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

时间:2022-09-10 09:08:36

浅谈住宅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

【摘要】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是提高居住小区宜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应融合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此,提出营造优美小区植物景观的相关措施。

【关健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植物景观;营造;宜居环境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是居住小区楼盘的“形象代言人”,其视觉效果是人们衡量居住小区宜居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因子,并且直接影响楼盘的品位。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融合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体现出富有艺术魅力视觉景观效果和集美化实用功能于一体,通过点与面、直线与曲线、方与圆、实与空的对比穿插配植技术,实现了形态和空间的浪漫情愫,以简单的几何语言,突出了景观的艺术内涵。优秀的植物景观应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植物,以协调包容和谐为基调,紧紧围绕宜居环境这个主题,突显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视觉效果,达到居住区间有功能区、植物景观中有园林小品,以构成一幅幅梦幻浪漫的现实图景,达到楼房、通道、山水、植物、地形合围,景步移,明快轻松且综合体现绿色功能空间的居住小区的效果。

1 植物景观能改善居住小区宜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1植物能协调和改善居住小区环境植物树冠能遮荫防晒,减弱有害射线对人的危害,较好降低气温。树体能防风抗风,调节湿度。植物的叶能滞尘净化空气、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居住小区空气质量。植物群体能形成绿色屏障,改变声波传递方式,减弱噪音,营造安静详和的宜居环境。

1.2植物景观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优秀的居住小区具有多功能的活动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与功能区相协调,科学配植植物,以点、线、面、方、圆、虚、实、隐、现、图案形成功能区空间,体现独特风格和功能标志,减少功能区使用功能的相互间影响,提高活动效果。合理配植植物 ,注重植物生物学某些特征在节令气候的变化,营造“春华、夏荫、秋果、冬形”的温馨而诗意的四季景异的植物景观,让居民从植物景观的变化领略到节令气候的变化,感悟到自然生态的魅力,愉悦居民的身心。

2 营造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应遵循的主要理念。

2.1 自然景观社会属性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展示大自然植物丰富多彩的内含,汇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富有观赏性强的视觉景观和实用性强、功能完美的当代自然生态文明园林景观。

2.2 统盘考虑协调布局居住小区绿地按其存在和功能可分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等,空间是居住小区环境的基本空间。在进行绿化营造时,应结合居住小区构筑物,如:楼宅、凉亭、人造水景、山石等外形外貌和绿地整体形态以及视觉位置,并根据绿地大小注重功能区提高使用功能为基本点,以包容协调的理念、布置植物类型品种,并通过修剪成为景观视点,较好体现植物的综合功能,各功能区的配植在考虑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应按功能区的不同有所明显变化,营造由一个个独具风格情趣的园林小品,汇集成涵盖精神、自然、生态、协调软化完整的园林景观体系。

2.3 因地制宜科学创新所谓因地制宜科学创新,一是从居住小区绿地的实际出发,科学配植共生植物群体,以创新的理念,最大限度规划出与建筑物和地形地貌相融的植物景观。二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并依据原有树木规划出与其相容协调相配的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三是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科学搭配外地适地植物,构建开放性格局,使传统情调与外来情愫相得益彰,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优化了景观结构,提高了景观特性和气质,形成异地风情,外向型景观和开放包容的胸怀空间,营造友善氛围,让本地居民以新鲜感,外地居民以亲切感。

2.4 以人为本和谐相容绿化的目的是美化优化环境,宗旨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所以植物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居住小区的通风透光,特别是低楼层居室受冠大浓密乔木影响较大的客观实际,因此在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要配植成局部荫蔽,整体阳光充足的开阔空间格局的园林景观,既让居民能在休闲散步、交流聚会等活动置身于植物景观中沐浴着阳光,又能在盛夏炎热的时段生活在遮阳防晒、环境优雅中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魅力。在楼宅周边,特别是有窗户的绿地,规划成层式绿化,底层可植灌木,草坪或地被等植物,控制其生长高度在30cm以下,中层可植修剪易定型的常绿灌木,控制其生长高度在100cm以下。上层可用高杆叶疏的植物,如:蒲葵、槟榔、大王椰等错开窗户定植,这样能较好解决低层居室的通风透光和绿化树木对光线阻隔作用这一矛盾。在假山、凉亭、水景等要注重协调相融,互为衬托,达到互相映衬、生趣盎然,形成完美的视觉园林景观。

2.5 自然和技术兼容的理念所谓自然和技术兼容就是要注重自然界植物的生存形式。以“时空一体,技艺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配植理念,使配植植物景观自然、协调有创意,形成有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有机渗透的园林景观,营造以凝聚的空间,广泛协调包容的氛围,配植时可在较大绿地构建曲折起伏的地形,要运用起伏地形与植物乔、灌木生物学特征和空间功能、美学功能,以及防护功能造景,充分利用植物软化功能,均衡协调建筑物的艺术手法,营造自然界植物复式生存群落结。适度利用藤本攀爬植物与架筑物如抬栅、亭等造景,增加空间绿化和优化休闲散步空间,提高美化景观效果。屋顶花园是探索城市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反映出行业技术兼容渗透的理念,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屋顶板面的厚度和水泥板结构,以承受植物根系对板面的影响和承载绿化园土的重量及防渗功能等。园林配植要尽量选用矮化防风、根系生长穿插力弱且耐旱植物等。

