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音乐一样动听的音乐课

时间:2022-09-10 08:14:22

像音乐一样动听的音乐课

当今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怎样才能使你的音乐课讲得像音乐一样动听呢?这成了我们众多音乐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注重激发学生与音乐的情感共鸣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感情,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充满激情地进行授课,从而燃起孩子们的情感之火,使教师、学生及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达到互动。

一、 启发想像与音乐产生共鸣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能够深化孩子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为此,教师可用讲故事或描述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像。例如欣赏《冬日的篝火》中的《出发》时,教师便可用描述情景的语言来引发孩子们的联想:“冬日郊游,多么令人高兴啊!孩子们我们一起出发吧。汽笛长鸣,车轮滚滚,车厢里响起了欢乐的歌声……你从音乐中感受到这种情景吗?”孩子们会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将教师对“冬日郊游”所作的情景描述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联想和想像,并随着音乐的展开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 激发参与与音乐产生共鸣当今音乐课中最热门的话题――“互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参与、听辨和鉴赏,如用拍不同节奏的方式来分辨不同的音乐乐段,可以帮助孩子们分辨和把握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请孩子们用身体的简单律动来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反应,以使孩子更深地沉浸于音乐的体验之中;在听音乐的时候,引导孩子们回答一些问题――“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这音乐有什么特点?”、“听这音乐有什么感受?”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巧妙地将孩子们引进音乐世界,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教学效果也在情感的共鸣和互动中得到加强。

针对孩子特点,注重通俗化

音乐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对其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短时间是难以完成的。新课程下音乐课本编排,已经注意到把一直处于“显性”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条线转入“隐性”,有机地渗透在各项音乐活动中。音乐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一、 简单化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首先,对于出现的节奏难点,引导孩子们多听几遍,然后去比较两个“听”有什么不同;

其次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第一个“听”长,第二个“听”比较热情、急切,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难点,无需去强调第一个“听”四分音符唱一拍,第二个“听”八分音符唱半拍。

二、 形象化当孩子们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时,音乐作品表现的感情能在欣赏者情感中唤起意象或意境。这也是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之一。作为音乐教师就应用形象化的语言,解读音乐作品,引导孩子们尽快进入“音乐意象”的殿堂。

针对孩子表演兴趣浓的特点,注重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可见体态语言如此重要。因此,讲授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2001年全国优秀课观摩中,沈阳教师陈运成在《东北好》歌曲教学中,带着孩子们拿着手绢扭起了大秧歌,一下子吸引了观摩者。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体验了不同特点的东北音乐。陈运成老师除了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基本体态语言外,还把握住了音乐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现场表演”使之同讲授相得益彰,教学效果非常好。

我们的音乐课应该讲得像音乐一样动听,才能让孩子们喜欢,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龚爱武曹建军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上一篇:读者沙龙 第5期 下一篇: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