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时间:2022-09-10 05:42:44

政府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内容摘要:该文简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组织规划和设计及配套的必要性;提出了创新服务模式,精兵简政,转变职能等途径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并进一步指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公民通过监督政府来实现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进行监督,来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政府 成本 提供 基本 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公平和成本问题,同时要考虑公共服务的手段和方式,要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务。那么,我国政府如何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首先,中央政府要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高层的组织规划和设计,地方政府统筹配套推进和落实。

科学合理的高层规划与设计决定着公共服务的方向。若方向错误,努力将是徒劳的。中国财政浪费十分惊人,其中最主要的浪费就是政策性浪费。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将近一半是用在竞争性领域和基础建设的投资上;而政策性浪费主要体现在公共建设领域,比如大量的决策失误造成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无疑就挤占了大量的公共财政支出,政府并没有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加上近水楼台先舀水、掌勺者先满自己的碗,也就改变或部分改变了公共财政的性质,有违公共服务的道德:如此便形成了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国务院早已看到此点并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国家公共服务规划),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当然,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范围、内容、标准及形式可根据经济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进行及时调整及界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地方实际,各省也相继出台了相应地配套政策,以促进国家公共服务规划在本地能得到较好贯彻与实施。

其次,创新管理与提供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行政不讲成本的观念根深蒂固,我国政府规模过大,冗员过多,造成行政成本过高和公共财政支出过重,造成市场、社会利益因此而受到的减损。此外,政府及其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特别是政府部门间信息无法充足共享;外部无法精确掌握被各单位闲置的公共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造成资源沉淀无法共享,致使资源浪费和财政采购重复。

当然,解决政府公共服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效率和质量上的突破。在某种意义上,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也要求政府要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改革,承担起在这些方面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公民、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在坚持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比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既是古老实践的延续,又是新形势和新理论推动的结果。我国政府广泛购买公共服务是适应公共服务体制变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还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经济和民间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购买公共服务是基于对政府购买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效率的信任;它意味着将一套以前与竞争无关的经济行为推向竞争,使政府能够以最低的可能成本保证服务的提供,而又能保留控制合同行为、监督绩效、财政奖惩以及当合同绩效失败时变更合同的权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真实地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夸大其承诺,不回避其风险。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必须与相应的配套措施共同推进,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中最根本的是,政府必须加强对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认识和管理,同时必须确立以政府、供应方和公民三方为主体、以政府责任为核心、以政府合同管理能力提升、供应方内部控制完善和公民权利实现为内容的风险防范框架和相应的体现机制。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推进公共服务的创新大多是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开始的。先进国家降低行政成本的经验,将为我国政府科学决策,压缩政府规模和人员,转变职能,反腐倡廉,依法行政,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进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具体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知识支持。

最后,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需的组织和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外部评价和监督机制。

发展社会组织、建构公民社会结构应成为发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或至少同步进行。要在大力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从健全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和鼓励其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两个方面着手,提升社会组织的内外治理能力,尤其应着重建设社会组织的民主决策机制、内外结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以及信息公开机制。政府与供应方之间存在契约责任关系,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公共责任关系,供应方与公民之间的短线责任基于政府的购买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延伸责任。只有政府是负责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才可能是负责的。这意味着,只要公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有效地监督供应商,公共服务的质量就能够有保证。要使公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必须让政务公开、透明、公正,最大限度减少公民与政府和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方可。

上一篇:公路软土地基湿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析低压电气线路短路起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