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谈

时间:2022-09-10 05:04:23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谈

摘 要: 高考扩招以来职业学校学生质量越来越差,基本上都是中考的失败者,从心理上讲他们是自卑的,再加上学生学习压力小,没有升学任务,从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学习,这样中职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心理、学习兴趣,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管理方法; 班干部队伍; 心理疏导;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95-02

近几年,国家的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予职业教育很多帮助,使职业教育者有了信心。但从职业学校学生现状来看,学生普遍不好管,这类学生的性格、学习及生活习惯有很多缺点,所以要让学生学好首先要把学生管好。这两年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从实践中得出了一些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经验,总的来说可以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奖罚分明、及时开主题班会、抓好班干部建设、关注问题学生、鼓励优秀学生等方面来进行管理,现在就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生,他们普遍存在自己是“失败者”和“被遗弃者”的心理,认为自己将来是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的人,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思想处于苦闷境地,学习缺乏信心,严重地阻碍着自己的进步、成长。这时我们要及时的开展一些关于“我很棒、我能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给自己找一些建立自信心的名言,并作为座右铭贴在书桌旁。号召学生多看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并总结出他们的成功经验或名言,记录下来用作鼓励。

每周的班会要多总结这周的纪律、思想、卫生、学习等情况,并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学生。

二、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不同的学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学期,我们从军训开始就要抓紧管理,这个时期也是最关键的,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从一开始来就慢慢的培养好的习惯,这样以后学生就好管了。第二学期到毕业前一学期为第二阶段,学生的状态慢慢的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就是要加强班干部的职责,这时如果前期工作做的好可以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管理理念,即锻炼学生,又不用事必亲恭,从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最后一学期是第三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做好学生转型的心理准备,学会处理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形成良好的从业心态。

三、制定量化管理方案,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纪律涣散,从小没有被管教好的学生,所以对他们来说抓纪律是头等大事,对于每个班我们要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针对于每个班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以及奖罚制度。

每周都要做学生情况报表,把各个学生遵守纪律情况,以及受奖罚情况等做一个报表,并张贴在教室里,随时督促学生。这既是期末评优秀学生的一手资料,也是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依据。

四、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由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和精英分子组成,故对组建班干部队伍的作用和意义很大。

(一)注重班干的选拔和培养

选拔好班干部是有标准的,要选一些思想好,学习成绩优秀的,有一定工作能力,有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当干部。这样的干部才能把班级的工作做好,在学生中有威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

(1)班干部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主体作用,而班主任起主导作用。只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我们才可以充分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2)班干部与班级制度关系,职业学校班干部是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制度的遵守者。

(3)班干部与班级同学之间关系,职校班干部是班中同学的一员,班干部就如羊群中的“领头羊”。所以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班干部在严格要求班级同学时,又可以通过服务去赢得班级同学的支持。

(三)完善班干部队伍建设四个机制

(1)建立培训机制

提高班干部思想品德水平和更新管理观念,不断增进他们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班主任认真落实,制订培训制度,并加以规范化;并将班干部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的议事日程。对班干部工作要抓紧,抓牢,经常督促他们,发现他们有成绩,就鼓励他们不断前进,使他们工作开拓创新。

(2)完善评估监督机制

建立好评估和监督机制是提高班干部素质和修养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班干部具体工作的有效措施。定期对班干部考核立竿见影,认真落实班干部的考核,不流于形式。

(3)创立激励制约机制

班干部素质的提高既要不断接受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但也必须要有激励和制约。

(4)强化班干部队伍的内化自律机制

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干部管理能力,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制。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考评奖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班干部建立内化自律机制来提高能力。

五、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显著,部分职校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比如他们一部分人从小经常受批评,不被老师家长重视,有的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孤傲,不会关心别人,如易情绪化等等,面对职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开朗向上。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心理卫生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身心发展变化带来的困惑,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六、提高班主任自身形象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语言、仪表、气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7-18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怎么样才能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呢?教师必须树立“从我做起”的教育理念。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教师行列,其观念趋于社会化、理想化、虚拟化,生活懒散化,行为自由化。做为班主任必须克服自身的缺点,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身教胜于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我们要求学生每日打扫卫生,自己的办公室是否干净?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我们为什么成为例外?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我们能否随手捡起?……。“教育者应该走出理想化教育的误区”,学生本身有识别事物的能力,往往“度德而师之”,不会对他人的颐指气使言听计从,特别是中职学生更是难以管理,有的班主任整天忙的团团转,班级情况却不见好转。学生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班主任没有形成良好的形象,树立崇高的威信,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七、通过各种特色活动或专题教育,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一个快乐上进的环境中成长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从实践中体会如何做人做事,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一下折现身边小事做起。1.抓住节日的契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先从爱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老人节时带学生去敬老院服务,建立爱心。感恩节期间,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共分四大内容,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国家。平安夜里举办社会平安、国家平安、世界平安的晚会。2.开展诚信系列活动,让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八、增加技能操作的课时量,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价值,可以减轻管理力度

中职学生多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对学习没有兴趣,而相当数量的中职学校因体制原因或专业设施不完备,而停滞在以文化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上,管理上也是借鉴普通高中的方式,这一模式与生源特点的矛盾,使管理变的人制化,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课堂效率低下,有的学生甚至上课打瞌睡,下课打篮球。学生对教学不满,班主任管理艰难。我以为学校要在职业特色上下功夫,增加专业课比例,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面对社会的能力,又使学生各学其好,何来“无事生非”,管理自然变的得心应手。

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就业指导

近年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这样我们就更应该对他们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班主任应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排除错误职业理想的干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学生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选择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和单位。其次,班主任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全面,同班上的各科教师有密切联系,同学生家长保持着经常的接触,所以在就业指导方面有特别有利的条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除了要贯彻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外,还要注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就业指导的业务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计划,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很难,职校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变策略和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工作的新要求,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使中职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成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谈.

[2] 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孟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汤生玲,曹晔.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03(9).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西北地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师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