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韧中数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0 03:21:44

浅谈韧中数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学习数学,学会是基础,会学是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完成“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创新能力”任务的重要标志。想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能力培养

一、立足新课标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课堂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好的情境对数学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的位置可以怎么确定下来?”学生:“我在第3小组第4排。”“很好,那么单独用小组数或排数能否确定你的位置?”“不能。”然后让第3小组的学生站起来,第4排的学生也站起来,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体验用一对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正确性。然后再问:“把教室的右墙角的两条墙角线分别看作是0排0组,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位置。用(x,y)表示,x表示组数,y表示排数。”在这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的方法。然后要同学们考虑这时隔壁班的同学的位置该怎样确定,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讨论得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框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活动”和让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好动是初中学生的共性,让他们在动中取得一些数学理性知识,其效果百倍于看书、听讲。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记忆,往往能产生无意识注意和记忆,使知识能为己所用甚至能使学生提出新的更高一层的见解,从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习有理数加法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与“活动”,在操场上画一条数轴(向南为正方向),让一名学生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南走5个单位长度(记作+5),再向北走3个单位长度(记作一3),走两次结果是站在原点的南边还是北边?(确定为正数还是负数)离原点有几个单位长度?(确定出绝对值)这个过程用算式怎样表示?(+5)+(一3)=(+2)再请其他学生,调换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不同的数量,做类似的“活动”,回答上述问题,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其结果,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算式的来源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引出和掌握打下了基础。

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积极创新的精神

很多学生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想问老师或看参考答案,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如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教学中,对新的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能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五、总结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共同制约的。现行的新课标提倡“互动”教学法,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在同一高度上探讨和共同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过程中,并非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同时创新精神的发展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寻求学习的方法,同时给予行为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论体育教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