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2-09-10 12:15:36

浅谈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实行已多年,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我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学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本文主要提出职校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困惑以及如何在职校中更为有效的尝试、参与和执行新课改的问题,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教学改革;新课程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并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认识的偏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为“自主”就是放任学生、不自觉的实行“灌输式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扮演讨论、探究问题,尤其是实践性教学,它是一种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亲身体验的重在"过程"的学习,也就意味着它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但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任由学生盲目地讨论,造成课堂上教师跟着学生走的局面。新课改的确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解要精练。在实践中很多老师却把握不好这个尺度。我在听很多同行上课的时候,常发现有这样两个极端,一种是不放心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另一种是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没有目的性的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而一般后者似乎更多。因为很多教师误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尤其像计算机之类的课程,一定要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于是,往往在计算机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老师快速的讲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甚至于有的老师连操作重点都不提一下,就让学生开始进行实践操作,也就是开始所谓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活动。结果搞的整堂课就是老师没有目标性地布置任务,学生莫名奇妙地乱做一气,弄的老师处境尴尬,学生稀里糊涂,课堂效率很差的地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1、在合作、探究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分工,造成“不合作”、“各抒己见”的现象。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其根本目的是将组中的思想通过合作和探究进行整合,把个人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但职校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性和自控能力,他们的操作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常会出现小组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都只顾跟自己“交流”,各做各的,小组并没有真正地合作、探究,更谈不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一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就可想而知了。

2、在合作、探究之前缺少让学生思考的过程,容易造成合作、探究是“人云亦云”的现象。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目标也是如此。合作、探究学习是同一组内的组员间的交流与探究,是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集体的智慧。但这一切都应以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就会造成优生“挑大梁”、 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认为只有用多媒体教学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

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不遗余力地选择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才是课改。殊不知,课件“动”起来并不是目标,学生“动”起来才是课改的真正目的。他们已不自觉地走进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课堂机智等个人宝贵财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中还要不要,该怎样要?一堂课的整个授课过程,师生双向交流很少。教师成了“机器人”,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人机交互”真的能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一堂课,如果多媒体用得过多,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极易造成“教师有条不紊,学生却眼花缭乱”的境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辅助”二字,而不是代替教学、主宰教学,更不是一种装饰,我们教师应适当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针对性策略可与大家共勉

1、建立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有的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上课讲话、搞白,玩手机,听MP3;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有的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如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除了更厌学,还会在课堂上制造出许多麻烦,会严重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尊敬师长爱护学生为基础的。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必须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以优良的道德品质、高超的技能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你行,能跟你学到真本事。比如我在给新学生开设本门课之前,都要先上一节实践观摩课,把学生带到教学实践基地,做动物的剖腹产或胚胎移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老师的信任。教师要赢得学生喜欢,教师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多找他们谈心,拉家常、聊生活、谈理想、话未来,多与他们下棋、打球等一起活动,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尊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热爱你、尊重你。从而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说到底,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要让学生想学,就得让学生知道所学课程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新生入学时学校都动员家长在家养一些家畜,让学生参与家庭养殖,遇到问题让他们想办法解决。比如饲料问题、养殖成本问题、疾病问题、繁殖问题等等。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自然会用心学习来解决。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让学生知道专业知识很实用、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萧树兹。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162。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秦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研究,2001。

[4]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上一篇:带式输送机在我国严寒地区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节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