越来越规范,生意也越做越大。到现在,作为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小组织,奥林匹克公司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项目;经营着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据调查,有94%的人能够正确识别出五环标志);有着让人艳羡的赢利水平(上届雅典奥运会为奥委会带来了近15亿美元的收入)。而且,奥林匹克公司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公司,它在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部开展业务(国际奥委会成员的数量)。奥林匹克公司还是顾客最多的公司,在上届雅典奥运会,有近40亿观众观看了比赛。奥林匹克公司还是影响力最大的公司之一,商业巨擘甚至是大国政府也得完全按照它的计划和安排行事。

作为全球第一的奥林匹克品牌如何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保持品牌的活力和影响力?这家奥林匹克公司又是如何通过愿景和整合(虚拟经营)的力量,以其非商业价值(人文价值),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合作伙伴日益推崇的同时,成为无可争议的品牌管理标杆?当我们把“借鉴也是一种智慧”当做一条人生的箴言。那么,就让我们以关注、信服、追随、践行来对待标杆带给我们的新的思维方式和启迪吧。

奥林匹克公司的成功基石

相信所有的企业都会梦想成功,而事实上,但凡成功的企业光环的背后大多掩饰了一条崎岖坎坷的泥泞小路,只有当他们走出泥泞踏上坦途的时候,才有权利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径,也因此有了崇拜者的鲜花。

奥林匹克公司也不例外。纵观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战略,其之所以能够成就辉煌的几个要素非常值得研究。

普世的理想高度决定商业未来

一个企业的战略高度与创始人对公司的定位和理解息息相关,有的可以高举高打,有的却只能慢慢积累,不同的视野和背景决定了行进的每一步足迹。

皮埃尔・德・顾拜旦之所以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创建奥林匹克公司这与他个人的视野和家庭背景密不可分。1863年1月1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承袭男爵头衔,拥有可以出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同时,他从父母处继承了大笔的遗产,这些都为顾拜旦发展自己的爱好、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正是源于这样的背景,他才得以站在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上“着手恢复奥林匹克古代光荣的历史。”

奥林匹克公司创办的开始是没有商业目的,这点可以从顾拜旦所处的历史背景中挖掘到线索。法国当时刚刚结束了普法战争,一个自以为拥有欧洲最辉煌文明的帝国被一个小小的普鲁士击败,这让法国的民众心理很受伤害,整个国家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能够重塑民族自豪感和希望的信心基石。顾拜旦也不例外。

在振兴民族自信心的动力驱使下,顾拜旦萌生了教育救国和体育救国的思想。1888年,顾拜旦出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并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全法学校体育协会”,设立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奖”,以表彰最优秀的运动员。1891年,在顾拜旦的奔走呼吁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举办世界性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为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所接受,顾拜旦出任法国田径协会秘书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顾拜旦的动机是完全的民族主义驱动,丝毫没有商业目的,因此顾拜旦的这一主张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正应了那句话“越是民族性的,也越是世界的”。而后来奥林匹克公司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完全是顾拜旦这一民族理想的副产品,这点即使是他本人也丝毫没有想到。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巨大成功更应该归结成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文化的成功,商业不过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和过程,纯粹功利色彩的企业是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民众认同的。只有秉持并推行这样理念的企业,才能够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永无止境的全人类的大我实现之中,企业才能获得生生不息长远发展的源动力。

从这种意义上讲,奥林匹克公司的商业成功是一种偶然,是顾拜旦民族主义理想的自然实现,这对于当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现实――激烈变革与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冲突的大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是具有及其强烈的警醒意义的。因此,我们在对成功的企业研究中,除了吸取和借鉴商业模式等技术层面的基因外,更需要挖掘商业成功背后的非商业动力,这样才能从更普世主义的本源上找寻到成功的内在基础。

制定和维护规则是聚宝盆的基石

企业的成功是一群具备共同价值追求的人的成功。除了价值理想的高度和坚持外,商业的手段是这一目标成功实现的助推器和放大器。

事实上,奥林匹克公司成立之初,其商业模式是十分模糊的,产品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比赛项目不固定、缺乏规范、场地设计不统一等。奥林匹克的发展非常艰难,在磕磕绊绊中蹒跚前行,这点非常类似曾经互联网泡沫期下海冲浪的网络公司。

