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9-10 03:21:53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年资、不同科室的护士压力源产生的原因,探讨缓解压力的对策。方法:对12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资、不同科室的护士产生压力源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结论:建议医院应加强对护士“人性化”的管理,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增强护士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关键词】压力源;支持系统;心理调试;预后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3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提供全方位和人性化服务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虽然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但却忽视了护士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本组资料对不同年资、不同科室的护士压力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缓解不同年资、科室护士压力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2009年对我院有护士执业资格的120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52岁,平均29±4.6岁,护龄1~30年。其中护龄5年以内占39%;护龄5年以上的61%。5年以内的护龄为低年资,5年以上护龄为高年资。科室别构成比为:内科占40.7%,急诊科占23.9%,其他科室(妇科、手术室外科)占35.4%。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采用李小妹等人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该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a.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b.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c.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d.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e.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120份调查表,10天后收回120份,回收率为100%。

2.2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比较

2.2.1 护士工作压力源(表1)

2.2.2 各护龄段压力源比较见表2

2.2.3不同科室护士压力源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护士工作压力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1显示: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排在压力源的首位,“病人要求过高”,“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和“病人的家属不礼貌” 均为护士压力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士的要求也就更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层医院收治病人的人数增多,病房需要加床,而现行床护比1:0.4 基层医院很难达到,病房护士人数有限,加之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面对每日繁重的护理工作,护士在工作上必须恪尽职守、精确细致。同时还要承担许多非护理性的工作。还要频繁地倒班,护士仍得不到医院的充分重视,导致护士出现精疲力揭、烦躁、、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2]。

3.2. 各护龄段护士压力体现在:低年资护士压力源主要来源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工作中更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方面不够成熟;相对医生来说,公众的社会价值观对护士工作的贡献认同较少[3],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也成为低年资护士较为重要的压力源;护龄在6~10年的护士和护龄在11 年以上的护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多,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及时间的分配,同时也需要更新知识、技术和提升自我价值。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护士的晋升机会也微乎其微,从而使护士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压力

3.3科室与压力源分析

科室比较中,内科和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最高的科室,因为收治病人病情危重而且复杂、变化快,随时实施抢救的可能性大;同时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医疗纠纷快速增长,职业风险日渐突出,猝死病例以内科、急诊科较多,均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及应激状态,也因此增加了工作压力。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人性化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护士“人性化”的管理,加大情感投入,了解护士的身心状况和需求,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如改善工作条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等,让护士感受到关心和重视。同时,重视护士劳动价值,给予更多晋升职称、进修学习的机会。适度提高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对于高风险、高压力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待遇倾向。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护士的兴趣、爱好,达到放松身体、消除疲劳、缓解工作压力

4.2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管理者应进行科学的动态管理,掌握护士心理、身体、家庭状况,对护士制定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合理用人、按需用人,真正落实人岗匹配,减少护士工作压力;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应在保证护士人员编制的同时,根据年龄、护龄及人员层次的情况,减少白班固定人数,增加夜班倒班人数,制定周期性的排班制度,实行弹性机制,实现人性化管理,从而减少护士倒夜班的频次,减少夜班与白班护士的矛盾;根据科室及病房特点,配备相应人数的护理员,减少护士工作中非护理性的工作,使护士有更充足的时间为病人实施专业护理。

4.3 人需要归属感、认同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自我价值实现定位到最高层次,说明对个人价值的认可在人类需求中处于重要地位。纠正社会上对护士片面的认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家庭其他成员应全力支持护士的工作,做她们最忠实的倾听者,帮助她们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使护士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身于工作,为病人提供更优质、周到的服务。

4.4 增强护士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自信心,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面对压力时的适应和应对能力,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11):646.

[2] 蒋冬梅,陈京立.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健康状况的研究 [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8,24 (2):63.

[3] 张镇静,周丽荣.综合性医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调查 [J]。护理管理杂志,2008,8 (12):18.

上一篇: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由教学“生态瓶”浅谈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