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纹与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22-09-10 01:28:21

莲纹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博的精神,而这些视觉语言的表现元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莲纹作为中国传统图形纹样之一,也有着它自身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殊的意义。翻开中国艺术史,秦汉时期的莲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莲纹、隋唐时期的莲纹……一直发展到近代,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描绘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需要不同的装饰风格和装饰美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然而虽然莲纹的样式在不断变化,但人们求福、求喜、求吉祥的心理诉求一直没有改变,蕴含着吉祥意味的莲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常用不衰。

莲纹的文化内涵

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1.35亿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莲是冰河期以前的古老植物之一。从历史上看,以莲纹作为装饰应用较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有线刻似莲瓣纹的陶器盖。

传统莲纹的运用,包括莲花、莲叶、莲子以及茎干这几个主要部分。莲花,我国的传统花卉,是十大名花之一。它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属睡莲科,其地下茎称为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记载,莲在《说文》中叫芙渠,在《楚辞》中叫芙容,在《群芳谱》中叫水芙蓉,《本草经》中叫水芝,《古今注》中叫泽芝,《三余贴》中叫玉环,《三余赘笔》中叫净友,《三柳轩杂识》中叫净客,《西溪丛语》中叫溪客,《类腋辑览》中叫它“六月春”等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莲花不是从至清至纯的山泉中生长出来的。莲花的根深深地扎在淤泥之中,茎干穿过清水,先慢慢地铺开莲叶,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古往今来,

“莲”成为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大多数文人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汉乐府);唐太宗李世民曾乘彩舫下莲塘。写出了“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鸾有乱行。莲稀船声断,水广棹歌长。”的《采芙蓉》诗。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采莲曲》和白居易“菱叶索波荷贴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采莲曲》,是写江南采莲的千古绝唱。宋代范成大《泛舟》“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和杨万里《晓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是千古佳句。

宋代诗人周敦颐更是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与其品质的描写,歌颂莲花,他在《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的这种秉性使人自然而然地引发一种爱物惜物、移情寄爱的思想,并将这种品性与人的品德相联系,将君子的品德与莲花相比拟,从而赋予“莲”以人的品格与气质,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莲其实并非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单薄形象。周敦颐的“君子莲”实际是利用了佛教莲文化,以儒家文化为遗传母体,在宋明理学的范围内培养而成的变体。而莲的这种高洁形象多出现在文人画中,民间的装饰莲纹却多是以生殖崇拜、实用功利等纯朴的民俗为表现形式的。长期以来,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都有祈求平安、富贵、丰收、和谐等美好的愿望。莲的意蕴在民间艺术中也得以充分体现:并蒂同心的莲花,即为“一蒂两花”,象征着男女好合,夫妻恩爱;莲蓬与莲花同时生长,多子莲蓬象征着多多生子,故喻“早生贵子”;“莲”与“廉”、“连”谐音,一茎莲花的图案寓意“一品清廉”,一个儿童拿着一条鲤鱼,旁边有一朵莲花的图案,象征“连年有余”;另外还以莲藕有窍、洁白透亮示意玲珑、聪明等等。

中国本土莲纹的应用起源

关于中国本土莲纹的起源及其最初形态,学术界争论很多。一种观点认为。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的春秋中期青铜器莲鹤方壶上的莲花为最早。该铜壶将莲花以简练的表现方式运用于器物造型,双层莲瓣之中,单足站立一仙鹤,双翅展开作飞翔状,其清新俊逸、欲展翅高飞的姿态与殷周时期青铜器神秘凝重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列出了更早的莲瓣造型:西周晚期器,方体高莲瓣盖兽耳宽垂腹式;春秋早期器,圆体宽颈莲瓣盖兽耳套环垂腹式、方体高莲瓣盖鼓腹式、方体短颈高莲瓣盖鼓腹式。稍后的此类器物:春秋晚期器,圆体宽颈兽耳莲瓣盖鼓腹式、方体莲瓣立鹤大兽耳龙负式;战国早期器,圆体莲瓣立凤盖深鼓腹式。除青铜器外,陶器中也有这种形式,例如河南新郑李家村出土的春秋晚期彩陶莲瓣状豆。

另一种观点:有些学者否定了这些立体造型的瓣式为莲瓣。何新所著《诸神的起源》中道:“先秦战国铜器有数件以鸟立华上造型。其最精彩者为前680年(鲁庄公十四年,郭沫若说)的一件新郑铜壶;而(立鸟)脚下若莲之华,并不是莲花(郭沫若谓中国无大莲,先秦亦无以莲为饰者,故推测其传自印度)。此花瓣上饰有复杂神秘花纹,笔者认为乃是扶桑若木之华也。”

