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09-10 06:25:33

谈农村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 要: 目前部分农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缺乏主动。作者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析,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农村初中教师的要求,教师应正确定位自身角色,让综合实践真正“实践”起来。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师 角色定位

作为中小学一门新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大大拓展了学校教育的空间,展示了它蓬勃的生命力,而且成为当今中小学生最受欢迎的科目之一。它犹如在沉寂的教育现状下出现的一颗璀璨的星星,唤醒了孩子们活泼的心灵,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少数学校的教师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想、教学反思等以科研的方式加以成果化,写出了观点鲜明、主题契合、材料翔实的文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毋庸讳言,农村初中的许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仍然不足,对该课程如何设置并有效开展缺乏系统明晰的认识,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缺乏主动性,难以让教师本身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一、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对一些教师的调查访谈,我发现农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性质不清楚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于课堂内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延伸至课外,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门“课”,更是一项“活动”。它的主战场不应在课堂,而应是广阔天地。在三大模块中,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综合实践课”如何“综合实践”,教师心里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解读。不少教师把这门课程仅仅当作“课”来看待,对“实践”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例,一些教师按部就班,根据教学用书的内容安排,布置任务进行室内教学,很少开展有效的课堂内外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教师包办了大部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每单元结尾的这部分教学内容,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2.课程内容不清楚

市教育局、教研室在中小学关于综合实践课开设的通知及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应由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但在农村初中,仍有不少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看成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课程,似乎与自己所教的没有关联,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讲不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结构,不了解最基本的三大模块的构成,更谈不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了。对专任教师而言,虽然《课程实施意见》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及三大模块的具体实施要求等,但具体到学校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什么内容,如何选材,教师们还是感到茫然。

3.教师角色定位模糊

新课程实施意见强调,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角色的定位也要求我们要做到这一点。然而,不少教师仍以自我为中心,一堂课从头至尾还是用自己的嘴说教,用自己的手书写,很少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突现出来,甚至连本该由学生选题的事也都是教师自己一手操办,美其名曰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走弯路。而有些教师却认为这样的课程强调活动自由性、实践开放性,于是全部放开,任由学生自我活动,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计划和安排。

4.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限制了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开展

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是教师编制相对紧张,有些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相对不足,导致学校缺少完整的教学师资链,人员配备上表现为小学科短缺,由主课教师兼任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很多主课教师从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兼任的学科,往往以抓主课为主,甚至有些教师将本就不多的综合实践课时占用去上主课内容,以达到提高主课教学成绩的目的,限制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生成性的特殊课程,结合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我们需要给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相对准确的角色定位,从思想上、能力上、内容上、合作上加以明确,保障农村学校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1.思想定位

应全面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定位、性质、目标与实施意义,明确如何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等等。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综合实践课程的标准,将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师自身的头脑里形成自然的综合实践的意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自觉的行动。

2.能力定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该课程也提出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一个主题又往往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信息量大,同时又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研究评价能力。

如我校组织初一、初二学生参加“北仑凤凰山主题公园”活动,在做好整体规划和安排后,要求各参加活动的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落实小组长、乘车安排,如何寻找走散学生的应急处理、受伤应急处理等。所以,平时我们也常提醒教师应该加强能力锻炼,让自身具备课堂内教学能力之外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使自己能在学校当前越来越多的室外活动中独当一面,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初步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完成每次主题活动。

3.内容定位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因地制宜的,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地区、地域的环境特点、地理地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来挖掘有关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主题,从而制定出完整的一系列综合实践的教学主题。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家乡的历史中、从家乡的发展中主动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自我评价和提高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校地处宁波市历史上三个“卫”之一的浙东第一卫――临山卫(其他两个是宁波的镇海卫和慈溪的观海卫),历史上曾是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军事重镇,我们可以此为教材选择活动主题,开展了解家乡历史、更爱今天家乡、建设家乡美好明天的综合实践主题教学。再如,我市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田螺山遗址,有余姚四大名人圣贤的历史故事;我镇最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葡萄园基地、榨菜基地等,都可以是我们选取的良好题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家乡的一草一木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题材,从中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崇高情感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生命意识。

4.合作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该学科独特的综合性,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线,在单个活动中寓多学科知识于一体,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不小的挑战。个人的知识水平终究有限,为达到整个教学的预期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应由个体独立教学模式向合作探究分工教学方向转变。每位教师都要意识到其中的角色扮演在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尽量保证教学活动的衔接和顺畅,努力为整体活动主题的顺利完成贡献出一份力量。

总之,只有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内容,让农村初中的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正确看待该课程的目的、意义,才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学校整体规划的设想下,积极完成个体所应该承担的一份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指导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素养,经过精心的选材和设置教学内容,设置可行的操作环节,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与同事的协作得到更好的磨合,才会让我们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步入良性发展的正常轨道,更好地提升农村全体教师的综合实践素养,丰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为农村学生设计多元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为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1.

[2]邹开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

[3]殷世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3.

[4]李臣之.综合时间活动课程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上一篇:试论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