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

时间:2022-09-10 07:58:48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美国是我国苹果汁出口的主要国家。1995年我浓缩苹果汁对美国出口量2660.72吨,金额为368万美元,到1998年对美国的出口量更是达到了45,391吨,金额亦增加到3000多万美元。如此大规模的出口严重影响了美国当地苹果种植商和果汁加工商的利益。由于不堪忍受,美国国内苹果汁市场遭到如此打压,美国苹果协会于1998年9月开始酝酿对中国出口的浓缩苹果汁提起反倾销调查。

一、“苹果汁”事件经过

经过反复的斟酌,美国苹果汁协会最终还是于1999年6月初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浓缩苹果汁进行反倾销调查。诉方要求,对中国浓缩苹果汁征收高达91.84%的反倾销税。同月2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正式立案调查。

根据初步调查,2000年7月4日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果汁对美国出口构成倾销,并认定倾销幅度分别为0到51.74%,除山东一家企业获得零税率外,在10家应诉企业中,5家企业分别获8.98%至27.57%的税率,加权平均税率14.88%,未应诉的企业的税率一律为51.74%。应该说这一初审结果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在美方正式立案之前,美国方认为我企业的倾销幅度接近100%,而此裁决结果,不仅将一般公司的税率由最初提议中的91.84%降低到了51.74%,而且还使得一家公司获得了0税率的待遇。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中方特聘请了美国的GDLSK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米切尔来此案。米切尔对我出口公司进行了预审计调查,通过调查,有关出口公司对反倾销程序和本企业在应诉中应作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还掌握了我国浓缩苹果汁的主要生产成本构成,根据我国苹果汁生产状况,寻找适合我生产情况的替代国资料。并根据各应诉公司不同的生产和销售,估算了各应诉公司在此次调查中可能获得的反倾销税率,使应诉公司做到心中有数。

尽管本案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但是中国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与米切尔律师分析后认为,美国商务部在调查中仍存在明显不公之处。这个结果是不能接受的。在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除了取得零税率的公司,其余九家应诉公司决定进一步提出上诉。

按照美国的反倾销上诉程序,如果想改写这一仲裁结果,只有一个选择: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美国商务部。最后,经过中国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与律师的共同研究,决定对美国商务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7点不公平之处进行司法上诉。

2001年7月11日,商会参加了美国国际贸易发源举行的公开听政会。听政会前商会和律师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应对策略,并为此次听政会的申诉做了精心准备。听政会上,我方准备资料详实,引用法律条款例证丰富,发言有理有据,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经过近两年的审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于2002年6月18日做出初审裁决,美国商务部的针对中国浓缩苹果汁的反倾销令中关于替代国的选取、替代价格的选取、一般管理费用比率的计算、煤价格以及运输成本等5点关键内容。因此,美国商务部也不得不修改其原审终裁结果:原审受到美国商务部实地核查的公司,烟台源通、青岛南南、陕西海升、国投中鲁、三门峡湖滨全部为0税率,使零税率由原审的1个扩大到6个。但在原审阶段获得平均税率、未被美国商务部核查企业,包括西安亚秦、咸阳富安、长沙工矿、山东食品,却由原审终裁税率14.88%上升至28.33%。这4家应诉未被核查企业税率全部大幅上升,是非常不公正的。商会向律师提出,在确保已有胜利前提下,继续向美国商务部抗辩,坚决把不合法的加权平均税率打下来。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宣布了终裁结果:10家应诉企业6家获零税率,4家获3.38%的加权平均税率,未应诉企业一律为51.74%。按照美国法律,美国商务部还有60天的上诉期,到2004年1月20日,美国商务部仍未有上诉的消息传来。如果美国商务部不再上诉,则中国苹果汁企业将大获全胜。

二、对苹果汁一案的分析

中国产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调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1979年8月中国出口到欧共体的糖精钠被投诉倾销以来,截至2004年6月底,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达653起,涉及到五矿、化工、轻工、纺织、土畜、机械、电子、医保等诸多商品,直接影响出口金额270亿美元以上。涉案率之多,涉及面之广令人侧目。

遭遇调查后该怎么办?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益,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在这里,中国的苹果汁生产商们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1、政府干预,提前动手

