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10 04:47:39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及对策探讨

摘要: 本文就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沉陷现象展开了研究,探讨引起沉陷的原因。认为自然条件和地址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路基的施工组织等主观因素共同导致了路基沉陷问题的发生。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公路路基沉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ubgrade settlement on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cause subsidence of. Think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ddress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 and the roadbe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of subgrade subsidence problems of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a common cause. In turn, on the basis of the targeted measures and solutions.Key words: Highway roadbed subsidenc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特别是在近年来发生的建筑工程事故现象,使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尤为关注。公路路基沉陷作为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但又很难杜绝。因此,研究公路路基沉陷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公路路基沉陷

1.1路基沉陷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基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 , 才能保证路面强度稳定和平整。路 基 沉 陷 变 形 是 高 速公路常见的病害 , 是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 因此,在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 尤其是对软土路 基 的 处 理 措 施 必 须加 以 重 视 , 对 影 响 路 基 强 度 和 稳 定 的 因 素 进 行 综 合分 析 , 采 取 切 实可行的措施, 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

1.2路基沉陷的原因

1.2.1施工不当造成

这种情况在过去的施工管理体制水平上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为同一单位时,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意识的偷工减料行为,便会出现质量问题。如填筑顺序不妥,在标段结合部、段落(含填挖)结合部、桥涵台背部、半填半挖部、原地面与填土结合面上的局部坑洼部等处形成局部压实度不足;如山岭区的深、窄沟处由于机械运作困难,成本高,极易发生倾填。盲目采用大爆破,不遵守施工操作程序,施工机械不配套,工程检测、实验手段不完善,管理不严等因素。

1.2.2设计不当造成

主要表现在设计单位、主设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水平较低,经验较少时;或由于受投资等其他客观外界条件限制,勘察不全面,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如对高填方路堤地段范围内的地质勘探、土质分析重视不足,因而给工程项目的设计留下隐患和遗憾。较易被忽视的有以下几方面:1)煤矿采空区的塌陷;2)路线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未做妥善处理,地表设施不完善,形成局部积水;3)路堤原地面下较深层存在流动软卧层等。

1.2.3现行规范存在缺陷与不足

(1)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如处于山岭重丘区的横向半填半挖路基,从理论上讲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一般其填挖部分均难达到同等强度形成整体。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常常会沿原坡面处出现裂缝或下沉;

(2)挖方路堑的压实厚度问题。特别是路床范围内,规范对0 cm~30 cm厚度内规定压实度要达到95%,而对30 cm~80 cm则无指标要求。实际上,据测定在路床底面以上范围内,行车荷载对路基土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路床范围内又是受冻融侵害区。因此,规范规定只要求0 cm~30 cm厚度达到95%的压实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挖方路段路面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其次,根据多年的养护管理实践,对挖方路段除石质及砂砾质外,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边沟的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确保路基稳定,不致发生翻浆。对湿陷性黄土路段,应完善排水设施,对路床范围内应进行换土处理。

2 应治理公路路基沉陷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使公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公路路基沉陷存在的危害,必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使路基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技术上有填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注浆法是比较常用的措施

2.1 管理方面所需采取的措施

2.1.1 加强公路工程的勘察、设计管理

要加强对公路工程的勘察以及设计管理,尤其对高等级公路的地质勘探,土质分析,要高度重视,要全路段范围普遍进行,特别是地质不良地段(如液化地基、采空区)应作为重要工点加强勘探,做出妥善处理。路线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或其下可能存在软卧层的情况,确实不可避免时须作换土或改善土质的处理设计;以及由于修建路堤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而引起的地质水文变化可能使公路发生病害,也必须进行完善的排水设计,如加深加大排水沟,设置盲沟、渗水排水井等;路线通过盆地及河湖网汊地区也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应进行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2.1.2 加强施工管理

以国际通用的FIDIC土木工程合同条件为基础,形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单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首先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严格执行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逐道工序不准开工。加强招投标制度管理,确保中标单位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严格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因为施工企业界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装备水平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内在核心。

2.2 施工中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

2.2.1填土复填法

针对填料不符合规范造成的公路路基沉陷采用填土复填法。这种方法要求沉陷的面积不大深度比较浅,优点是经济,操作简单。填土复填法把出现沉陷的公路的填料挖除,重新整平压实,达到规范的压实要求,按照规范的要求用填料回填。回填的材料一般选用砂砾土。回填的时候,挖补的面积要扩大,同时挖成台阶形状,逐层的填筑,压实度比原来高出 1~2%。

2.2.2 固化剂法

在路基沉陷时,更换路基的填料受到限制,但是数量要求不多,此时可以在原来的填料中添加固化剂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就叫做固化剂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固化剂不同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同的特点,固化方法。石膏,石灰,水泥都是常见的固体固化剂,水玻璃则是典型的液体固化剂。在表层或者浅层土的固化时,用前者和土混合压实;在深层土的固化时,采用后者经过特殊的工艺将浆液注入土中。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土的情况分析选择固化剂。

2.2.3 粉喷桩法

对于 10m 以内的路基沉陷,粉喷桩法是非常好的方法。通过专门的机械将固体固化剂喷出,在地基的深处和软土搅拌,固化剂和软土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在原来的地基中就形成了强度非常大的桩体,改善了桩体周围土的性质,桩体和同承担了荷载。粉喷桩法施工中需要对固化剂的量,粉喷桩龄期,土样的含水量等有相应

要求。

2.2.4 注浆法

注浆法是解决公路路基沉陷的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比较好的方法。用注浆法使水泥浆液在适当的压力下,填充原有路基的空隙,形成新的路基实体,从而达到提高路基的强度的目的。液浆的扩散力和灌浆压力大小有关。对于不同填料和不同形状的公路路基,路基的密实度,强度,压力,钻孔的深度等都是影响灌浆压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很难准确的预知,需要进行现场试验。

3、结语

对公路路基沉陷问题进行防治,对于维护正常的汽车运输,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维持公路运输的畅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防治公路路基沉陷问题,巩固公路路基,在较高等级的公路建设里,可以保证公路的使用的质量,从而提高投资的收益,收到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必须严把每一道环节,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高速畅通。

上一篇:关于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分析 下一篇:关于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