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机械采油工艺分析

时间:2022-09-10 05:42:21

油田机械采油工艺分析

摘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油田都已经进入了半衰期,含水量不断的增加,传统的自喷井早已不能适应现代采油的要求,机械采油被逐渐应用到各个油田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采油工艺也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主要对几种常见的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9101

1机械采油工艺技术分析

1.1抽油泵效分析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泵效的最佳状态时处于80%到120%之间,若是比30%还要低的话,就会被看作是泵效比较低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油井本身液体供应量就不足,又或者是原油成分的实际粘度处于较差水平,以及所选择的抽油泵与具体的工作参数过大等等。但是总体来说,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是对泵排量的选择不对。一般状况下,泵效达到102%以上并且沉没度处于1375米之上的水平,则表明其所具备的供液能力较强一些,有着很充足的地层能量。与此同时,若是强化喷带抽油井的实际诱喷效果,

应该选择大泵径展开操作行为。

1.2工艺适应性分析

一般来说,管式泵的构造情况相对较为简单一些,其在国内外各类型油田设施中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此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进程当中,总是会出现出砂以及夹杂稠油、高含气油井等等情况,导致实际的抽油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采用有关措施给予配合。管式泵比较适合粘度值较低的油井的实际开采过程,这主要是由于其有着较强的液力适应性能以及相应的反馈效果,可实现抽油机在进行上下运动过程中所出现的载荷变化幅度的合理减小,强化泵效,降低抽油杆发生断杆情况的概率;电潜泵场有着非常大的排量范围,其极限值能够高达三千五百米,这样的技术参数值能够让泵设备在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正常运作,合理有效地防止频繁开机关机对机器的影响极其所遭受的气体腐蚀。

1.3沉没度分析

针对沉没度所展开的相应分析,是实时抽油井沉没度设计的必要条件。通常来看,当油井沉没度在六百米以上的时候,其沉没度平均值则为1385米左右,就碳酸岩油藏很深的油井而言,需充分考虑产能估计不确定性,为了减少因为加深泵挂导致检泵的维修费用,则需在设计中将沉没度加大,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沉没度设计值若是太大的话,不但不能促进泵效的提升,有些时候甚至会制约泵效,添加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沉没度必须进行合理的分析。

2油田采油工艺介绍

2.1防沙式稠油泵采油工艺

结构:其主要是由抽稠结构以及泵筒、环空沉砂结构所组成的。其相关特征为,泵筒作为一个整体性钢筒,通过运用双通过接头而将其固定在泵设备的中间位置,以便拆卸;对于环空沉砂结构来说,其主要是通过泵筒以及外套所形成的环空以及泵下方位置的沉砂尾装置实现连接的,构成了相应额沉砂通道,将丝堵接于沉砂管的底部位置,则会组成一个沉砂口袋,这样做是为了预防泵停运的时候出现砂卡情况。对于抽稠结构的设计,利用反馈长柱塞使泵在向下运动时产生压力,避免产生因为油稠造成的光杆下行困难。

工作原理:在机器上行的时候,关闭下柱塞的进油阀开关,处于泵筒位置的原有油井液体会伴随着不断减小的腔室而导致压力的逐渐增加,使得液体将反馈长柱塞的排油阀打开,然后排送至上面的油筒内,这样排油的任务就完成了;下行时,排油阀被关闭,进油阀打开,井内的液体进入到泵筒的除油腔室中,一次进油过程完成,这样一次次的循环,将井内的所有液体都排到地面上。

2.2螺杆泵采油工艺

地面驱动系统:电机、减速器、电控箱、皮带轮、光纤密封器、大四通、机架等。

泵的井下部分:抽油杆、转子、接头、油管、导向头、尾管、定子等。

工作原理:螺杆泵驻主要由井下的螺杆泵和处于地面位置上的驱动装置所构成的。电控箱把电流传送到电机位置,然后通过皮带传动作用把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减速箱的输入轴,为输入轴则会经过卡瓦实现旋转动力向抽油杆以及转子旋转的有效传送。井下的螺杆泵是由转子以及定子所构成的,在二者之间易形成多个有着一定密闭性的空腔,当转子在定子中进行转动时,空腔则会从一端移至另一端,这时候液体就会被提送到地面上。

3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两种较为常见的采油工艺进行了合理论述,另外,采油技术还包含有干泵采油技术以及水力喷射采油技术等等方面。在所有的工艺技术中,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比如说对某些参数值,某些依据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等等,可是它们的核心内容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所以,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机械采油工艺正朝着信息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技术的使用范围再局限于生产工作中,停产后的恢复生产也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冠华.浅谈油田机械采油工艺分析[J].技术应用,2010,(04).

[2]崔平,正王,华艾波,邓向明.油田机械清污装置的分析与设计[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04).

[3]阳雪飞,张立会.机械采油系统节能措施初步探索及效果评价[J].青海石油,2007,(03).

上一篇:工伤认定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分析 下一篇:荆州农产品营销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