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造,我成长

时间:2022-09-10 01:31:11

我创造,我成长

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你们自己动手搭建过机器人吗?怎么,你们都摇头啊,看来搭建过机器人的同学还真的不多呢。我给你们介绍几个搭建机器人的高手好不好?他们可是2007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FVC小学组的全国冠军哦,而且,在2008年4月,他们还将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FVC机器人挑战赛世界锦标赛”。怎么样,你们很羡慕也很好奇吧?在2007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到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采访了他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创造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吧!

在动手动脑中进步

来,我先给大家介绍他们:这位是四(4)班的葛睿,他是小队长,别看他年纪小,本领可大了,他的特长是编程。这个腼腆的小男孩是四(1)班的戴浩明,他负责设计。这两个可爱的小胖子分别是谢承翰和岑东儒,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特长分别是遥控和搭建。怎么样,你们看出点什么来了吗?是的,他们并不是全能的,但是把他们的优势组合在一起,他们就是最棒的!

FVC项目比赛用的是VEX机器人套件,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只能通过螺丝固定。小队员的训练是从学扭螺丝开始的。训练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内向的戴浩明小声地对我说:“我们的手都扭麻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喊苦,没有一个喊累,全都坚持下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掌握了机器人的编程,能根据实际问题编程实用的机器人程序,如走迷宫、寻迹、走规定图形等等。胖乎乎的谢承翰骄傲地对我说:“训练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是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增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现在,爸爸妈妈在这方面的能力,开始不如我们了。我们很有成就感呢!”

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小伙伴们开始设计蓝图,然后将自己的设计和同伴的设计进行PK,选出优胜者补充完善,再动手制作。创造的过程是快乐的,但是,成品一出来,他们全傻眼了。他们搭建的机器人刚一启动,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摆摆地向墙壁冲过去,根本不听指挥!他们想不明白:我们明明是一步步按照老师的教法做的啊,可为什么会这样?抱着心爱的机器人,他们个个紧皱眉头。

指导老师刘振文觉察到他们的困惑,将自己的机器人拿出来让他们比较,引导他们思考设计、搭建中的差异,寻找改进办法。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启发下,小队员们从模仿老师的制作开始着手。慢慢地,小队员的自信心回来了,终于可以熟练地搭建各种机器人。小队长葛成睿说:“经过这件事,我们懂得了遇到困难时只要不放弃,找出问题所在,研究改进,这样,最终的胜利就一定会属于我们。”

在实践中创新

然而,完成制作仅仅是第一步,参赛要完成的任务是让机器人把摆在地上和球架上的球捡起来投进球门里。动作快,捡球多者胜出。面对这样的任务,小睿想到了扫街道的垃圾车。垃圾车在街道上一边行走,一边通过车子底盘下的一个刷子,把街道上的垃圾“吸”进车厢里……刘振文老师对他的想法赞不绝口。

小组讨论研究的时候,小家伙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一个说:“垃圾是很细小的东西,垃圾车可以通过底盘那个刷子把垃圾‘吸’上来,我们要抓的是球,球太大了。”一个又说:“我们可以用履带把球卷上来,卷上来后,装到后面的箱子里,箱子有个门……”思路有了,虽然不是很具体,但也是成功的第一步啊。刘老师让他们把达成的共识用图画和语言写下来。虽然这些想法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坚信,有了这些想法,再具体到每一个结构,一次次地去尝试、去改进,一定会获得成功。

那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过程,在活动室里,没有绝对的权威,小队员们自己不断地试验着自己的构想,老师也和他们一起尝试。他们不断地查资料,不断地实验,有了结果就交流,失败了再商量,就这样不断努力,慢慢摸索,终于做出了第一种车型!

短暂的喜悦过后,为了能让机器人更快更好地捡球,他们又投入到对第一种车型的改进研究中。但是,大家冥思苦想了好长一段时间,做了无数次实验,都没有成功。“我们真的无法攻克这个难关了吗?不,不会的,我们一定行!”小队员之间或不时地互相鼓劲。

一次,在打扫活动室时,岑东儒百无聊赖地拿着垃圾铲扫地,无意中把一个球扫进了垃圾铲里,顿时,灵感来了:车的底盘不变,可以应用这个垃圾铲的模式做一辆效率更高的机器人!刘老师和其他队友听了他的设想,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们乐坏了,师生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欢呼着,跳跃着,活动室里多日的阴霾一扫而光。

在克服困难中长大

关键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在重庆参赛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又发现机器人虽然可以快速地捡球放球,但是很难控制它转弯。有时明明看到球就在机器人的旁边,可是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机器人转身去捡球;有时虽然捡了十几个球,但控制不了它走到球门,把球投到球门里。想到明天就要比赛了,可是这个技术问题还解决不了,小队员们急的呦,都恨不得自己变成机器人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失望开始笼罩在他们心头,很多队员都想放弃了。但是小队长葛睿坚决不干,他坚定地说:“别人都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

小睿独自走到电脑前,上网查看别的机器人的照片,仔细研究起来。过了不久,他惊喜地发现别人的底盘有的用大轮,有的用中轮,有的用小轮,而他们只用了大轮。他马上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大家。大伙儿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立刻振奋起来。马上动手把底盘的大轮换成小轮,换了之后一试,嗨,真的灵活多了。为了换轮子,他们花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开始对其他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凌晨时分,机器人各方面的能力和灵敏度终于达到了他们的要求。

2007年4月18日,他们就拿着这个凝聚了师生共同心血和智慧的机器人走进全国赛的赛场,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技惊四座,脱颖而出,一举夺魁。那一夜的紧张和忙碌,时刻铭记在他们心中。

我们一定行!

比赛结束回到学校后,大家都发现小队员们变了。他们遇到问题不再退缩,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更有观察力,思想更集中也更自信了。小队员对我说:“以前,我们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是怕复杂,怕麻烦,没有去尝试。通过机器人的学习和比赛,我们都懂得了,做事情,除了有想法外,还要把想法付诸行动,不怕失败,多多尝试,这样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现在,小队员们除了继续训练外,还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英语,因为在亚特兰大进行的比赛和答辩,全部用英语进行。呵,你们很为他们担心吧?我也是。所以我很委婉地问他们:“小伙子们,在亚特兰大的比赛,你们行吗?”他们四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胸有成竹地一齐大声回答:“我们一定行!”

看着这些信心满满的小队员,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的亚特兰大,一定会为他们喝彩!

上一篇:巧解学习烦恼 下一篇:IQ游戏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