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10 06:24:24

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钢铁、水泥、玻璃作为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其生产技术和规模在国内已趋向成熟,严重的产能过剩、资源能源短缺及环境大气污染等问题正在倒逼这些优势产业向海外转移。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模式选择和区位选择探讨了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河北省优势产业;产能过剩;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必要性

1.全球经济活力低下,国家“去产能”形势严峻

整体上看自美国首爆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依然陷入困境之中,欧债危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等都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低迷阶段。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连续四年未达成既定目标,国内企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品牌及人才竞争优势不断降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日益加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等,都使得“去产能”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2016年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国内外的双重压力迫使国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促进优势产业的海外转移与投资,扩大海外建厂规模与销售市场,就近利用东道国资源与技术,来解决国家环境问题、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途径。

2.省内优势产业边际化明显,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改革开放后我省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省内优势产业走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这些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与成果创新。但由于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这些边际产业存在着向资源丰富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东道国转移的需求,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及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省优势产业“走出去”更是面临着升级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优化对外投资方式等压力。一方面其在国内存在着生产结构低度化,包括产业附加值低、高资源消耗、技术创新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急于破除“中国制造”约束,期望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达到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与优化利用,这些都要求我省需全面提高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质量与等级,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改造核心技术与升级产业结构来解Q省内所面临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矛盾,以不断实现出口规模的扩大及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3.企业粗放生产现象严重,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

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作为河北省优势产业的同时也是资源能源高消耗型产业,由于长期大规模消耗能源资源所进行的粗放生产引发了包括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资源环境约束紧张等问题,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以推动过剩产能转移。2016年9月河北工信厅提出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现状核准要求,对产能瞒报与违规新建行为要于2016年底处理完毕,大多数企业在生产中亦存在技术创新含量低、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通过推动我省优势企业走出去,达到企业海外发展多元化,并且提升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省内走出去的企业与东道国相关企业的集聚效应来追求打造高端国际产业链,增强地区辐射效应,不仅为本省新兴企业发展提供尽可能的空间,也通过技术外溢促使省内优势产业加大向外转移的步伐。

二、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现状

1.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行,河北省企业走出去速度不断加快,对外投资规模亦在不断扩大。由河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得知,2015年河北省对外投资总额达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8%;中方对外投资额高达23.5亿美元,增长率为51.7%;核准对外投资企业131家,增长8.3%。从总体数量上看,截止2015年河北省累计在境外设置投资企业达756家,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省企业扩展投资的重点区域。另外在海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优势产业对外投资方式也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境外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转换,通过投资方式的有效转变,来实现产业链扩展延伸,达到对外投资结构升级与优化。

2.亚洲、非洲、拉美地区成为优势产业走出去的首选区域

为解决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市场容量不断降低等问题,省内优势产业在五大洲地区不断扩展投资的同时,更趋向于南亚、西亚、非洲、拉美等自然区位优越、生态及市场容量都较大的国家。另外,一些国家所拥有的矿产能源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也成为我省向其投资的一大吸引力,如越南、沙特阿拉伯、伊朗、老挝、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都是我省优势产业海外投资的集中地区。研究发现,钢铁、水泥、玻璃这三类优势产业向海外转移都存在以下倾向:环境趋向型、资源趋向型及市场趋向型。从世界范围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潜在的消费市场及市场容量,同时大规模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持续增大的政策优惠力度、自然禀赋优势等都使得亚洲、非洲、拉美地区成为我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首选区域。

3.投资主体以大型国企及集团联营为主向国企与民营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转变

我省优势产业“走出去”主体表现为多样化的发展倾向,投资主体以大型国企及集团联营占据主要地位向民营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转变。根据河北省商务厅公布的关于钢铁、水泥、玻璃产业相关的境内投资主体信息,其中河北宏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金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廊坊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非冀东建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集团;其余投资主体为均为中小民营企业。可以看出,民营企业逐渐占据我省优势产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投资主体亦不断呈现多元化。

4.河北省优势产业境外投资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投资成效来看,河北省境外投资取得了一定的优异成绩。就钢铁产业来说,如霸州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太平洋有限公司30%的股权从而进一步并购印度尼西亚的钢铁项目;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在泰国建设年产60万吨的生产带钢项目;河北钢铁集团增持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瑞士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股权至51%,成功拓宽其国际销售渠道,此外,河北钢铁集团和中非基金、南非工业发展公司等共同出资4.93亿美元,认购南非PMC公司74.5%的股权,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工作,河北钢铁集团将以最大股东身份主导PMC公司的运营与管理。就水泥产业来说,2016年9月我省在境外投产在建水泥产能达468万吨;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投资建设的100万吨水泥年产量项目,不仅开发占据了大量的非洲水泥市场,也为省内去产能腾出了更多的开发空间;在缅甸、赞比亚、越南分别扩建年产100万吨、130万吨、280万吨水泥厂。就玻璃产业来说,河北壮大玻璃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亚多多马投资建厂,同时投资3亿元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建设玻璃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截止2016年7月我省将近10个产业园区于国外建设完成,包括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加拿大泰瑞斯工业园、河北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印度产业新城等,通过这些规模化工业园区建设,可在进行对外投资的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规模的目的。

