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

时间:2022-09-10 04:26:24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

摘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练习课教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等功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追求练习课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练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反馈讲评重新进行考虑和定位,进一步研究提高练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并加以实践总结。这将有助于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不断提升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等方面积极主动发展。

关键词:练习 有效性 针对性 趣味性

一、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学练习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基本途径。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重要措施。多年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力求用最少的时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专项练习

有效的练习活动一定是围绕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练习不管以什么形式来设计或安排,其最终目得都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

2、针对思维定势,设计变式练习

思维定势是由于人们经常按某一类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而形成的思维习惯,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现在的教材中练习的安排基本上是一例一练,属于基本练习,学生受定势的影响,练习时模仿例题,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变式,帮助学生克服的思维定势,使学生认清练习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我们要明白教材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凭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思考哪些是教学空白需要补充? 哪些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重新调整等,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练习设计要典型、有层次

精心选材,注重练习的典型性既可以把学生从大量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又可以把老师从大量作业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如我设计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把往年学生在计算中常出现的典型错例列出来,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改正。通过对典型错例的分析改正,既巩固和掌握了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同时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识的有序性,将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常这样的练习分五个层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

四、练习的设计要有开放性、趣味性

时下不少课堂,练习的设计索然无味,为“练”而“练”,机械重复,效率低下,学生毫无兴趣与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题目新颖、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提高练习效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可以给予肯定。

五、练习的设计要有生活味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辟论述。数学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使两者融为一体,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有实用。

六、练习的设计要有后继性

练习课教学区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它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要让练习课练得精彩,练得有效,要思考的方法还很多。我想,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给予练习设计、练习展示以例题教学同样的思考,那么练习课才能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M].

上一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反思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