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的课堂组织

时间:2022-09-10 05:38:43

浅谈有效的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得以体现的形式。能否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任性自私。在学校,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会时不时的制造出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学生年龄小,随意性较大。如不按照儿童的的特点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师会精疲力竭,学生茫然无知,一无所获。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课前准备

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有意识的营造好教学情景。预备铃一响,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等学生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

2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要尽量要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力求多样,比如,课堂上的小表演、小游戏、小讨论、讲个小故事等等,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上可采取一些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创设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乐学情绪。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在愉快中学到知识。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的孩子感性经验少,需多创设现实情境或物化情境,要贴近生活,以此实现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

3.1 思想教育,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性。对于“学困生”不能放任自流,及时给予引导纠正,让他们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只要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多关心学生我们才有收获的希望。

3.2 规范行为在教学中,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一些爱搞小动作的学困生可让他们当带头人――采取记名制,他们会因老师重视自己反而表现的好一些。

3.3 激励措施班内评优。在班内,评“优秀展示员”目的是在课堂上起到学生之间都起到互相竞争作用,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发言,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潜能。从而带动全班学生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纪律观念较差,顽皮好动。我们应抓住他们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运用表扬引导法,在满足个人表现欲的同时,刺激其它同学的表现欲,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当课堂秩序混乱时,迅速选出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当某个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可以用“你真棒”“你真聪明”“某某小朋友讲得真好”等语言,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榜样引导,用积极的话“诱惑”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时,我都会这样说:“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也会坐坐好。这句话还能迁移成“某某读得真响亮,听得真认真,真仔细,写得真漂亮,说得真完整等等”我发现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话说出来提醒孩子,百试百灵。而有时,孩子为了抢发言,都会发出“恩!恩!我!我!”等声音,这是,我马上说:“我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学生马上坐好了。“我请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回答。”学生站起来,会回答得很响亮。

3.5 竞赛法。低年级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无论什么内容的活动,只要以竞赛的形式出现,便会激起极大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就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例如我分小组夺红旗比赛,分男女同学比赛朗读。开火车比赛等等。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特征,运用竞赛形式来组织好教学。

总之,在课堂组织中,我们要因势利导,激发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上一篇:新型教师内涵初探 下一篇:提高高中政治课堂实效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