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西方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9-10 06:06:57

试述西方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摘要】系统回顾了西方音系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一些西方音系学重要流派的理论框架和主要观点。西方音系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体系、创新理论的过程。音系学流派的繁荣在于吸收每个时代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用来分析和解释各种语言的语音现象,每一个流派都为音系学开辟了独特的视角,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关 键 词】西方音系学;音系学形成;音系学发展。

【作者简介】鲜 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博士后,研究方向:音系学,语言学史。

音系学(Phonology)产生于西方语言学界,它与形态句法(Morphosyntax)并列成为语言学理论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从“音位”的发现到结构主义音位学理论的形成,再到生成音系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百年来的音系学理论研究或以继承或以发展为基点相继提出的各种音系学理论和分析模式,成就了20世纪音系学的辉煌发展史[1]。

一、西方音系学的形成及其早期的诸多流派

音系学迄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早期的结构主义音系学多以介绍和发现音位概念或探索语音之间的关系为主。最早的音系学流派是喀山学派音系学,同时喀山学派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驱。在语音研究方面,该学派的语言学家最早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音位概念,并初步探讨了语音学与音系学的关系。这个阶段最具有影响力的流派是以Jakobson为首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他们建立了结构主义音系学,确立了能区别意义的音位。布拉格学派在音位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由于布拉格学派的努力,音位的概念成为整个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的科学描述和分析的一个基本要素[2]。音系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布拉格学派,因此布拉格学派有“音系学派”之别称[3]。

布拉格学派用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理论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别开来,用结构主义观点解释语言成分,阐述音位概念,明确划定了音位学的概念。语音属于言语,音位属于语言。在研究由互相联系的成分组成的语言系统时,布拉格学派并不把音位看作一组语音,或是标音的形式,而是把它们看作复杂的、通过语音体现的语音系统单位。对布拉格学派来说,不同层面的单位之间的实现关系(即表达关系或落实关系)十分重要[4]。

该学派提出了语音辨义的功能,并全面研究了音位之间的类聚关系和组合关系,总结了语音区别特征。具体来说,每个音位由若干不同的区别性或“相关性”特征组成,这些特征足以表现作为语言实体的音位的特征。Jakobson的区别特征理论为音系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全面发展铺平了道路,为音系学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学科基础。

这一时期其他重要的代表学者和观点是:在美国结构主义音系学中,Sapir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语音,从生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音位,并且强调语言学家的这一概括描述同母语使用者对自己语言的反应和直觉的对应关系。Sapir认为语音单位可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描写,而音位(Phoneme)则不能用发音部位和方法来区别。音位是有功能意义的单位,在某语言的语音结构中形成严格的模式。音位系统是语言的理想系统,属于说话人的“直感”知识。

Bloomfield则利用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解释了区别性特征和非区别性特征。Bloomfield指出,无论如何,一种语言中重要的不是发音的方式。说话人的动作,空气的震动以及听者耳膜的颤动本身是无关紧要的。语言中重要的是在联系说话人的刺激跟听者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这种联系只是依靠音响形式中的少数特征,也就是依靠我们称作音位的特征。对于语言的功能说来,最需要的是每一个音位跟所有其他的音位都毫不含糊地区分开[5]。

以Firth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发现跨越多个语音单位的语音特征,如音高、重音、连接和语调等是韵律成分。Firth是第一个全面、深入地论述韵律分析的学者[6]。韵律分析涉及两种基本成分:音位和韵律(Prosody)。音位包括辅音和元音,作为单个成分呈线性排列。任何语音结构(如音节、音节组合等)都会伴随一个或更多的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分布于特定的结构,而不是音位之间的地方;提出韵律特征是为了处理某些语音特征之间的组合关系[7]。此外,Firth把结构和系统的概念用于音位学研究。研究方法上,Firth持有经验主义立场,不赞成构建一个先验的范畴系统,以演绎手段来解释各种语言事实。

