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空间) 的核心始终是书

时间:2022-09-10 02:28:38

书店 (空间) 的核心始终是书

当出版产业链的上游业者预言着纸本书的大限将至,作为图书展销的场所――书店,必须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与转向,发掘新的顾客价值。谈及实体书店的未来,业者最常提及的是“复合式经营”,但也有业者指出,“复合式”或许意味着图书在整体营收中的被边缘化。

关于书店的定义,有人说:书店=书+店。走访三城的四位书店业者,听到他们一致说:一家书店的核心始终是书。一家自称“书店”或在自己空间内致力图书销售和阅读推广的场所,最该思考的还是书,以及凭靠书此一原材料所堆叠起的话题,从而引发人与人的交流。这将是未来书店存在的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谈人:

谭白绢:广州方所运营总监

许志强:北京时尚廊总经理

卿 松: 北京豆瓣书店店主

介 词: 深圳旧天堂书店股东之一

书香:一家书店的核心是什么?

谭:一家书店最重要的核心在于有没有坚持自己想表达的选书品种。书海浩瀚,你到底想讲什么?图书销售是一连串的话题、行销,你要想好怎么帮它做推荐,否则你介绍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存在。我们把这本书摆出来,是以书会友,找到共同喜爱这个话题的朋友。为什么方所能在短时间之内得到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因为他们都在这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一般书店上榜的书。

每个地域生长的人都不一样,书店都得考虑,你跟这块土地上的人要如何交朋友?

介词:我们当初定店名的时候,坚持要用“书店”,旧天堂不是书吧、不是书屋、不是书房,就是传统的每一个人概念里的书店。一家书店最核心的当然是书。

我们的身份首先是读者,不是商人,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背景,使得我们在选书的时候,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卿松:豆瓣书店虽然靠近学校,但其实是一间人文书店,而不完全是学术书店。每一个书店的主人去选书,首先根据书店的品格,以书店的眼光去选择;但它同时也有个人的趣味,是两者的结合。

我们尝试着做一些主题的推荐,但因为我们卖的是特价书、库存书,会受到一些限制,并不是很全,但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我们关注的更多是观念的传播,书籍像原材料一样,必须有书籍才能组成这些主题。

书香:选书其实就是书店为读者先做一次筛选。在各位的经验里,这是否也意味着因书店定位和诉求的不同,从而针对特定的群体?书店也进入一个分众时代?

许:分众是肯定的。分众主要是书店的定位:你要卖什么书?要卖给什么人?未来贩卖图书的方式将更灵活、更多样化、更不局限于传统书店。也许在一家很小的餐馆里会辟一间小小的书房卖书,卖书变成一种品位的象征,是提升某个店某个商场品位的文化空间。它已经不是纯粹的书店了,严格意义上它只是贩卖图书的一个场所。在商场、酒店等的角落做图书的销售,我个人认为它会成为一种潮流,因为它会给这些地方带来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卿松:这一定是个趋势,一定是符合一个群体的。豆瓣现在就是这样。我们这些书肯定是有一个固定的圈子的。而且将来要生存的话,要更细一点,它的划分也来源于书籍本身,把圈子更固定一点,跟大卖场是不太一样的。

从销售角度来说,豆瓣的读者中学生和老师只占30%左右,其它70%都是社会人士。我们选择这地方不完全是大学旁边的因素,当然,也因为在大学旁边,文化人是比较集中的,自然就会来得比较多。

介词:我们为什么一直很坚持卖自己想要的书?其实人类学、社会学的书,并不适合普通读者,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在卖或者进这样的书,是因为我们自己非常喜欢,我们也有朋友喜欢,但是喜欢这些书的人毕竟是少数。事实上我们开书店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同类。他们因为喜欢书店,喜欢这些书,或者喜欢我们的经营模式,喜欢这个空间,所以他们变成了我们的朋友。

谭:全世界一个月出来的新书量大概有三万本吧,在全球的发行体系里,一本书能够在什么时间内出现在哪个仓库?其实做过发行的人都知道,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实体书店有一个优势是在于,如果你给你的消费者选出来的书是他们认可的,他会毫不犹豫的、不在乎任何折扣的情况下买走。

方所本来就不是做中央图书馆式的卖点,我们做的是小众、专业卖点。你让读者理解,你在全世界帮他做了挑选,你在做这个服务,他自然而然地看到这些书,就会愿意把它带走。

书香:人在空间里的活动其实是书店的风景之一。现在很多书店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大家又是怎么看的?交流功能是不是一家书店必备的呢?

