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打开省城变迁的“纽扣”

时间:2022-09-10 06:47:16

交通:打开省城变迁的“纽扣”

因为铁路交通而改变命运的城市,不独有开封VS郑州这一对。在50多年前的那次新老省会集中变迁中,吉林VS长春、保定VS石家庄、齐齐哈尔VS哈尔滨等,交通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交通中心的背后,附带的是政治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等多重利益。

2003年底,郑州市政府在市区修建了一座以火车头为主题的世纪欢乐园,人们亲昵地称为“火车头公园”。公园里陈列着曾在铁路线上奔驰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无言的历史告诉人们:郑州是一座“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在号称中国“铁路心脏”的郑州火车站不远处,耸立着二七纪念塔。二七大罢工,让这座城市因铁路工人的血性而充溢着阳刚,而纪念塔以其对于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意义,诉说着这座城市血脉里的铁路精神。

但是,铁路交通带给郑州的变化,远不是一个主题公园和一座纪念塔所能涵盖的,在这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改变中,河南省会从开封搬迁到郑州,便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以说,交通是打开新老省城变迁的一颗“纽扣”。

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人们总是喜欢用这8个字来形容郑州的交通地位。然而,如果我们回到100年前,在铁路没有开通之前,郑州原本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名叫“郑县”的县城,相对于它东西两边的开封和洛阳,那时的“郑县”默默无闻。

改变一切的因素,源自两条铁路的交汇。1904年,京汉铁路汉口至郑州段正式通车,1908年底,汴洛铁路通车运营,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会。由此,郑州一跃成为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把郑州市百年历史比作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那么郑州站就是这幅画卷中落下的第一笔。

从这一刻开始,铁路搭建起了郑州发展的筋骨,铁路也给这座城市带来各种口音、理念、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带来无限的市场和商机,1928年,郑州第一次称“市”。因为火车,郑州更是超过了洛阳和开封两大故都。于是,在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考量,这百年来对郑州影响最大,最能触及郑州人情感的“关键词”,一是火车,二是商城。

在20世纪50年代初,郑州有号称“铁半城”之说,意思是铁路企业单位、铁路职工及其家属,在郑州市区可以占到一半。“一五”计划时的156个重点项目,郑州火车站便是其中之一。直至今天,郑州人对任何“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下降”的言论,依然耿耿于怀。未来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依然建立在火车头的支撑上。

如今,100年前荒凉的郑县火车站,已成为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汇集的繁华之地,由此带来的“商城”概念,更是“暖在郑州人胸口的一块玉。”古都商城为郑州赢来了世人的瞩目,而3000多年后的又一轮商战,也曾是郑州“眼球吸引力”的具体表现形式。现在,郑州人更愿意把“商代第一都城”和“商贸城”统称为“商城”。3600年前的底脉与现实的承接,给郑州圆了一把“商都之梦”。

与郑州相比,另一个在1954年成为河北省会的石家庄,与铁路交通的关系就具有某种戏剧性。

100年前的铁路名称本来称为“正太线”――从河北省正定到山西省太原,作为当时获鹿县境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石家庄本来无法与正定相提并论。如果不是在铁路设计中一个意外因素的出现,正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条铁路的端点。然而,似乎是命运的格外垂青,事实上,正太铁路东端的起点没有建在正定,而是南移到了距离正定15公里的石家庄。无论如何谁都不会想到,石家庄的命运会因此而发生重大改变。

直到今天,石家庄人仍然享受着这段火车拉来的历史给予他们的惠赐。石家庄的城市布局,还是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外扩散。人们在心理上都不愿意距离车站太远,以致于石家庄的人口密度,高居全国前列。

与郑州、石家庄一样,“火车拉出来的城市”还有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长春。

20世纪初,当齐齐哈尔是老省会的时候,哈尔滨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和齐齐哈尔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后来这里却成为中东铁路(现滨洲线)和南满铁路(现哈大线)的交汇点,由一个黑龙江边的渔村一跃成为“东方小巴黎”。再加上松花江的航运,哈尔滨成为黑龙江流域乃至东北的交通中心,发展可谓神速。同时,由于齐齐哈尔处于黑龙江的西段,区位不佳,因此在1954年,哈尔滨取代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省会。同样在长春,京哈线的通过,使它取代了吉林市在吉林省的位置。

“十字路口”背后是什么

毫无疑问,交通技术成为影响新老省会改变的关键因素。

2007 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42个枢纽节点城市的大名单正式对外公布。如果我们再以这个规划中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城市作为切入点,就会发现,在1954年被确立为新省会的石家庄、长春、哈尔滨、郑州等城市,都是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十字路口”。在其后,则是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乃至军事等多重涵义。

实际上,因为这种交通地位改变而被赋予如此多的附加因素,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正因如此,河南省会才会“放弃”开封而“相中”郑州。河北、黑龙江、吉林等省的省会变迁,都是如此。

“省会为什么要迁郑?一句话,便于河南全省的工作。郑州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除南阳不临铁路外,其他均在铁路沿线。”1954年11月1日,时任河南省委第二副书记的赵文甫,在各部委党组、直属党委及郑州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这番讲话,明确传达了省会应处于交通枢纽的信息。而郑州无疑比开封更适合。在官方档案中的种种记载,同样也可以印证这种状况。

随着省会城市地位的确立,郑州的交通中心与政治中心功能实现重叠。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呈现出这种高度重叠的现象,更一步影响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思路,在这方面,省会城市只不过表现得格外明显而已。中国城市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对政治中心的依赖,具体到河南老省会开封来说,开封在政治中心以外的功能中,一直没有确定或者寻找到自身发展的脉络。

对于开封的落败是不是缘于省会的迁移,向来都是郑汴两地争论的焦点。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开封的落败更多的是缘于开封交通地位的蜕变,而不仅仅是省会的迁移。对此,叶裕民告诉《决策》:“省会仅仅是多了一种发展的力量而已,相对于中国的30多个省会城市,更多的是非省会城市,都要遵循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做不做省会不是关键因素。”

其实,开封鼎盛的时候,是因为汴河可以衔接黄河,进而联通淮河通过大运河直达江南富庶之地。当时最发达的交通是水路,包括开封、桂林、齐齐哈尔、吉林市在内,这些曾经繁荣的老省会,都与水路交通密不可分。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导致机械动力改变了人们的交通选择。水路交通,尤其是内河的交通影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内河航运交通而发达的城市逐步暗淡下来。开封就是典型的一例。

交通地位的蜕变,改变了开封的繁荣模式。但是在历史的摇摆之中,开封一直处于方向迷失状态。在彷徨中,今天的开封,不知道应该打什么牌。

上一篇:赶超省会 第7期 下一篇:“下跪式危机处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