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时间:2022-09-10 07:53:12

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摘 要:社会的进步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双师型教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认可,是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关键部分,如何更好的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进行分析,以便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院校;培养;途径

一、引言

教师在整个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质量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时代的进步使得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双师型教师就是一种提高教师质量的一次实践,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1.从政府方面出发

1.1.首先要使政府的职能和角色转变。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和培训办学思想方面,要从政府直接进行管理转变为宏观进行引导,在目前社会大背景下,要展示出灵活、开放特点,并有效进行调控,政府也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决策和管理人员转变为监督与支持人员。政府相关部门要下放权力,使高职院校能够自行招聘教师,让学校从自己整体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方案。而且,政府各个部门都要加大支持力度,相互支持与配合,协调各方关系,以便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够顺利进行。

1.2.要制定出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政策。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文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规定,只有一些散布在有关高职院校发展和教师培养的文件中,但是内容也比较模糊,对很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探讨,缺乏操作的可能性。所以政府就要制定出明确的方案政策,确保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能够有效开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教师入口进行严格把关,凡是到高职院校任课的教师,上岗之前要在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时间要超过半年,并且取得国家相关部门发放的中级及以上的职业证书。第二,要完善与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相符合的继续教育制度,专业教师要到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和挂职,这可以计入继续教育的学分,并成为提干的条件。第三,制定出有效激励和约束的制度,首先是职称的评定,政策要对双师型教师倾斜,还要督促教师取得国家证书,然后要鼓励教师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教育大赛等活动,并颁发相关的证书。还要提高双师型教师津贴的标准。第四,各级部门要加大培养力度,制定出完善的培养计划,并确保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建立起教师的数据库,对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动态进行掌握,规范其管理。

2.从高职院校出发

2.1.要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的落后是制约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很难按照学校内专业变化对教师进行聘用和辞退,很多院校教师的工资只是按照职称进行分配,双师型教师和其他教师待遇基本一样。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第一,对教师的编制进行完善,制定出完善的编制标准,对教师的编制重新进行核定,要使固定与流动的岗位结合,使高职院校能够自主对教师进行聘任。第二,要对教师的资格体制进行完善,充实教师的资格条件,除了对教师要求相应学历之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第三,要对教师的职务体制进行完善,高职院校需要设置专门职务的序列,制定出专项方法进行实施,择优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选拔。第四,要对教师的聘任进行完善,引进竞争体制,推进教师的全员聘任体制,按照需要设置岗位,公开、平等进行竞争,严格教师合同的管理,使双师型教师能够参与到教学管理与决策,改变单一、传统聘任制度。第五,对教师的薪酬体制进行完善,在保证基本薪酬的前提下,按照教师业绩对薪酬的标准进行确定,高职院校内部可以自由分配,提高效率,对教师的收入进行综合考评,扩大奖励的力度等。

2.2.要创建有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条件。需要充实高职院校内专业教师数量,不断吸引合格的教师,增加教师的数量,进而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要聘请有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筹集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经费,建立起专项发展的经费,以便为其培训提供经费支持。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和培养制度,根据教师经验、学历和年龄等,制定出不同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加实训,提高其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3.从教师自身出发

教师要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中,抓住机会,获得更多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掌握所学专业的各种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要顺应时展潮流,响应学校号召,以便获得更多主持项目与科研的机会,早日转变为双师型教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己的能力,还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所以要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对培养路径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培养出更多双师型教师,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02-105.

[2]孙岳玲,龚安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32-233.

[3]王薇.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与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232-232.

上一篇:听“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 下一篇:被动的小津安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