韵律学派对语音语料的分析是全面的、精确的,使人们跳出以往单纯研究标音的狭窄的音系学研究范围,打破了以线性标音为主要任务的传统局面,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野。这种研究方法“从纵向的系统与横向的结构出发,以语言的多系统性为理念,意在发掘音系与语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全面、精确、得体的语料描述,从而建立一种普通语言学理论”[8]。

二、西方音系学的发展以及

诸多流派

西方音系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体系、创新理论的过程。西方音系学的发展同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潮有密切关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流派在克服前人的不足和错误的基础上改进了研究手段和方法。

到20世纪50年代初为止,美国描写派一直被称为规范的、科学的学科。这是因为它符合当时逻辑实证主义这一主流哲学思想。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整个生成语法体系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由于实验证明,语言和所有行为一样,不仅是一种刺激——反应的简单过程,其实际过程远比这个更复杂。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生成音系学是一个把音系和语法、语义联系起来的理论研究[9]。

Morris Halle是最早提出生成音系学概念的人。1968年乔姆斯基和哈勒合著的、堪称生成音系学理论奠基之作的《英语音系》(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SPE)使音系学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随后,音系学理论不断涌现,音系学自此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生成音系学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音系理论体系,其解释不是只依赖于逻辑推理和形式化归纳对语音现象进行描写。与之前的结构主义音系学充分描写语言现象相比,生成音系学试图充分解释音系学现象。生成音系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规律,并用最简洁、自然的方式揭示音变的规律,以自然类为单位,更简约地表示一类语音变化的规律。此外,乔姆斯基继承并发展了区别特征理论,还力图把布拉格学派在音位研究中确立起来的一套概念,如区别特征等运用到语义和语法的研究中。

随后,SPE的问题激发了人们去探索新的音系理论和分析方法。生成音系学与传统音系学派都把音流看作线性结构(Linear Structure),把诸如重音、声调等超音段特征看作附属于元音性音段属下的特征,没有赋予它们合法的音系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音系学界出现了词汇音系学、节律音系学、自主音段音系学、韵律音系学等新理论。从大的框架来看,它们继承了SPE的基本精神,如区分表层和深层两层表达式,着眼于从词形在构词中的变化来寻找普遍的语音结构和规则等。但同时又从不同的方面对SPE做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改进[10]。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非线性结构。

Goldsmith最先提出非线性的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提出声调的自主音段概念,是生成音系学理论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性变化。非线性音系分析方法是70年代以后各种音系学理论和流派的主流思想。自主音段音系学是从声调开始的非线性音系表征,随后声调之外的,诸如特征和音段等音系表征也朝多线性、多维度转向,出现了诸如三维音系学等各种以非线性音系表征为核心的音系学理论。非线性理论认为重音、声调、韵律、特征、甚至元音和辅音属于各自既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层次,音流是非线性的、多层次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形式化的方式,从计算和统计学方法入手来研究音系学逐渐风靡于音系学界。代表性的流派有:计算音系学、等价音系学、自然等价音系学、有限状态音系学、蒙塔古音系学、属性值音系学和概率音系学等。计算音系学是计算的方法在音系学中的应用。计算音系学的语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本(Texts)、词表(Wordlists)和词形变化表(Paradigms)[11]。计算音系学有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有限状态方法和连接论方法。有限状态音系学的基本思想是音系表征是语符列的集合,向管弦乐谱那样同步。我们对有限状态转换器增加了一个制约,表层某一单元所接受的语符集必须是底层对应单元所接受的语符集的子集。连接主义认为复杂的认知能力来自于简单处理单位,即神经元之间的互动,像语言这样的复杂行为反映了这些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1991年美国语言学家Kornai构建了形式音系学的理论框架,其目的在于沟通音系学与言语工程学,因此形式音系学中的自主音段必须高度形式化,以适应计算机的运算需要[12]。

进入90年代后,音系学最突出的进展是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的出现。这是迄今为止主流音系学中对SPE取得的最大突破[13]。优选论是在发现原有音系学理论在对音系的描写和解释上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以“彻底否定音系规则的存在和充分肯定制约条件的作用为突破口的”[14]。SPE的一项核心内容是有序规则作用于底层表达式,从而推导出语音表达式。人们对具有很大随意性的有序规则日益不满。优选论在这一点上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它用制约条件取代了音系规则,将制约条件置于音系部分的中心位置。优选论的理论框架是:深层结构进入衍生模[GEN(Erater)]后,产生出所有可能的表层结构作为候选结构,然后由语法内的限制部分,依据制约条件的重要与否逐一筛选。