三、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

1.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走出去的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企业为我国的传统大型企业,国际经营人才除需具备变革企业内部管理及生产制度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了解当地语言与文化风俗的能力,国际贸易与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按照国际惯例处理海外并购业务及管理海外并购企业、及时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国际经验管理人才在河北省“走出去”的过程中属于稀缺资源,并且我省优势企业跨国经营经验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加之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的差别,导致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且成本高,从而使得企业培养国际经营人才的积极性不高。

2.对外投资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易受限制

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规模相比其他省份来讲规模较小,且目前为止竞争力低下、投资项目小且少的民营企业逐渐为投资主体趋势。同时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多为传统的制造业,大量地推进此类产业进行对外转移必然会导致技术知识密集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业的投资量的减少,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原本具有优势的产业并未发挥其所具有的真正优势,再加上民营企业发展实力相对较弱,势必影响我省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与发展。另外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优势产业主要投资目标区域为亚洲、非洲地区,而市场竞争力较强、经济发达度高的欧美国家则相对较少,这反映出我省走出去的优势产业多为资源及市场获取型,而相关的技术获取型较少,产业区域分布亦不合理。

3.投资主体抗风险能力差

河北省对外投资主体经济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走出去的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及过剩产能的生产,使得资金储备不足且并购经验少,同时较低的生产技术水平使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以及东道国本土公司的激烈竞争过程中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这些优势产业对外投资的进一步扩张,并且这些产业在矿藏勘察、当地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变更方面风险均较大。再加上境外投资审批程序复杂、对外投资信息获取渠道少、资金储备有限、融资担保难等问题都使得我省优势产业出去面临一系列挑战。

四、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路径选择

1.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模式选择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方式的多样化,我省优势产业走出去也已突破原先单一的绿地投资为主,逐步向跨国并购、独资、合资等方式转变。具体来看,模式选择发展方向为:第一,通过战略合作与产业集聚组织形式进行对外转移,我省优势企业走出去主体中民营企业逐渐增多,缺少龙头企业牵头合作则较难达到规模经济,因而可实行工程外包来与我省钢铁、水泥、玻璃产业组成战略合作共同体,据统计,我省2015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35.7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各类劳务人员7381人,实际收入总额725万美元。同时扩大与省内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往来,较好地解决企业走出所面临的融资与担保问题,从而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对境外资源市场类企业股权进行跨国并购,目前我省这些传统优势产业面临资源、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矛盾尖锐和市场需求萎缩,跨国并购不仅可以解决我省资源环境约束紧张的压力,同时利用并购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不断促进我省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能力的强化,如2016年上半年河北贝尔木业有限公司并购俄罗斯伍德大陆股份有限公司森林采伐及加工项目、新奥生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购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联信创投有限公司100%股权项目,设计并购金额分别达3500万美元、4.7亿美元,此已成为企业开发海外资源、扩展产业链、拓宽市场份额的重要渠道。

2.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钢铁、水泥、玻璃产业虽为我省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高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成本的产业,我省目前主要是向亚洲、非洲及拉美地区进行这些优势产业的区位转移。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资源能源丰富、市场及生态环境容量大,而且有一定承接基础。这些产业对外转移分为三种类型:市场趋向、资源趋向与环境趋向。虽然近几年我国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大量增加,但排除对外投资升级和技术、管理经验学习的需求,类似这些传统制造业的世界整体产业布局逐渐由发达经济体向潜在经济发展地区转移,尤其对我省来讲,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庞大人口基础和消费潜力、低廉劳动力、优惠政策的实施、充足的自然资源等都无疑可以很好地解决省内面临的产能过剩、资源消耗不足的困境,其中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及非洲的尼日利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都是我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的理想承接国。

参考文献:

[1]王永钦,杜巨澜,王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制度、税负和资源禀赋[J].经济研究,2014(12).

[2]付红,徐田柏.河北省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学刊,2011(11).

[3]陶静静.河北省高耗能产业“走出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4]白晓玮.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张年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分析[D].同济大学,2007.

作者简介:马文秀,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投资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

孟 彤,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丁冉冉,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本论文是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发展路径与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5YJ107)、2013年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外向直接投资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从日本实践谈起,项目编号:13YJAGJW005)研究成果。

上一篇:“系企一体 前校后店”式产学研合作提升为行业... 下一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宣传工作法律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