更严重的是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同尚需时日,对于接受奥运会这种国际性的文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所以顾拜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推广普及自己的价值主张上,不仅创办杂志,还四处发表演说寻求各个国家的支持。

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的标志性口号让人在几秒钟内立即明白奥林匹克公司倡导的理念和愿景,奥林匹克也随之获得了更广泛的普及和认同,品牌的张力得到了缓慢实现。

但是,在随后很长的时期内,奥林匹克仍然处于一种有品牌没有商业模式的尴尬状态。是萨马兰奇打破了现代奥林匹克的商业禁锢,他设计了奥林匹克的TOP(The Olympics Partner)模式,将各个国家奥委会的所有权力捆绑在一起以求完成商业实现,而尤伯罗斯更是让1984年洛杉矶奥林会成为“奥运大逆转”的开始,政治、经济上的成功让曾经连年亏损、经营混乱的奥运会格局被打破,国际奥委会IOC也真正成为能量巨大的国际体育管理巨人。

事实上,也是这一模式的确立,以TOP为首的官方赞助商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护,奥林匹克才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迅速成长:同样,国际奥委会也严格坚守了最后的伦理底线,不让

赞助商商业影响渗透到奥运赛场,客观维护了聚集在五环旗下运动员和观众的利益,保证了品牌的民众基础。

两者相互制约同时相互促进,共同成就了今天奥林匹克的繁荣。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雅典、盐湖城、悉尼这几届奥运会都堪称奥运会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人们对奥运会的兴趣也处在历史上的最高点,电视转播收视人数连创新高,在北美和欧洲这些主要市场,连2012年的奥运会转播权都已经售出。

保持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和基本道德准则,满足民众和商业的综合需求,而不是将其出卖给贪婪的欲望,这一切的实现都是根源于对制度的坚决捍卫和严格遵守。比如1 984年尤伯罗斯接受竞标价格更高的富士,而将美国本土公司柯达踢出局,以及对游泳场馆“麦克唐纳”(麦当劳的音译)的命名等,奥委会一直恪守了任何侵犯奥运会权利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赞助商和观众都是奥林匹克的资产,只有通过精心的管理以及长远的合作,才能将此维系下去。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小群人成功其实就是将自己价值追求放大到更广泛社会意义上的成功,所以必须维护不同群体的权益和诉求。没有对此的捍卫,很难想象奥林匹克会受到如此的追捧。在此,奥林匹克以其严格而苛刻的遵守为商业规则树立了标杆。

反省中国历史上商号、商帮的兴衰,无一不演绎这价值理想和规则底限之间的冲突激荡。而现实中一些企业以自我利益为最高目标,肆意践踏商业规则和社会赋予企业的价值实现,怎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认同。“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构建并恪守健康的商业准则,也是在构建自己生存的基石。

事实上,当我们能够透过这些成功企业的光环,看清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今天的每一要素的时候,我们距离开启希望之门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我们才可能跳出他们成功的局限而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因为颂歌只能给那些已经攀登到顶峰的英雄,而更多的登攀者,需要的是坚实的脚步和不屈的目标。而这,才是我们解读经典的本源。

主持人语:每四年,五环旗总要在举世的注目下高高升起。炫目的人文理念光晕中。五环旗作为一个商业帝国的象征,那灿灿金色的光环同样也光芒万丈。那么,奥林匹克公司如何一次次赚得盆满钵满。成功完成一个个将品牌信仰、客户资源和商业组织能力完美结合的战略行动?

解密奥林匹克公司“炼金术”

奥林匹克公司,商业帝国……这里,我们力图用最媚俗的商业词藻来诠释和解构奥林匹克这一全球最具感召力的、经营最成功的“非商业”品牌。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却更愿秉承一份无尚的景仰与虔诚,来追寻奥林匹克步入辉煌的”炼金“之术。毕竟,奥林匹克是特殊的,它不仅仅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财富加速器,也不仅仅是跨文化传播的,最广为推崇的品牌管理标杆,它无以伦比的魅力与光晕,乃至其蕴涵的人文价值不只宣示了体育运动自身的魂魄与至臻化境,更是全人类共通的精神财富与心灵家园的终极归宿。君不见,奥运会――奥林匹克母体上衍生出的具有无瑕观赏性的文化产品――不让全球40亿虔诚的“信徒”在四年翘首企盼的轮回中,沐浴奥林匹克这一“仪式消费”祭典中最神圣的文化洗礼与精神召唤。

