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英语故事的语篇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10 11:15:50

基于校本英语故事的语篇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理性回归,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语篇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教研组以牛津教材和PEP教材为蓝本,以精心选择的一些经典英语故事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嫁接和整合。故事教学的过程,既是对词汇和语篇进行理解的过程,又是对句子进行分析的过程;既是对语篇提供的信息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发掘材料内涵和正确使用阅读方法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了以下策略。

一、 运用多种方式解释生词意义

在以故事为载体的语篇教学过程中,词汇的落实仍是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表情、简笔画、体态语之外,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提供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汇的含义,在此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目标语言,当然也不排除在必要时使用母语。就具体的一节课而言,我们会在上课伊始的复习环节或热身阶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出新的单词。

【案例1】某一天下午的课上有 “embarrassed”一词,这个单词无论读音或是拼写都有一定的难度,仔细思考后,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学生起立后,教师故意将问候说成 “Good morning, class!”学生们立刻哄笑,教师故作尴尬地示意他们坐下,然后补充道: “Just now, Miss Wang made a mistake, it’s afternoon, but I said ‘Good morning’ to you, sorry! Look, my face turns red now. I feel very embarrassed.”在板书目标词汇后就让他们猜测单词的意思。学生听着教师的话,看着教师的脸,马上就猜出是“尴尬的”。这比直接告知中文意思要有意义得多。尽管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在解释词义,但在前者,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包含了思维和理解,其实这就是一个运用以往积累的语言能力来学习当前的语言知识的过程,是更符合语言教学实质的方法。

二、 结合词汇句型开展口语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的目标不再停留于学生对单词、句型的表面的认读、识记和理解,而是进一步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情境或生活体验加以运用和表达,开展大量的口语训练,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案例2】结合单词造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单词意思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对其形的印象。尤其对于一些发音不规则或较难记忆的单词,采用多说多练的方法,效果更好。比如在教学library一词时,教师就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方法来造句。

学生的回答:This is a library.

Let’s go to the library.

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book.

I like the library.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

...

这样,在反复的说话训练后,学生无论对于单词的音或是形都能熟记于心。

【案例3】在学习 “so...that...”这一句型时,在给予学生一些 “example”后,笔者要求他们 “make sentence”,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说出了大量的句子:

I’m so short that I can’t play basketball well.

I’m so happy that I jump and shout.

I’m so clever that I can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

听到同学们一句胜过一句的表达,笔者掩饰不住喜悦,满意地点头鼓励他们。没想到,此时另一个顽皮的学生却起身表示抗议:

“Miss Wang’s question is so difficult that I can’t answer it.”

作为讲台边的教师还有什么比收获这样的成果更令人高兴的呢?为学生流利的英语表达,更为他的即兴思维和智慧!

三、 解答阅读习题启发思维想象

单词和句型是语篇教学中最基本的因素,如同大厦建设中的砖块、水泥和钢筋,离开了它们,语篇也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但如果教学目标仅限于单词和句型,无异于原有的教学模式、语篇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能发挥其内在语言支撑和文化背景的作用。因此,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语篇提供的信息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找出材料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回答问题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问题解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检测他们对语篇的感知和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结构特点,设计如下的一些题型:

1. 字面意义理解的问题。即在课文中可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只要引用课文中的某些词语或句子就可以回答。如用what, when, where和how等来提问的问题。尽管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并不大,但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为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也需要对原文材料进行一定的重组和加工。

2. 重新组织或解释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另一种形式组织或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也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但往往不集中,而是分散在多处,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寻找,精心组织,与前者想比,这类问题更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分析“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一课时,笔者请学生思考“Was the monkey very clever? What was his good idea?”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难理解,但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重新组织语言信息,这就迫使他们思考,尽可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加以表达。

3. 个人反应问题。这取决于学生本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反应。比如在分析材料的某个片段时,并不急于告知学生下文,而是让他们先猜测“What would happen next?”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人物事件的理解不同,他们的回答往往也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矛盾,但这又何妨,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假设—分析—验证的过程,更何况,即使学生的思维不甚合乎逻辑,至少还有语言表达的成果在其中,这也是英语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

【案例4】在教学“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 一文时,当小鳄鱼驮着猴子游到河中央突然下沉要淹死猴子时,笔者问学生:If you were the monkey, what would you do?学生纷纷举手:

I would shout “Help”.

I would jump onto the bank.

I would fight (against) the crocodile.

I would say “Spare me, dear crocodile!”

I would say, “My heart is yucky, don’t eat me.”

I would say, “My heart is dirty and ugly, if you eat it, you will become ugly too, just like a caterpillar.”

I would say, “I have many hearts on the tree, please take me to the bank and get them.”

...

热闹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为师的那份欣慰和喜悦!

四、 鼓励表情朗读强化语感体验

朗读是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使枯燥的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声音,使学生在爱与恨、悲与欢的情感撞击中与故事中的人物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深刻地理解和领会故事内涵。

【案例5】记得在上“It’s unfair”一文时, 当Jenny 因为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只钱包,等待失主浪费时间而导致上课迟到时,她与她的教师Mr. Black 有这样一段对话:

“Jenny White,” he said as soon as he saw her. “Didn’t I tell you to be here on time?”

“I’m sorry, sir,” Jenny tried to explain. “I was late because I had to...”

“I don’t want to listen to any excuse,” Mr. Black stopped her. “If you can’t get here on time, I’ll have to write to your father.”

“But Mr. Black, that’s... that’s unfair!”

“Unfair! How dare you say that!” Mr. Black said angrily. “I’ll report you to the headmaster.”

“I was only trying to do a good deed, but now...” Jenny thought with the tears in her eyes.

这是人物冲突的高潮部分,当时的Jenny 和Mr. Black 都处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中,通过语言文字学生完全能够感受,而且,类似的师生冲突也是他们所熟知的,甚至有些同学身上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笔者在解释完单词句型后就要求学生反复加以朗读,起先要求他们以词和词组为单位朗读,保证朗读得准确、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尽可能把自己想象为文中的主人公,读出Jenny 的委屈和Mr. Black 的愤怒。笔者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节奏、语调,一遍一遍读,自由读,小声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学生渐渐地进入了状态。等到后来笔者要求他们背诵时,已无须刻意去诵读,带着情感体验,一句句的英语自然从嘴里冒出来了,而且长时间里不曾将它忘记。一次,笔者因为误解而批评错了一个男生,没想到他在委屈之余居然也冒出一句“Miss Wang, that’s... that’s unfair!”尽管当时觉得师道尊严有点受到威胁,但心头却是一阵窃喜,学生能够在恰当的场合用英语不假思索地表达出他们的心声,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2800)

上一篇:品德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羊性”与“狼性”策略... 下一篇:用活资源 为品德课程课后实践活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