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时间:2022-09-10 02:58:48

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可能发展水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的差异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困生从“现有发展水平”抵达“可能发展水平”,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转化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转化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后,给学困生搭建“脚手架”,引导他们顺“架”而爬,争取进步。

1. 搭建兴趣的“脚手架”,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努力搭建兴趣的“脚手架”,去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其它学科相比,化学研究的内容更贴近生活,生活中有无数的素材,它们就像调味料,能让课堂这道菜有滋有味。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还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丰富的表情手势,给学困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环境,使他们以愉快、轻松的心情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抓住学生的心,让学困生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和归纳,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降低难度的作用。通过恰当的设问、设疑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困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或验证常见物质的性质,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感性认识。

2. 搭建学法的“脚手架”,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

对学困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总理指出:“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生去学习。”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搭建学法的“脚手架”,第一,要教会他们正确地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所学内容有初步认识,将未能弄明白的地方用符号圈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指导他们学会听课,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上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第三,要求并督促他们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教学和个别辅导中,还要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化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搭建合作的“脚手架”,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帮助。

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了不少的缺点,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传授”与“接受”的关系,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学困生容易成为陪客。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笔者把学生按性别比例、成绩基础、性格特征等进行搭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其中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学困生与优秀生同桌,以便得到更多的帮助。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困生有了更多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也得到了同伴更多的帮助。

4. 搭建情感的“脚手架”,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火花。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信任和热爱是打动学困生心灵的秘诀。表面上,学困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其实,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情感的沟通,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学困生。在课堂,老师对他们微微的一笑、信任的点头、的一摸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都会激起他们无穷的动力,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上的化学课。教师坚持对学困生“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备”,在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赞赏,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朝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学困生是中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李镇西说过,“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后进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笔者在本文借用“脚手架”一词,来形容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各种方法,希望教师努力搭建和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困生从“现有发展水平”顺利抵达“可能发展水平”。

上一篇:体育恐惧心理的成因及消除策略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