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电讯之始

时间:2022-09-10 05:02:02

中国近代电讯之始

中国的电信事业始自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之前,朝廷大员们虽然知道“电报”这一“奇技淫巧”,但对其知之甚少,国人称之为“铜线”或“电线”,认为此物“于中国毫无所益,而贻害于无穷”。更有迂腐官员甚至将其与忠、孝、节、义等旧时的道德规范联系到一起,认为“兴办电报就是背祖叛宗,背叛中国传统文化”。而此时的李鸿章却力排众议,认为“铜线费钱不多,递信极速……传播自远,应较驿递尤速”。由于反对人数太多,李鸿章的建议也未能得到清朝廷的支持。

1871年,外国人获得了在中国架设电缆的权利,并很快完成了香港、上海、海参崴的电缆铺设,此时的中国已纳入了世界电报网络之中。当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官员看到万里之外的洋人能在1日内将紧急的军情商报传递过来,纷纷赞口不绝,再想想那日行600里的加急驿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清朝廷的支持下,直隶总督李鸿章终于在1877年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和上海等7处设电报分局,还开设了电报学堂,中国近代电讯事业也由此开始。

在开办电报总局过程中,李鸿章不愿西方列强染指中国电报事业,以防洋人借此干涉中国内政,于是选择了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一来它们具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来丹麦为欧洲小国,尚不具有英美等国的野心,便于控制。1883年至1885年间,电报总局在全国铺设了大量线路,将整个中国联系起来,所设线路分为“官线”和“商线”:官线多为路途遥远,但因军事地位重要而设置;商线则是连接沿海沿江的商业重镇。

1884年,上海至汉口的电报线路工程铺设完毕,这条连接长江中下游各口岸的电报线路为汉口商业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年后,汉口至武昌过江水线工程竣工,并在武昌三佛阁设武昌电报局。1920年,汉口电报局大楼在中山大道天津路口落成。如今,这栋由铁砂砖筑就的4层大楼依然屹立,仍作为电信营业厅使用。

(摘自商务印书馆《寻城记·武汉》 作者:田飞 等)

上一篇:拍卖公司的那些“楼” 下一篇:艺术品信托打另类牌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