防止和对抗国外反倾销活动,远非一个企业之力所能及。要想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出,就必须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在此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获取信息渠道的方便,商会提前得知了美国欲发起反倾销控诉的消息,并在第一时间传达给了众多苹果汁厂商。使得大家能在对方发动之前就作好一切的应战准备工作。在当时,国内并不存在苹果汁联合协会,商会还很好的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在它的带领下,众多苹果汁厂商紧密团结,在对方进行控诉之前做出了出口价格每吨上调60美元的一致决定。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很好的起到了拖延时间,从容备战的效果。

中方律师米切尔在事后接受采访时也说到,苹果汁反倾销案能够取得比较彻底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及早获取了美国苹果汁行业将要提起反倾销动议的消息,且抢在美国商务部立案之前搜集到了充足的数据证明自己并非低于成本价倾销,并采取策略主动抬高苹果汁出口价格,为赢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很显然,政府属机关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的介入,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早动手,早作准备是本次应诉胜利的关键点所在。

2、谁应诉,谁受益

应不应诉?想要做出决策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将担负巨大的风险。应诉?随之而来的将是巨大的花销,应诉费,律师费,以及要打持久战的精神压力。是否值得?不应诉?那意味着产品在美国彻底失去竞争力。前人打下的美国市场也将被人瓜分殆尽。

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想要做出一个精明的决策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在此次遭到投诉的40家公司中,有10家选择了应诉,而其他30家纷纷选择了躲闪或是观望的态度。事实很好地诠释了反倾销中“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那些想占便宜搭顺风车的企业终于得到了教训。这次牵头应诉的10家公司皆大欢喜,而没有参加应诉和中途退出的企业只能接受51.74%的高税率。这样的税率意味着他们将处于退出美国市场的境地。

当然,我们说要应诉并不是不管任何情况都要盲目的应诉。在保证企业没有倾销行为并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应该毫不犹豫的拿起应诉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反,如果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本身自律不够,在事实上形成了倾销的局面,那么不应诉则成了该企业唯一的选择。

3、聘请当地律师,不计眼前得失

在本案中,中方聘请了美国最著名的GDLSK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该事务所是美国最知名的事务所之一。为什么在此次诉讼中,中方会选择美国当地的律师,而不是国内的律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聘请当地的律师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律师总体素质不高,还由于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的反倾销法相当复杂,尤其需要熟悉进口国的市场行情和反倾销机构的情况。对此国内律师往往难以胜任。也就是说,本地律师的聘请不仅仅能帮助参与诉讼,还能够帮助公司更好的熟悉了解美国的反倾销程序和诉讼要求。这个往往是我们在以前的诉讼中所忽略的问题。

聘请当地的律师,费用要高出国内律师很多。在这次苹果汁官司中,光是律师费就花了200多万美元。这确实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但所谓“风物常宜放眼量”,只有那些最短视的企业家才会只考虑眼前的得失,而看不到高额律师费背后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用。笔者了解到,在官司打完之后,美国海关退还了这几年向这些企业征收的临时反倾销税,以及这些税款的利息。仅最大的3家果汁企业就可以申退550多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当时所付出的律师费用。

因此,不在乎眼前成本,聘请当地最出色的律师为本方辩护,也是苹果汁一案获胜的关键点之一。

4、企业应当团结一致,共同进退

由于反倾销诉讼涉及面广,诉讼金额大,持续时间长,一个企业往往难于承受。这就要求同类企业,甚至相关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因为此案的关系重大,在商会的组织下,苹果汁行业的企业痛感过去分散经营、互不通气甚至低价竞争的方式已经危机到行业的生存,第一次坐到了一起共商行业发展大计,自觉采取自律行动,这才使得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化,在应诉中争取了主动。当大家决定临时将苹果汁每吨的价格上涨60美金时,每家企业都很好的约束了自己的行为。试想,如果哪怕是有一家企业为了贪图利益,把持苹果汁的价格不上涨或是上涨幅度小于约定幅度,那么它给我国苹果汁行业带来的损失将会是多么巨大。

上一篇:从一个案例看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 下一篇:中美贸易战,并非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