可以说,奥林匹克具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盈利秉性。早在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奥组委就通过销售奥运会邮票筹集经费。此后,纪念币、吉祥物等奥运主题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都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非凡的经济价值。但是,真正为奥林匹克开启财富之源的功劳簿上,却必须铭记3位体育巨擘的历史功绩:萨马兰奇、霍斯特・达斯勒、尤伯罗斯。试想,如果没有萨马兰奇这位伟大舵手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的革故鼎新,奥林匹克这艘行将枯朽于自恋的航船或将迷失在“乌托邦”的氤氲大海;如果没有营销鬼才霍斯特・达斯勒有关建立奥运市场营销计划的神来之笔,没有美国商人尤伯罗斯对于奥林匹克商业价值开发具有转折意义的乾坤一掷与成功实践,很难想象今时蒸蒸日上的奥林匹克公司能够驶上品牌价值倍增的快车道。正是有了这股戮力于将奥林匹克人文价值与其巨大商业价值完美融合的风气之先,电视转播权捆绑销售计划、TOP赞助商计划、授权经营、托管经营,乃至超边界的虚拟经营等标杆式的品牌经营模式创新,才能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营销经典,从而构建起奥林匹克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将这一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经由“被动―参与―主导”的品牌资产经营轨迹实现了品牌化组织的历史嬗变。

CEO品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品牌架构师杨曦沦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奥林匹克利用自身的品牌销售了三种虚拟的东西:一是注意力,二是价值观,三是体验感。笔者早先亦曾论及,在奥运会、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的品字形结构中,要想臻于美学中和谐、自然的至高境界,需认真体悟如下公式:绝配=奥运文化+品牌真韵+消费者真性情。说白了,以笔者观之,奥运营销无非就是以奥运为舞台,以企业品牌(产品)为道具,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不仅要娱乐消费者,还要使他们参与其中,学习新颖而多元的体验活动,以奥运文化与企业品牌之美感动消费者心灵,从而产生出毕生难忘的情感体验。今时,站在奥林匹克公司的视角,比照杨曦沦先生如上的阐述,或许笔者当时的论断忽略了奥林匹克品牌资产价值一飞冲天的另一个推手:媒介资源的融合。

奥林匹克品牌资产经营是一个将品牌信仰、客户资源和商业组织能力完美结合的战略行动。有鉴于此,奥林匹克应是多元价值创造与融合的产物,由此我们可基于此蓝本对奥林匹克公司的盈利模式予以清晰的构建,见图1。

奥林匹克卓绝的盈利能力立基于其无可匹敌的品牌影响力,而其影响力的构建过程以及多元价值的创造过程,则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二元市场”。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奥林匹克的影响力可分为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两大类。而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奥林匹克公司产品的消费者同样具有二元性:普通受众、TOP赞助商等各个层级的奥林匹克合作伙伴。

奥林匹克公司产品售卖的第一阶段可以看做是电视媒体利用原材料(奥林匹克节目)制造产品(受众注意力)的过程。本质上看,此阶段是奥林匹克公司构建社会影响力,进而创造公共价值的过程。所谓奥林匹克的社会影响力,是指奥林匹克作为受众了解和体验其品牌精髓以及满足文化、审美、需求等产生的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度。同时,借助媒介资源的整合效力,第一阶段也是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崇高理想,彰显其独一无二之全球性人文价值的过程。

奥林匹克公司产品售卖的第二阶段才是合作伙伴实现品牌价值转换,进而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创造私人价值的过程。不难看出,有别于一般的有形产品,奥林匹克公司市场影响力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奥林匹克公司将凝聚在媒介产品上的”虚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合作伙伴的售卖过程。

从图1分析可知,奥林匹克公司市场影响力的构建依托于其巨大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或者说,私人价值的创造能力依

托于公共价值的创造水平,而对于奥林匹克而言,公共价值的源泉则来自其差异化的人文价值。一般而言,社会影响力越大、人文价值和公共价值越高的品牌(如奥林匹克公司),其市场影响力也越大、私人价值也越高。

