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的癫狂中绽放

时间:2022-09-10 07:36:14

印象派画家梵高,是个自学成才的画家,辗转各地吸收新艺术,但画作一直平平,直到来到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小城。阿尔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几近“疯狂”,梵高的艺术终于清醒,犹如神明指点一般,灵感进发,一发而不可收。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让梵高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狂乱,病后更加痛苦。也许正如此才能让梵高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创作出《割掉耳朵的自画像》、《向日葵》等传世之作。梵高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陶醉其中,物我两忘,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格自我审视,极度真诚,创造力旺盛,是个敏感的天才;同时,他被自己的心魔折磨,割下自己耳朵送人,想要将自己撕裂成两半,着实的矛盾体。

《割掉耳朵的自画像》中消瘦的脸形、焦灼的目光、燃烧的灵魂,那富有激情的线条、互补对比的色彩,表达出梵高的内心世界。象征宗教的橙色、代表生命力的绿色、表现意志力的蓝色,加上黑色线条的辅助,跳脱出澎湃。

弗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把梦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由此分析《割掉耳朵的自画像》可以探索出梵高创作时的情感。创作心理,即为“幻想”。这种“幻想”始终出现在梵高的作品中,他将绘画视为精神拯救与心灵安慰的方法,也为此耗尽了全部生命。《割掉耳朵的自画像》中,除去独特的形式以及表现的手法,对内心挖掘的深度是艺术史上没有的。画作流传至今,让观众得以超越时空与这位疯子精神交流,那些艺术也在我们长久的凝视中得以永生。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一生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画面充满了阳光下的鲜亮,他不止一次地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向日葵》直到现在还是被世人瞩目的作品。

向日葵在法语里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梵高的向日葵不只是亮丽明快、充满希望,更是近乎疯狂的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好友高更曾这样形容梵高的向日葵:“在我的黄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黄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色壶中,壶放在一张黄色桌上。金黄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色窗帘,生气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黄色中。”

梵高以向日葵来表达自我,用色大胆强烈,那艳丽到炙热的色彩、螺旋状向外喷射的金黄色烈火,百年之后仍能让观者震撼。梵高自嘲道:“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让一群从来没见过真花的蜜蜂“欣赏”四幅名画复制品,梵高的《向日葵》让蜜蜂信以为真,多次停落其上,想品尝其中的“花蜜”。

玛丽女王学院的拉尔斯・希图卡教授在《光学与激光技术》上用进化的观点解释“花朵类”油画的吸引力:人类进化出对颜色的感知,对颜色的分辨是从吃水果开始的。同理,梵高的向日葵吸引蜜蜂的原因也和颜色有关。长期在癫狂状态下的梵高具有超出常人的感知能力,或许正是因为他的疯癫,加上特殊的绘画表现形式,让他的画作更显灵韵,让蜜蜂都着迷。

梵高一直孤僻内向、过于直率,正因如此,他在生活、工作、爱情上无一顺心,种种磨难使他精神上遭到巨大打击,绝望使他身心痛苦达到极限。然而梵高具备了艺术家的超常心理,带着病态的激动,在更大程度上体会色彩,体会到正常人所分辨不出的最细小的微妙差别,从而用色彩有力地表达情感。梵高用色如神,大色块的强烈补色对比、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绝对黑白的色彩装饰,这些看起来不合逻辑的颜色,在梵高笔下达到统一。

真正的艺术家有一种天生的原动力――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表现为艺术形象的能力,梵高恰巧具备了这一点。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单凭直觉意识到了艺术,创造出一个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色彩世界。他不满足于色彩表面的鲜亮与纯净,更加追求色彩的深层象征。他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曾谈到:“想要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像。此人富于幻想,习惯在夜莺歌唱时工作,因为这是他的性情。我要把他画成头发金黄的人,我要画出对他的评价,以及我对他的爱。起手时尽我所能忠实地照他的样子画他,但是,为了完成它,我现在要成为主观任意的色彩家。我夸张他的头发的金黄,甚至用橙黄色调,用各种铬黄和淡柠檬黄。在头部的后面,我画的是无限,一个我所能调制出来的最饱满、最强烈的蓝色平涂背景,而依靠把明亮的头放在饱满的蓝色背景上的这种简单的配合,我得到一种神秘的效果,有如在蔚蓝天空深处的一颗星星。”

梵高把自己的《向日葵》说成是象征着感激的作品。充满阳光的阿尔小镇为他阴郁的心情打开一扇天窗,他以鲜明的黄色表达他的感激。随着精神病不断发作,梵高的色彩开始带着悲剧的意味。临终前的那幅《暴风雨天空下的田野》,用青色和绿色所画,充斥着悲哀和绝对孤独。那幅可以说是绝命书的《落着乌鸦的麦田》,金黄色的麦田、普鲁士蓝的天空、成群飞翔的黑乌鸦,似乎预示着死亡的降临,一种灵魂深处的绝望和沉寂。

纵观梵高的一生,他全部最杰出的、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六年中完成的。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文森特・梵高。

(责编 知闲)

上一篇:螺蛳粉与河南烩面 下一篇:明净素雅如何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