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横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

时间:2022-09-10 07:30:09

对我国横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

摘 要:马龙是中国乒乓球男队近年来培养出来的主力选手,在巡回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世界大赛中技战术发挥也还欠稳定.因此,对其比赛中技战术特征的总结与分析,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现马龙技术全面,战术灵活多变,发球主要以正手侧上和侧下旋为主,落点多在左路中路和左路近网区域.接发球落点多在左路底线和中路近台.相持中,侧身得分率最高,而正手和反手的得分率都比较低,侧身是其相持中的主要得分手段.马龙正、反手两面进攻技术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正手,此外,要体现“凶狠快速、积极主动、灵活多变”的特点。

关键词:乒乓球 马龙 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18-02

中国乒乓球队能够在乒乓球运动史上保持几十年的长盛不衰,与重视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中国乒乓球男队涌现出的新秀―― 马龙,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技术打法全面,技战术使用合理,并在国际乒联公布世界排名为第一名,曾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了男单冠军,随着马龙在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中获得的好成绩。以下通过分析马龙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点和规律,找出马龙的技战术存在的问题,根据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对马龙技战术不足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为马龙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1 结果与分析

1.1 马龙对王皓的技战术分析

比赛结果4∶0(7,12,8,7)。

从表1可以看出,马龙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52%,没有达到及格,使用率为26%,刚及格,从录像中观察,马龙在抢攻段还是比较主动的,发球上就直接得了4分,说明了马龙在发球这个环节运用的较为合理、有效,使其发球技术构成了一个直接得分和争取进攻主动的体系,马龙以发近网中路和反手位小三角的高抛左侧旋为主,在发抢过程中,进攻路线多变,角度大,发球直接得分多是以发反手小三角的侧下旋赢的。

马龙在接抢段得分率为55%,达到优秀,占据一定的优势,发球后的控球能力比较好,但是发球的质量不是很高,给对手制造了抢攻的机会。接抢段的使用率为14%,不及格,说明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前三板的意识不强,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前三板的争夺。

马龙相持段得分率为59%,使用率为54%,都达到优秀.从整场比赛来看,马龙与王皓相比正手弧圈与反拉反带的能力比较强,在进行正手相持的时候占据上风,马龙拉球的旋转比较强,落点变化比较多,通常拉出的球都带有一定的侧旋,给王皓的回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整场比赛中,马龙击球的质量和速度都要比王皓要强,在球的处理上更加的细腻,王皓则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其优势,被马龙所牵制。

1.2 马龙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比赛结果4∶2(8,-9,10,-10,7,5)。

从表2可以看出,马龙的发抢段得分率为70%,达到了优秀,使用率仅达到26%,及格,具有相当的优势。从记录的录像数据可以看出,发球直接得6分,发球后抢攻得8分,说明马龙的发球质量很高,威胁比较大,造成对手接发球直接失误或回球质量不高,发球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为自己积极进攻创造了相当好的前提条件。

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为58%,达到优秀水平,使用率为17%,不及格。从比赛的视频中可以看出,马龙在接抢段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接发球时两次回球直接失分,说明马龙在接发球的处理上还欠稳定。但是接发球后抢攻积极,对于不能抢攻的球也做了很好的控制,为主动相持创造了条件。

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46%,达到良好,使用率为56%,达到优秀。马龙对于在前四板不能掌握主动时,在相持的时候往往会将其稳定的相持能力发挥的很好,化被动为主动,攻势凌厉。而且他正手的得分率远远高于反手。

2 结论

从对马龙的五场比赛的三段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马龙技术全面,战术灵活多变。在发球抢攻段中多以主动进攻为主,而且攻防转换的能力以及相持能力都比较好。 在接发球判断比较清楚的情况下,接抢段是马龙的主要得分手段,马龙反手拧拉和台内挑打也很有特点,出手快、突然性强,往往使得对手反应动作不到位而失分。马龙相持阶段正反两面技术相当,能攻能防。脚下步伐移动较快,连续拉冲能力强,在和正手位和对手对拉往往能够占据优势,反手一般都是侧身和反手拉。

参考文献

[1] 杨磊.我国优秀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教练员天地,2010,6(10):30-31.

[2] 白帆.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运动,2010,2(6):8-11.

[3] 樊蕾.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李晓霞的技战术分析[J].高校讲坛,2010(9):134-166.

上一篇:滑动轴承的概述 下一篇:煤炭企业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