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导图齐飞 阅读共写作一色

时间:2022-09-10 11:20:07

思维与导图齐飞 阅读共写作一色

摘 要:本文结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在英语读写整合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预习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深课后知识的消化和迁移,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实验稿)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读和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力,各自具有独立性,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阅读是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过程,是语言的输入。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与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当前的读写整合课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其一,学生缺乏预习,致使课堂节奏缓慢;其二,教学步骤设计不合理,导致课堂耗时无趣;其三,欠缺阅读篇章结构的梳理,导致写作无框架;其四,课后作业布置欠妥,导致知识缺乏消化和迁移。

面对如此令人焦虑的读写课现状,笔者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试图探寻一条有效开展读写整合课教学的实践之路。

二、实例探究

笔者发现思维导图的外形和一篇文章的内在结构很契合。导图是由一个中心发散出来,而一篇文章也是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框架的。要是学生在读写过程中达到以思维导图来思考的话,其框架问题必然迎刃而解。

现以笔者所执教的人教版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第八单元Section A 3a的读写整合课为例,谈谈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英语读写整合课课堂教学。

1.以导图为引导,优化预习作业的布置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开始于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引起的对旧知的回忆、获得的新知以及产生的疑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读写整合课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尝试着用思维导图为指导,优化预习作业的布置。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笔者在上读写整合课之前结合思维导图的运用,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读3a课文,完成3b的阅读题(根据文章内容改错),再次读课文,以trip为中心画文章结构导图;然后画有关自己生活的同一话题思维导图,划出自己不懂的难词、句或经典词、句,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试写话题小短文,并说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等级评价。

2.以导图为平台,优化教学步骤的设计

基于预习作业的新设计,笔者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导入和教学步骤,利用思维导图搭建新的平台,快速、高效地导入词汇,检测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可以视学生基础,稍作拓展,增加课堂容量。

以下是笔者在教授人教版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第八单元Section A 3a读写课时的导入片段:

T: Now let’s talk about your trip. Try to say as many sentences as you can.

Ss: Talk about the trip.(but they can only say several sentences)

T: Mayb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an help you. Question Number 1: Where did you go for a trip?

S: I went to ...

...

T: Question Number 6 : What did you do there?

S: I hu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T: If you know it, 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it on this Mind Map, let’s finish it together, ok?

学生逐个说出在旅游时所做的事情,有序地上台,在合适位置补充思维导图,写下单词和词汇。该环节结束后,黑板上呈现的是这样一副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3.以导图为提纲,优化读写整合的策略

(1)分析篇章结构。结合思维导图下的预习作业,再加上课堂设计以思维导图框架为提纲,以启发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速、高效地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框架的内化会更深刻,理解会更透彻。这样就为学生在此处习得的经验迁移到下一环节搭建文章框架做了充分的准备。

下图为笔者在读写整合教学中分析阅读文章框架结构的片段内容。笔者首先出示文章,让学生就文章内容提问。接着笔者先问一个问题“Where did Class 9 go for the school trip?”作为引导,让学生回答,并以教师的问题为例,提出关于文章的“wh-question”。

继而组织学生用导图归纳出文章的要点: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导图复述文章内容。

(2)搭建文章框架。文章都有内在的脉络,只要熟悉脉络,建立框架意识,学生的写作就可以顺流而下,一挥而就。因此,写作的一大关键是要有良好的框架意识。而写作框架意识的一大来源就是阅读积累。正是由于上述教学步骤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文章的结构,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甚至达到利用思维导图来思考的境界,那么上一环节的学习就容易迁移到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中。

上图为笔者上课搭建框架的片段内容。首先笔者跟学生谈论学生旅游的经历,问了第一个问题:“Where did you go?”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谈。对于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笔者用下列思维导图为引导。

接着,笔者又问第二个问题:“Who did you go there with?”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个问题回答:“I went to... with...”

然后,笔者再问第三个问题:“When did you go there?”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两个问题说出:“I went to...with...on...”这样搭建句子框架的同时搭建了文章的框架。

通过上述问题的铺垫,就可以结合3a阅读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谈谈旅游的文章开头部分应该怎么写。用下面的思维导图列出的提纲就可以对文章的框架进行很清楚的诠释。

4.以导图为载体,优化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也是对课堂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为了巩固学生的习得,提高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思考、写作的能力,笔者改变了传统的作文作业设计。

下面的内容是笔者在读写整合课后所布置的作业:

跟录音机模音读3a,根据旅行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画一幅作文框架思维导图。根据导图用英语描述导图内容,并说熟。根据自己画的导图,进行迁移写作,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等级评价。

通过对学生第八单元的习作分析(读写整合课前与之后的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因为有了思维导图做载体的指引,写出的文章更加有层次感,更加有条理。实践证明,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读写课课堂向后延伸。学生掌握了这种思维工具,便可以对课堂进行补充和提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上述实践和分析,笔者发现思维导图使读写整合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系统化,改变了学生低效、不科学的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更加精细地准备读写整合课,也将读写课堂延伸至课前、课后。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去探索和创新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巨大帮助。同时,在整个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进行获得、加工和处理,即判断、整理、筛选、归纳等步骤,最后拿出成果进行交流,这就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反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戴健林,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立根.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03).

上一篇:参与型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任务驱动法在食品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