由此可见,奥林匹克公司品牌经营的秘诀就在于:奥林匹克的理念团结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制造出了这个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产品”――奥运会。由于这个“产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因此电视机构愿意花巨资购买这个”眼球价值”并将其转卖给广告商:同时,奥林匹克公司又把企业文化――奥林匹克主义这一全球认可度最高的价值观,卖给了TOP赞助商,从而实现了商业企业人文价值追求与奥林匹克经济价值需求的完美结合。正是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方使奥林匹克公司借助出售电视转播权和实施TOP赞助计划的双引擎,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健的资金支持。

毫无疑问,21世纪最稀缺的营销资源将是消费者的注意力,眼球曝光率将成为企业开启消费者心灵之窗的第一要务,而奥运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眼球聚焦镜、绝佳的曝光倍增器。有数据显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来自全世界300个频道对其“集中轰炸”,当时全球观众的总收视人数达到40亿――这就是奥运,能够将全球60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二汇聚在一起,共同关注一件事。无怪乎,奥运五环标志、名称等奥运营销资源的垄断性开发,能够成为奥林匹克公司招商过程中最炙手可热的筹码,而奥运合作伙伴(The Olympic Partner,TOP)这块金字招牌则成为各路英豪苦心孤诣竞逐的皇冠。

2008,北京奥运,华夏神州再次开启奥林匹克的旷世盛宴。足以庆幸与自豪的是,北京奥运,我们在现场……

主持人语:谈到品牌运作与管理。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繁复无比,望而生畏。但事实上,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东西。同样。奥林匹克的品牌运作也没有什么独门秘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至简至极的绝招

在古龙先生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当中,有一个名叫“阿飞”的绝世剑客,自从他能拿起兵器他只练一种武功,就是拔剑;他也只有一个招式,就是刺,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的武功尽管简单但是有效,别人根本看不清他如何拔剑和剑的样子就已经被洞穿了咽喉。从这个角度看,阿飞的剑法与奥林匹克的品牌运作方式有着惊人的类似,一个是只练“三板斧”――找到一把适合自己的剑、只练拔剑、出剑,另一个是关注三件事――营造品牌信仰、经营品牌资产、持续改进,简单说来就是“三化”:第一是文化,第二是简化,第三是变化。

铸剑――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独特的信仰

传说中,神兵利器与普通兵刃的区别,就是神兵要有灵魂。这就是说,凡铁有了灵魂就是神兵。同样,品牌有了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品牌。

品牌,既是个产品符号、企业符号,也是个文化符号。对品牌而言,文化不是万能的,但品牌成长离不开文化是万万不能的!而奥林匹克就是将品牌与文化、信仰完美融合的一个典范。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将奥林匹克运动视为一种信仰,一种“运动宗教”,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喻为现代的文艺复兴。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将古代奥运会中对神的崇拜转化为现代奥运会对人自身的崇拜,自信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求得团结、友谊、进步,求得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奥运会的几个耳熟能详的口号都体现了这点:“更快、更高、更强”寄托了人类对自身的希望;“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寄托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公正、平等、坦率”寄托了人类追求的崇高美德。奥林匹克成功地将自己的品牌和人们对“和平美好世界”的憧憬紧密联系起来,并上升成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奥委会就是这种“宗教”的“教会”,分布于全球的各国奥委会就是散步在各处的“教堂”,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就是这个“教会”的献祭活动,奥委会的工作人员就是这种“品牌宗教”的“神职人员”,在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价值熏陶后,他们把一套生活态度、价值格调传达给“教民”――奥林匹克运动全球的支持者和关注者。

其实,每个世界级的品牌本质的内涵都是“改变人类的生活品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创建一个百年品牌是每个企业家的理想,而只有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才能延续成长,加糖的碳酸水不值钱,但如果它变成了美国文化的代名词,变成了活力、激情、时尚、动感的象征,那么他就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品牌价值高达704亿美元的可口可乐。难怪明基董事长李耀煜要说:“做品牌一定要有宗教般的信仰。”

当我们艳羡别人驰骋商场、无坚不摧时,不妨低头看看自己的武器,检视下自己的品牌,到底是一块缺少了灵魂的凡铁打造的菜刀,还是一把深具文化含量、充满灵性的宝剑?