介词:虽然旧天堂的定位是做一家传统模式的书店,但我们不希望做成一个非常刻板的书店。所谓传统的书店,从来都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所有的行业,所有的模式,它再传统都会根据这个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革,书店和书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希望旧天堂既保留传统书店的风格,同时又是非常适应现代生活的。我们现在就把它做成了一个,与其说它是一家书店,不如说它是一个书店空间,这样说会更合适。因为现在书店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卖书了,它更多的是要嵌入到我们的当下日常生活当中。

因为我和几位股东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所以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带到这个书店来,每一个人发挥他的优势和所长,并且实现自己。

我觉得在一个书店里面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比如通过活动,通过阅读,通过一本书、一张唱片,甚至通过一杯咖啡或者一杯清水,都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我们书店,人与人的交流是最容易做到的,而且也是最有可能达到融洽的。

许:书店有别于网络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可能在书店遇到心仪的人,或者遇到心仪的作家,你可以找到同好。当这个书店的趣味跟你的阅读趣味一致,你就可以在那里遇到同类型的人。我觉得这是实体书店存在的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共的交流空间。未来网络越发达,零距离的接触会越缺乏,人与人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对爱好阅读、对社会有一定观察、有一点文化倾向的人,书店实际上是最好的认识和交流的空间。

谭:我们现在主要通过方所书院和展览空间来操作。展览空间就是每个月把一些我们想要介绍的主题用立体呈现的模式表现出来,请人来做论坛,用座谈会的方式;另外是静态立体呈现。

这种交流活动蛮重要的,因为当一个话题出现,它周边相关的书籍会动,是一种学习与分享的过程。

书香:将来怎样的人可以开书店?

介词: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怎样的人可以开一家书店。包括在我们开一家书店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最适合开书店的人。

我们在十年前就想要开一家书店。因为我们喜欢阅读,希望将我们的阅读感受,以及热爱的书籍分享给周围的人。分享是很大的一个推动力。喜欢阅读的人经常都希望可以找到伙伴或者同类阅读爱好者。书店是我们所有精神活动和阅读活动的一个载体。我们以前经常为了一本书展开讨论而找不到地方可去,经常为了找一本书而一筹莫展,后来我们就觉得,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书店。这样的书店首先是为了我们自己建设的,是为了我们的朋友以及更多的朋友。

我们都不是生意人,也没有开连锁店的能力。我们觉得有一个店,让我们的阅读趣味以及感情有一个栖息地,这样对我们就已经足够了。

卿松:首先还是得有钱。如果你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去做这件事情,会比较痛苦。热爱本身很重要。要有钱,要有耐心,要有体力,要有热情,这四个不可或缺。

现在要做一个好书店,赢利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除非有很好的模式,用商业化的东西去运作的话会好一点。

许:未来书店到底有没有人去开?实际上这个话题更远的源头可能是,网络这么厉害,电子书也很厉害,那未来会不会有实体书店?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甚至是企业的支持,未来不可能有好的民营书店。要提升社会的阅读风气,还是要有人赞助更多的好书店的存在。

未来谁可以开书店?就是非常有钱的,非常好的企业家。尽管书店要赢利是遥遥无期的,但他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他的本业,不管是做服装还是房地产,是赢利的,而这些人又带有一些慈善公益的期待,希望去做文化事业,愿意做书业。只有这种人可以做书店。

小书店也必须像读易洞那样,他有别的收入,如果要靠经营小书店来维持生计的话,未来会非常难。除非他的房子是自己的,比如三味书屋,比如读易洞,没有房租之忧。但如果要用正常的市场行为去经营一家书店的话,在未来将越来越难。

谭:其实以我们来讲,你真叫我们单独去开书店,我们都不会去。我们都知道,单独开书店是危险很大、烧钱的行业。但是有别的模式去支撑,可以共同来完成这个理想的话,就还可以试试看。所以,我们用服装来带整个店,母鸡带小鸡的方式来做,才有可能性。

此外,例外的会员很忠诚,他们本身这么喜欢以东方哲学设计的衣服,在服装上愿意改变的人,在知识领域上也会多方涉猎。方所就是在尝试一种可能性。

上一篇:从青春出发,让台湾重新认识韩寒 下一篇:解构方所复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