优选论认为语言是由各种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力量构成的一个系统,是以发现和揭示各种制约条件在语言中的交互作用为其研究重点的,制约条件的相互作用不仅是描述语言类型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优选论所具有的解释性理论优势所在[15]。同时,优选论否定了传统生成音系学的某些假设,对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为语言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获得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言学是将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认知音系学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对生成音系学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认知音系学注重系统、注重实证、注重表层、注重语言的自然性[16]。认知音系学不仅满足于简单地描述人类语音体系和模式及基本特征,更要探索蕴含在语音体系下的认知表征,从而给人类语言做出合理的阐释。具体内容包括用联结主义和原型理论阐释音系的认知表征。认知音系学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音系的部分现象。尽管这一理论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音系学界的影响也并非常巨大,但它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诠释音系学,开阔了人们对音系理解的视野[17]。

2004年Blevins提出了语音研究的新模式进化音系学。该流派将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理论与历史语言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语音模式的本质以及人类语言的语音历时演变,对先前有问题的语音历时演变和语音模式的实例提出了新的语音解释。研究表明基于语音的历时演变在个体的层面上一般都有规律。进化的概念取自Darwin的进化论。生物的进化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在语音的领域中,存在着戏剧性的变化,语音存在着演变,了解演变的机制能使我们从另外的视角来看待共时音系学。

三、结论

每一个流派在解释相关音系学问题时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任何理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经典的生成音系学对语音和音系的基础理论做出了贡献,建立了英语句调重音的规则、英语的底层音系单位以及英语词内重音的规则。但是,它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相当多的具体问题的处理已经过时,许多理论问题至今学术界仍然没有定论。此外,人们还批评一些音系学家所提出来的底层表达越来越抽象。SPE的音系结构的线性表达无法解释特定音系成分在音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各个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

再如对90年代的主流经典理论优选论的评价。优选论与经典生成语法模式都是旨在建立普遍语法理论,都采用形式化的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优选论解释了许多以前其他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优选论把具有普遍性的制约条件作为其中心内容,看上去更加有解释力,符合人脑的认知规律,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该理论已经作为一个普遍的理论应用于许多学科的研究,包括句法、语义、词形、语言习得、语言普遍现象、语言标记性和语言历时变化等等,但是目前也存在诸如音系不透明、绝对不合乎语法性、自由变体问题无法解决等问题。

综观音系学发展的历史,音系学流派的繁荣在于吸收每个时代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用来分析和解释各种语言的语音现象,每一个流派在解释某些语音现象时都有独特的优势,都为音系学开辟了独特的视角。弄清各个时期西方音系学代表性理论的基本思想,寻求其发展规律,明辨这些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当今价值,有利于我们从中寻找对发展现代语言学有用的东西,使语言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何对音系学诸多理论进行评价?以发展的观点看,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是完美的,能解决音系学的所有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需要后来的语言学家们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不断的质疑和完善,并积极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理论。对于我们国内的语言学研究者来说,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汉语的语音和音系现象更有助于完善和修补这些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提高汉语音系分析和研究的水平。

注释:

[1][2][3][6][8][9][12][17]赵忠德、马秋武主编:《西方音系学理论与流派》前言、第16、59、74、100、334-336、46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4][7][英]R.H. 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第220、243页,许德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第170页,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0]林玉山:《世界语言学史》第341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赵忠德、鲜 明:《音系分析中的计算方法》,载《中国外语》2009年第1期。

[13]赵忠德:《音系学》第288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4]李 兵:《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载《现代外语》1998年第3期。

[15]马秋武:《优选论》第8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6]赵永刚:《认知音系学——认知科学与音系理论的交互研究》,载《外语教学》2012年第1期。

上一篇: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 下一篇:柳济天—韩国化妆品领导品牌的中国总裁:“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