拔剑――抓住核心环节,化繁复为简单

剑的招式有砍、刺、削、挑,拔剑也有很多方法,但是阿飞都不讲究这些,他的剑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拔剑,然后用最直接的方式直刺要害。奥委会也是这样,它将资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最能干也是附加值最高的事情上,扬己所长,而把其他的工作外包给能做好这些事情的专业组织,避己之短,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就是奥林匹克的品牌资产运营的“虚拟经营模式”。

许多公司都在尝试外包,但国际奥委会可以说是业务外包最彻底的一个组织,它既不修建运动场馆,也不训练运动员,产品生产――奥运会的举办也都外包给各个承办国完成,其销售和营销外包给了ISL公司,公共关系外包给了伟达公关公司,市场调研由SMS公司负责,而把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传播和奥林匹克品牌的打造和管理上,使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了一个“外部关系内部化,内部业务外包化,局部利益整体化,整体利益分享化”的品牌化组织。虚拟经营,使得奥委会只保留品牌资产运营这个最核心的关键功能,而将其他非优势功能或能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廉价获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推行整合,整合了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突破了有形的组织边界,顺应了信息时代市场需求个性化和需求快速变化的两大特征,提升了组织优势。而同时,由于品牌资产始终掌握在奥委会手中,又有效规避了虚拟经营容易过度依赖外部资源而丧失独立性、弱化战略性资源控制力、失去对外部市场的控制力等弊端。

品牌资产是20世纪末所兴起的一个重要营销理念。按西方学者Aaker的定义,品牌资产是“一组和品牌、名称、与符号相关的资产与负债,而这组资产与负债可能增加或减少产品或服务为消费者及企业所带来的利益”。Aaker更指出,品牌资产由五个构面组成,分别是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知觉到的品质、品牌联想及其他专属品牌资产。借鉴Aaker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奥林匹克品牌资产管理的模式,见图。

奥林匹克品牌金字塔的底层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组成部

分: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组织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个坚实的地基上,国际奥委会通过权利保护、权利控制和权力限制等方式建立了奥林匹克品牌资产权利保护体系,避免竞争者去侵蚀公司消费者基础与忠诚度;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奥委会采取主动出击的姿态,同政府与非政府的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积极灵活地斡旋于国际的风云变幻中,不断地创造新闻、主导舆论,通过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强制要求电视信号必须免费向大众传播,使奥运会深入人心;在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筛选、仪式、进程、内容、体验活动等方面的控制,创造大众的优质体验;另外,通过圣火传递、吉祥物设计等方式,建立品牌联想,建构品牌感动,不断提醒客户奥林匹克的理想以及奥林匹克正努力做什么;最后,通过奥林匹克主义的宣传、推广,将大众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从而使世界愈加认同乃至忠诚于奥林匹克品牌。

在中国的企业中,每个人都觉得品牌重要,但总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每年都提要塑造品牌,但市场部还是没有预算、没有编制;每月,每周的例会,老板的眼光也总是集中在销售额提高了多少、生产计划完成得怎样,对于品牌建设,消费者满意度,从来无人关心,无人过问:即便知道品牌重要,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去经营品牌资产……从奥林匹克孤注一掷地专心营造品牌资产的案例中,我们也许可以学到很多。

出剑――持续改进,与时俱进

阿飞的剑招简单,但根据对手的不同,出剑的角度、力度都会有着种种的变化。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市场的变迁,奥林匹克也是在不断地改进。为保持品牌长青,奥林匹克不断修改产品,保持产品吸引力,比如根据观众的兴趣变化调整比赛项目,修改乒乓球等比赛规则,比如为吸引更大多数的人参与奥运体验,允许女运动员参加奥运、增设女子比赛项目等在1 896年雅典奥运会上,只有田径、游泳、举重等9个大项的比赛项目,而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已经有28个大项、302个小项。每一个奥委会主席的上任,都会为奥林匹克带来新的空气,而每一届奥运会的举行,也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增加新的色彩。奥林匹克的品牌,就在不断创新中不断提升。

营销的极致是简单,在最正确的地方、在最正确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投入最多的资源,达成最大的效果,这就是每个成功案例背后的成功诀窍,也是奥林匹克营销与阿飞的剑告诉我们的道理。

上一篇:贝塔斯曼:满身光环的失败者 下一篇:斯沃琪:手腕上的钟表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