3 营造居住小区优美植物景观的措施

3.1 展示植物景观语言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就是在居住小区的建筑物间的绿地上科学配植自然化、生态化的植物群体,以势、形、韵体现静、雅、美,含蓄地表达和谐的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配植可以市树、市花营造人文精神,以乔、灌木的自然林缘线与通过修剪植物成不同几何体形态,而形成空间效果。

3.2 遵循自然界植物的自然生态形式植物生命活动是在基础代谢活动的基础上表现出物种的生长活动过程,这些性命活动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某些生理性状如水和CO2的利用和对光的要求等有所不同。通过对乔、灌木,阴、阳生植物的合理配植,以大、中型为基本结构,灌木和矮乔木为视线焦点,以地被植物作为衬托,营造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空间,形成适应不同类型植物生长湿度、温度、光照等空间。总之,配植要注重植物的个性和共性,形成共生的生态群落。

3.3 把握植物生物学特征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充分利用植物各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粗、细、高、低及花、果、叶相等进行科学搭配,以不同高度色彩、体形冠缘体现异彩纷呈、形态多变、凸出层次的植物景观,营造完美发挥植物美学功能效果,突显艺术内涵和植物生物学特征的视觉效果。

3.4 强化植物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要充分利用植物体外部形态结合绿地空间、地形配植,用矮灌木修剪成冠、球、柱、面等形式多样的图案,来强化林缘线条和树冠的高低变化形成景观韵律,为配植序列注入艺术生命。

3.5 突出居住小区景观眼景观眼一般指住宅小区的入口处和开阔绿地中心等重点地带,景观眼要得位、得体、大气、包容以纳四时之瑞气,迎八方之嘉宾。景观眼配植的植物体形要优美,色彩要鲜艳且有乡属意韵、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的植物,以点睛灵化园林景观,突显活力和生机的活动空间。通常在主视点后面配植多层次植物,营造渲染着深远的空间感觉,形成韵味深,地域风情浓烈且梦幻的意象,衬托其景观眼的视觉效果和居住小区整体魅力。树冠宽阔的大乔木是主景树,形式多种多样的灌木图案能形成宽敞通透的视觉效果。

3.6 协调小区形成自然层次居住小区绿地空间受楼宅的制约,有形状不一的绿地和配套完整的功能活动区,利用笔直乔木导引视线,如大王椰、大头葵、普葵等,利用大叶榄仁等高大层式分叉乔木与灌木、地被营造深邃景观,利用花卉围植植物球、柱等,成亮丽多变的景观,利用叶相明显不同的灌木配植形成醒目图案等,通过对乔灌木、攀爬藤本、草本、植物的合理配植,能较好的协调区域,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小区活动功能的整体要求,科学搭配高、中、低及攀爬植物构成多层次视点,软化其不同空间提高园林视觉效果和单位生态绿量。

3.7 构设节约型植物景观经受过生物繁诞淘汰的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生命力强,速生,易成活,和种苗易找,病虫害少,苗木易培育且生产流程简单易管理,生产成本低,有良好的经济性。中小龄树木生命力强,移栽成活率高,“起苗”栽种技术简单,运输方便,且植后存活其长,生长快,易成林,因此节约型植物景观要优先配植本土中小龄植物为原则。百年古老高大树木虽有震撼的气势,但移栽成活率低存活期短,原有生态被破坏,移栽技术要求严格,运输难,成本高。故百年古老树木客植小区绿地,既不是经济型绿化,又不是生态型绿化。

3.8 因地制宜巧配植物小区绿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空间小的角落宜使用外貌文雅和冠幅小的植物 ,使植物与空间相协调,给人以舒适和顺的感觉。开阔的场地宜配植高大挺拔植物,如重阳木,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势,以物言志,让居者以意气动业为美的崇高精神或配植色调明显的植物群,以小型灌木、花卉配植明快景观展示奇花异卉,姹紫嫣红、争妍斗艳,突显勃勃生机和图腾。为营造开阔地的景观效果,一般开阔地中心以高大树木配植时,周边则用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中心以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配植时,周边以高杆树木配植,以形成高、低、浓、密、形体明星鲜明对比,衬托其开阔空间。道路两旁宜植形式多样的矮灌木,形成宽敞通透视觉景观。

3.9 科学能动配植格式配植格式要明快,居住小区绿地随着通道、功能区等的规划定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各种几何图形组合体。营造配植时可结合地貌引入几何图形并在简单几何图形上定位,通过点、线、面、曲线的连接和实与虚的插入、重叠、包含实现了图中出景,景中有意,从规律的林缘轮廓中透出自然,以景观风格突显艺术内涵。适量的随机配植,增添了植物景观的浪漫情调。

参考文献:

[1]彭应运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及景观细部[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郭淑芬田震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苏雪痕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王意成郭忠仁景观植物百科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6]王静城市广场设计中国园林景观营造的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7]李扬汉植物学[M] 上海出版社1986.4

[8]金涛杨永胜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2[M] 中国城市出版社

作者简介:

黄钊礼(1960-12),男,大专学历

上一篇:关于水暖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配合中的质量通病... 下一篇:浅析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