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的理念

时间:2022-09-10 07:57:36

浅谈法的理念

【摘 要】法的理念自提出以后,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一直被学者不断的讨论和研究,各国家在各自的法治进程中也在不断更新法的理念,使其由最初的静态概念变成了动态概念,而且在对待法的理念问题上,对其研究的视角、在部门法中的分类及外延和内涵,包括其与法治理念的关系都应该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理念;范畴;法治

一、理念的含义

对于法的理念的研究首先要从“理念”一词开始。

“理念”一词根源于希腊的idein,是看的意思。在哲学上最早将其作为术语使用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的“理念”是指彼岸世界的每一类事物及其特征的本质和本源,是事物最真实的存在,是事物的极致状态,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能够给感知的事物一种导向的指示,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因为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故其“理念”体系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而康德作为最早把法哲学从哲学中区分出来的人,他认为理念是理性的概念,强调理念的先验性,体现了他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黑格尔则认为理念是高于事物而客观存在的客体,是人类思维的产物,结合了柏拉图和康德的理念体系,将其理解为可感知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后根源,全部由统一的“质”延伸出来,是最全面的真理。

其实对于“理念”这个抽象的,很难有一个具体的全面的定义来界定它,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前人们的讨论大概可以归纳出它的一些基本特征:

1、理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能够最全面、最深刻把握事物的一个基本范畴,回答事物是什么,也回答事物应该怎么样;

2、理念具有绝对性、至上性,是绝对真理,是事物的真、善、美在人们内心的高度统一;同时又具有现实性;

3、理念是人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认识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思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是一个内容不断被更新的动态概念[1]。

以上理念的特征可以将它同概念、观念等相近词区分开来。

二、对法的理念的再认识

在分析了“理念”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探求法的理念,法的理念是从哲学

的理念中演化而来的,康德最早使用“法的理念”一词,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说“一部按照法律而容许有最大可能的人类的自由的宪法,而这部宪法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这是一种必须有的理念,此一必要的理念,不但在最初的拟议一部宪法的过程中,而且在宪法的一切法律中都必须作为基础。”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思想,认为“法的理念是自由,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所以一般来说,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由此可见黑格尔法哲学应当是关于人类自由学说的系统化和现实化的科学。另外对于法的理念的认识,我国学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史尚宽是在我国最早讲法的理念的人,他认为法的理念是正义;江山认为法的理念是法的形态的内在,同时也是法之本体的存在,差不多可以说实在法、理性法、自然法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内在精神,也有交叉和综合的法形态的理念精神。至于中国法的理念除了内在精神外,还应注意它的表现特征和方式,在他所著的《中国法理念》一书里,分别从礼法、仁法、理法三个法形态中论述了法的理念,即法的精神。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法的内在精神是善、功利与义。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关于法的理念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学者们都在努力探索和热烈的讨论,试图寻找到一个答案,通过阅读和思考笔者的认识是:

1、法的理念作为法学的最高层次问题,对其界定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片面的,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法与制度、与周围环境、与气候等因素的关系,由此可见,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法是有所区别的,那么从法律发展的历史及根源上而言,各国对法的认识及对法的理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应属正常现象,如上所述,各国学者对法的理念都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跟理念一样,对法的理念的界定不能刻意地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片面的概念,应视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及其法治进程而定。法的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容是可以被不断丰富和更新的。但在一定时期,对它的认识又必须是绝对正确的,或者可以说法的理念是客观存在的,只等人们不断的去发现它。

2、法的理念作为一个理性认识范畴,应该是多视角的。张文显认为法的理念应该含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双重含义。从本体论来讲它指法的最真实的存在,从价值论来讲它指法的意义、功能和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另外还强调对法的理念的把握要从法的整体,法的发展的全过程来思考。因此,对法的理念的研究既要着眼于法的现在,也要着眼于法的未来,不能只从一个视角去狭隘地理解法的理念。

3、法的理念可以根据法的分类而不同,可以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不同的部门法中探求法的理念。有人提出行政法的理念是平等,并且详细的分析了理由[2],而在很久以前陈兴良就已经开始提出并讨论了刑法理念的问题,还有关于经济法的理念,公司法的理念等都在不断的被提出。且不论这些理念是对是错,但就其思路和方法而言,应该是有意义的。我想在整体寻求很困难的情况下,分开来寻找也是一种办法,而且这种分类本身是必要的和科学的,因为根据法律调整的对象不同,法所追求的价值也不同,所以才会划分法律部门,那么就应该在不同的部门法下去探寻法的理念,所以应该允许法的理念有不同的分类。

4、法的理念不能被无限扩大,尽管其范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但是也是有局限的,否则就会导致学科的混淆,张文显的《法哲学范畴研究》有时候会让人产生这样的困惑,按照他的体系分为法哲学的基本范畴,中心范畴,基石范畴,总觉得基本范畴讲的就是法理学,仔细想来才发现有司法一部分的差距,所以才能明白法哲学和法理学不是包含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法的理念的研究本身包含对法学理论的探索,然而法学理论不能只研究法的理念问题,法的理念也不能涵盖所有理论法学的内容。

5、法的理念作为法哲学的研究对象,不能成为区分法哲学与其他学科(如法理学)的标准。而关于法哲学的研究对象文正邦在其著作《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里将其认定为是法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有套用哲学的意味,但是也道出了法哲学与哲学,及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在方法论上也使法哲学同其他法律学科区分开来。由此可见,法的理念虽然最早在法哲学中提出来,但是并不是法哲学的专利,也不是法哲学的唯一。法的理念被提出来以后,很少有人刻意的将其限于法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展开讨论,多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学问题加以论述,这样会扩大其研究的视野,有利于人们对其更深入的认识。

三、法的理念与法治理念

关于法与法治的关系,目前的认识是统一的,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不需赘述。但在我国,自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后,法的理念与法治理念的关系,应该被探讨一下。经过思考,笔者认为二者的关系主要有两点:

第一,法的理念不等同于法治理念。法治指的是法律的治理,是一个国家的治理模式。法治理念是法治的实质和核心,法治理念中必须要体现法的价值和追求,但同时还要回答如何实现法治及为什么要实行法治的问题,所以法治理念的内涵和外延要远大于法的理念。

第二,法的理念与法治理念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法的理念是法治理念的前提,为其提供价值基础,而在法治理念中必须要包含法的理念以体现法治的价值和追求。

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而言,将其内容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该法治理念在现阶段所体现的法的理念便是公平正义的,而执法为民、党的领导属于司法即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服务大局要解决的是法治根本任务问题,由此可见法的理念与法治理念二者不同又密切的关系。法治理念实现的前提是人们对法的理念有正确的认知,并坚信不疑,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之后要更深入研究法的理念的原因,而这么多年来我们所要转变的法治观念、提升的法律意识等问题,说到底是对法的理念的认知不断具体和深化的过程。

事实上,通过对法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不难发现人们对法的理念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诸如自由、正义、平等、公平、善、义等等概念作为法的理念被提出后又被不断地更新,但实践也证明法的理念是法的核心,不能不思考,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小刚,《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载安徽省法制办公室法制研究,2010年2月2日.

[2] 张春莉、杨解君,《论行政法的平等理念――概念与观念》,载《文史哲》,2005年05期.

[3]《法哲学原理》,黑格尔 著,范杨 张企泰 译,1961年版 商务印书.

[4]《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文正邦 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中国法理念》(增订版),江山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张文显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编, 长安出版社发行部,2009年版.

[8]《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著,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2005年版.

上一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谈住宅室内装饰的节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