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2-09-10 04:06:25

例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3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于是出现许多的留守儿童。针对此状况,笔者对在本校就读的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百分之五十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谈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基本情况

该学生父母亲外出务工,该生随爷爷奶奶在家中,学生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 厌学的情绪出现。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

2. 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 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二、问题分析

1. 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奶奶对孩子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 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特别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极少。

3. 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生活状态的变化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三、教育和引导措施

1. 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家校联系卡”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电话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要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要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2. 帮助学生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我与该同学结成了对子,我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其交往、谈心,经过一段的时间,我与他成了朋友,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强项,并与她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并通过测试,让他感受成功的喜悦。有了自信的他,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我再次用朋友的身份,让他有困难找老师,使他多次进入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如何与人交往等,同时在其班级中,也相应地开展了以留守学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看到了同学与老师的关爱,并产生了与同学、教师交往的意识。自此,他体验到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乐趣,找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提高了集体荣誉感。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并和他共同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例如: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等,逐渐的,他的成绩提高了,他也一次次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四、教育辅导效果

经过半年多来的教育和引导,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加上他本人的努力,教育的效果是令人兴奋的。按时上学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良好习惯,他已经能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时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并且与同学打成一片,能经常看见她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而又自信的笑声。虽然成绩还不太稳定,但他已彻底改掉了懒散的毛病。集体的活动他都能积极参加,且不管比赛的成绩如何,都能欣然接受,能够参与竞争就已标志着他成功了一半。

自信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留守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教育他们,因为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将继续推广我们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让留守儿童能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上一篇: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下一篇:电力变压器高压绕组辐向稳定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