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上美的教育

时间:2022-09-10 07:21:46

浅谈语文课上美的教育

近些年来,某些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实施学生品德教育一再持反对意见,但我始终坚持认为:语文课可以、也应该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符合语文学科性质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就不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引导,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很多文章都适合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材料,如:小学课本《搭石》借搭石的默默无语、无私奉献来赞扬那里的人们的善良淳朴、敬老爱老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这篇课文中,让学生善于从平凡的实例中去发现美、表现美、传播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课文中“上了点年岁的人走过小溪时,踩到了不稳的石头,不管多么着急,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到平整合适的石头搭上,再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离去。”体现了老人的勤劳,无私,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通过这个实例教育学生要有美好的心灵。为别人着想的美德。又如,课文中人们走搭石,“每当上、下工人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体现走搭石的人的协调美。水光和人影两相和的自然美。通过课文细致的动作描写,对学生进行在生活中要有团结协作,保护自然的思想。再有,课文中,两人走搭石,那种招手礼让,让对方先走的美德。要是有老人和年轻人过小溪。年轻人总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小溪。体现了那里人尊老敬老的品德,通过这个事例,教育学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需要我们做的事。如:在校园中弯腰捡起身边的垃圾,在上学、放学路上扶起摔倒的同学,在公路上扶着残疾同学过人行道等。对学生进行美好心灵的教育从这些简单的事情中去学会做人的道理: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无私奉献的人性美。从文章中去体现语文课的性质。 从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读到亲情、爱情和友情;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强的民族精神;可以体味自然之美,陶冶美好的性情。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文章的思想性正确引导学生,我认为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利用语文教材,在语文课上进行学生的品德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语文课本身感彩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就能使学生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达到“学文明理”的效果。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我抓住斯科特队在遭受失败的打击下,与突然遭遇的恶劣天气进行惨烈搏斗,最后接连悲壮死去这一情感触发点,倾注全部感情向学生描述了斯科特及队友在死神面前英勇无畏的种种表现,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其认识到,生命在尽头时尚且能这么辉煌绚丽,那么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该热爱生命,珍惜时光,不让我们为自己留下更多遗憾。在语文教材中,可依照以情载理、情景交融的文章很多,要教师把握得好,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陶冶学生性情。

2. 以情导行,深化情

依照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在语文课中,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是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除要完成知识目标,还应考虑课堂情感的外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达到“智育”“美育”“德育”等几育并举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雕饰的瑕疵。如果我们就其不足在他们面前滔滔不绝的说教,他们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认为我们可笑。如果你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中,利用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委婉指明其不足,相比以前一种方法,学生会更喜欢这一种。我班小向同学与某科任老师产生了矛盾,明明是小向不对,但任这位老师怎么说,他都不觉得错在他身上,反而认为是老师故意找他的茬,而且据这位老师说,当时小向态度还很偏激。上语文时我就讲《送东阳马生序》,讲到宋濂从师求学的艰难,对老师的态度时,我就顺便展开,从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简单说起,再联系现在学生、家长、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及评价,特别举出了与小向相类似的例子作分析,让小向在学语文的过程中,看清了自己的错误。课后,小向主动找我联系那位老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因此,通过语文课将学生置于情景中,顺势利导,也不失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又一好方法。

3. 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陶冶其情操

今天的小学生接受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美好的东西,他们更乐于接受。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学生品读文章、观察生活,欣赏自然美景等激发其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自然的良好行为,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资源的课程教育功能。利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著的,但也应把握好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毕竟是人文性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老师不能篇篇文章或经常这样做。即使教学中有这个目标,它也只应是次目标,因此,不宜用课堂上的较多时间来完成。还有,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个过程应是自然而然的,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接受美的教育,即做到潜移默化。利用语文课实施美的教育,是语文课程改革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我愿这朵小花越来越艳,越来越美。

上一篇:论乡镇中学校德育管理创新探索 下一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