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0 05:07:23

议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一种强有力、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使教学效果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做到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既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广阔而又精彩的世界,又优化了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巧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创设环境 优化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学所发生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我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现如今,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课堂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那如何更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语文教学中呢?我认为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设计教学过程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创新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而信息技术恰恰集文字、图片、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连同教师的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广阔的学习场所,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习资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我们增加了无限的“超文本资源”,使教学资源的来源不断地向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要想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扩大化和最优化,我们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科的特点,优化组合多媒体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弛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从而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最佳的教学课件,反之,会功亏一篑。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舞动的北京》一课时,她只是利用了视频资源,把当年揭晓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时的情景播放了出来,学生们是感受到了当年人们的热情、激动,但试问一下,这篇课文到底要让我们学什么?你的视频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的热情也是高涨的下不来,如何进行后面的教学?如果这位老师当时做个适当的调整,缩短视频时间,并结合着课文内容设计几个问题,把学生适时地引入下一个环节,让会徽的组成和寓意凸显出来,怎能会收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教学过程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1、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有些教型结构只有经过直观展示,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例:《鸟的天堂》一文中对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景象的描写,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带入课堂中来,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我们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首先从网上寻找有关地球面貌的图片和资料,再将课文内容与相应图片资料结合,制作成课件。学生通过课件中展示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感受到地球原本是多少美丽、多么迷人。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地球变得满目疮痍,看后令人十分痛心。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图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受到地球对我们人类是多么慷慨,而我们带给她的却是巨大的伤痛。丰富的图文资源展现了语文教材所特有的人文因素,学生从中感受到地球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时对地球母亲寄予无限关怀。现代教学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了知识的立体化与丰富多彩,还充分发掘出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学生学后感受十分深刻,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地球母亲最强烈的关爱,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在此集中体现。

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它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

2、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如教学《火烧云》,教师利用课件生动地展示了天空中的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多的画面,各种各样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各种形状的云变化多端,令人惊叹。真切动人的画面,富于感染力的音乐勾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学生体验到火烧云的美丽、神奇。学生通过欣赏、体验,画面转变成十分美妙的语言。媒体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学生认知体验十分独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现多元化,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维发展倾向。

3、合理、有效利用现代媒体的信息平台,可增强实践性,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践行”的场所。现代教育媒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决定了它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舞台,交互式的课件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提供了条件。

如教学《精彩的马戏》,学生调动教师设计的课件、屏幕上出现目录:①字词学习;②研读课文;③巩固练习;④扩展升华。学生可自己点击鼠标,选择某一项学习内容,每一部分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程序,让学生按自己需要点击进入课件内容,选择学习。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实践,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加了个体独立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人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

4、合理、有效运用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与此同时,以计算机为学习工具,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还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真正使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让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力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尝试与探索,继续寻找最佳途径。促进学生的能力、智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信息技术之花更娇,语文学习之果更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3]陆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宁夏教育,2006.3

[4]许静: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菊苑,2002.9

上一篇:谈谈初中现代文的阅读教学 下一篇:乐在中学生语文兴趣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