从这些争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外莲纹交融前的本土莲纹以强烈的宗教哲学观念为精神核心。早期宗教哲学的隐晦和复杂,以及纹样形式在其作用下的抽象演变,使本土莲纹在形式和内涵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正由于这种适应性和包容性,莲纹屡被联想和争论,足见其在中国早期传统植物纹样中的特殊地位。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汉代莲纹形式已日趋明确。首先在文字上已有以莲纹为饰的确切记载,其次已有造型写实的本土莲纹不断出现在各种器物上。例如山东苍山柞城遗址出土的东汉铜洗,内底纹饰为一只单足站立的大雁,左侧有一只含苞待放的荷花和一只莲蓬,莲蓬内可见清晰的莲实。较抽象的莲花纹作为宇宙模式的象征图形,在形式上主要有以下特色:1.装饰于建筑、器物等的顶盖,表示与天穹的象征关系。2.多为四瓣、八瓣的四方造型,象征宇宙模式中的“四方八位”观念。3.汉代莲纹常出现与鱼纹的组合形式,以应和古宇宙论中“周接四海之表”以及“大(太)一生水,水反辅大(太)一,是以成天”的观念,以鱼代表水。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

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佛教为何不选择其它花卉,并且如此推崇莲花呢?

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习俗的影响,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佛教诞生以前,每当夏天,印度烈日炎炎似火烧,却正是荷花盛开之时。清晨,或夏夜,在盛开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荷,芬芳四溢,赏心悦目。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欢,在印度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象征着善良、美好、宽容、圣洁。在《除盖障菩萨所同经》卷九记载,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好看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因此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即远离染污、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清静、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静、生已有想。”莲花品性与佛教教义相一致是佛教推崇莲花的另一主要原因。佛教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希望人们学佛修行,从人生苦海中摆脱出来。这和莲花生长在浊水污泥中却不为污泥所染,依然超凡脱俗,最后开出鲜美的花朵是一样的道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花朵。就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中常常将莲性比作佛性。

“《华严经》中将莲花的清、净、圣、洁定为四德,《文殊师利净律经道门品》称‘人心本净,从处秽浊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华不为泥尘之所玷污’。这是借莲花的自然属性比附清、净、圣、洁。”佛教中以莲为喻的词语,数不胜数。佛教被称为“弥陀(佛)之净土,以莲花为所居”,喻为“莲花藏界”;佛教庙宇被称为“莲刹”;释迦牟尼的手被称为“莲花手”;善于说法者被称为“舌上生莲”;佛教中结跏趺坐的姿势(即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被称为“莲花坐势”;《阿弥陀经》中描写:“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把西方极乐世界比作圣洁的莲花境界;佛经《妙法莲花经》,都以莲花寓意高雅纯洁的教义。佛教中所谓的“莲花三喻”,即以“以莲故华”、“华开现莲”、“华落莲成”比喻佛教的发展与兴盛的状况。可见,莲与佛教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莲”就是“佛”的象征。

“佛陀之母摩耶夫人,呈丰收女神姿态,伫立于莲花宝座之上,手持圣沙罗双树枝,从右勒生出未来佛陀。佛陀站立在‘世界中心’的莲花之上迈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各种各色的“莲”的图案:藻井中、墙壁上、栏杆上、桌围上、拜垫上等等。位于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莫高窟第248窟的说法像,这尊佛像身穿通肩袈裟,结跏跌坐在莲花座上。另一藏在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的壁画断片,据考证系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25年)壁画断片之下层剥出者,按照一般寺院壁画涂抹重画的时间及其画风推断,当为晚唐作品。所画观世音面相俊美,有唐画仕女的丰腴,身躯略作“S”形扭曲,体态窈窕,左手执一莲花,右手似作舞姿动作,神态潇洒。风度娴雅。可见,莲与佛教的关系密不可分。

莲纹应用于各个艺术门类

儒家与佛家两大思想潮流是影响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莲在其中所处的突出地位,莲纹自然被广泛应用到各类日常装饰中,自南北朝后流行,在雕刻、陶瓷、铜镜和绘画等艺术领域到处可见。就历代陶瓷制作而言,各时期不乏莲纹图案及造型。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中曾经制作了不少莲纹器。莲纹在中国传统家具上的表现也有不少,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宝装、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变化众多。雅昌艺术网数据显示,历年拍卖有关莲纹的器物多达近3万件,历代瓷器、绘画、古典家具、佛像、玉雕、竹木牙角雕、鼻烟壶、珐琅器等,几乎涉及了拍卖公司所开展的各个业务门类,这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人们对莲花的钟爱。

上一篇:哪块儿是你的大石头? 下一篇:鱼莲纹流行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