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精神”解读

时间:2022-09-10 08:06:01

摘要:《浮士德》是歌德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史诗性巨著。把全书连成一体的主线是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以及他不满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浮士德精神”包括肯定人生的积极意义,以实际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与错误思想的否定精神;追求理想生活的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等。浮士德式的人在个体上是一个“我”,但在精神上却是渴求“小我”与全人类的“大我”相融合代表整个人类的奋斗史。本文越过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来解读“浮士德精神”,以现代人的目光汲取“浮士德精神”的养料。

关键词:浮士德精神 悲剧 追求 理想

《浮士德》悲剧没有始终一贯的故事情节,其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诗剧的主人公浮士德为了追求人生的真义,不怕用鲜血和灵魂作抵押,去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浮土德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品格。这种永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就构成了有名的“浮士德精神”。现代的读者越过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来理解 “浮士德精神”,就能从中发现诗剧表达了这样二种现代意识,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之中,失败和灾难再所难免,但人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追求的结果也就体现了这种本质。“浮士德精神”也就成了现代人汲取精神养料的宝库。

在诗剧中,浮士德的上下求索是从两次打赌中引出来的。首先魔鬼与上帝打赌,魔鬼靡非斯陀表示.他有把握把浮士德引上歧路,使浮士德放弃信仰,上帝接受了魔鬼的挑战。第二次打赌是浮士德与魔鬼的契约,条件为靡非斯陀甘愿供他驱使,并设法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浮士德一旦满足,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便会死去,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在五幕悲剧中,浮士德的精神探索贯穿始终。第一幕悲剧是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在作品中,读者第一次见到的浮士德是一个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已至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他不想再去啃死的书本知识,而要认识活的自然。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得到真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他决定摆脱妨碍他求知的现实世界,以实现他了解宇宙的那种不可抑止的主观欲求,这就成了他新的努力方向。他不顾可能“冲向虚无”的危险,为了“打通那条出路”,他决定――自杀。浮士德的自杀是为了认识真理而牺牲生命再所不惜的主观奋斗精神的表现,也是使他朝着新的方向前进的一个起点。当浮士德正欲饮下毒酒时,复活节的钟声换回了他生的意志,钟声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郊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他面前,其实卷毛犬就是魔鬼靡非斯陀的化身。于是,浮士德与魔鬼定下了契约。

第二幕悲剧是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浮士德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贪恋和克制欲望的矛盾,并从自我主义的泥淖中挣脱出来。魔鬼与浮士德定下契约后,便把浮士德带到魔女之厨,让浮士德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一个翩翩少年,恢复了。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便与贫民少女葛丽卿发生了恋情。但社会道德、宗教影响、市侩习气笼罩等环境压力,以及个人情爱带来的严重后果,致使浮士德和葛丽卿的爱情走向悲剧。由此,浮士德认识到低级的吃喝玩乐和个人的爱情生活不是美,他开始转向精神境界的追求,实现了由“肉”的需求向“灵”的需求的升华。

第三幕悲剧是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在靡非斯陀的帮助下,浮士德进入宫廷,并获得封建小朝廷的宠信。他兴致勃勃地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针对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他以多发行纸币等方法来缓解财政危机,由于封建王朝的腐朽,他竭诚尽力,终于无济于事。皇帝异想天开,要浮士德招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王子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由此他认识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是美,转而开始去追求古典美的宁静与和谐。

第四幕悲剧是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为寻求海伦,浮士德离开官场返回书斋,在“人造人”的带领下神游希腊。在古希腊的神话世界里,浮±德克服重重困难,使海伦复活并和她结了婚,生下了儿子欧福良。不安分的欧福良狂热而好冒险,他生来喜爱高飞,渴望战斗,听到远方的呼唤,他就无限制地向上追求,奋不顾身地向高空飞去。飞得太高,被天火焚毁,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因儿子的死悲痛欲绝,腾空飞去,只剩下衣服和面纱化作云朵。浮士德由此认识到只有形式而无灵魂的古典艺术不是美。

第五幕悲剧是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与海伦分离后,浮士德乘着浮云,在空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顿时产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借助魔力,他帮助一个皇帝平定了叛乱,得到一片海边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移山填海,变沧海为桑田,开创人人自由幸福的理想国土。虽然这时他已是双目失明的百岁老人,他却雄心勃勃,为实现他的宏规巨划,他吩咐靡非斯陀多多招募工人。他听到铁锹和铁铲的声音,以为是在开挖壕沟,实际上,这是魔鬼在为他绝墓。这时,他领悟到智慧的最后结论是:“人要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他憧憬着“自由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怀着幸福的预感,对这一瞬间不仅失声叫道:“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于是他倒地而死,靡非斯陀根据契约,正要攫取浮士德的灵魂时,天界仙使飞来,将浮士德的灵魂拯救上天。

整部诗剧很难说浮士德的理想具体是什么,它仿佛只是一种永恒的否定。无论多么新鲜的东西都不会将他长久地吸引,很快他就会去追求更新的东西。道出了人类悲剧的根源,人们可以在想象里把理想中的东西设计得很好,而将其真正付诸实践实现理想却很难,即便实现了,这个实现了的理想与原来的设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浮士德一生的经历说明了人类社会充满矛盾,人类的发展会遇到种种挫折和灾难,但只要人们肯于实践,勇于追求,就会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前进。所谓“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是浮士德精神的最好总结。

上一篇:WTO框架下的美国“301条款” 下一篇:创新思维――丰富学生语文阅读和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