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时间:2022-09-10 04:28:11

巧用小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既能操作学具,本身还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学具。巧妙地运用手势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化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小手;数学思维;训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小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一、利用手势帮助理解

(一)运用手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逐步发展过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直观形象帮助他们理解,而手就是最方便的道具。生动形象的手势,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二)运用手势理解算理

古语曰:“掐指一算”。可见,“指”能帮助“算”。简单的数的计算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从外现向内化转化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的、感性的阶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当然不会使用数手指头算,但是对简单口算不甚了解的、以及掌握新口算方法较慢的孩子来讲,通过数手指理解算理是一条捷径。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8,就可以先想见8想2,伸出左手2个手指;再用右手伸出54手指表示个位上的4,想2加4等于6。

二、利用手势帮助思考

(一)用手势画简图

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中低年级的学生在画图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变化的情况不容易画出来。用手势表示,就是一种简易的图,有些时候恰当运用手势再加上图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如:在学习行程问题的时候,画图的作用十分突出,而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画,或者图画出来了但还是不明白意思,尤其是对于路程和距离不能区分。这时候,我让学生先用手势比一比,再画一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学生用两只手表示两个人,通过手的运动,直观形象地看到他们是怎样走的,哪里是路程,哪里是还没走的,哪里是多走的。

(二)利用手势理解数量关系

一年级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学生用两只手,表示和起来,拿出去。判断出题目用加法还是减法。在二年级刚接触除法的时候,学生分不清什么时候用除法,什么是包含除,什么是平均除。于是我和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题意,理解数量关系。两臂伸展,双手张开,就像抱着一个大西瓜,这就是总数。如果题目中说了平均分成多少份,就用一只手做刀切下去,求其中的一份用除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先运用手势帮助思考问题,再慢慢提升为用画图进行理解,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手势加强记忆

(一)利用手势记住植树问题中的规律

在学习植树问题时学生常常弄混什么时候棵数比间隔数多1,什么时候棵数比间隔数少1。这时候,我让学生用手来记忆。5个手指就是棵数,手指缝就是间隔,这样一目了然,学生每次伸出手就能正确区分了。我们的手隐含着间隔现象的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住植树问题中的规律。

把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全部伸开,把手指当作树,把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当作间距,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l;一端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1。这一规律还可以应用于生活实际――锯木头、数楼梯、钟打点等有间隔的实例。

(二)利用手势记住画角、量角的方法

学习完画角和量角后,学生总结了方法,每天上课前两分钟学生都会背诵一遍怎样画角和量角,可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每次操作时,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做。于是我教他们,不仅要背诵,还要动手,就像手中拿着一个大量角器一样,边背边演示,这样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画角和量角。

(三)利用手势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长度单位”,让学生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用手指表示单位,指缝表示单位间的进率。大拇指看作千米,食指看作米,依次中指为分米,无名指为厘米,小指看作毫米。同时规定: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大指缝表示进率是1000,其他指缝表示进率是10。这样在计算长度单位进率时,如果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两个单位间隔几个小指缝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记着拇指缝加3个“0”。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则反之。

掰手指,学数学,让学生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既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有效培养思维能力,真是一举多得。手势在数学教学上的功效是妙不可言的。只要教师善于开发、挖掘、利用,学生的“手”就会变成一张会说话的“嘴”;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把能破解疑难的“钥匙”,一架传递情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孙花.《新课程导学》,2014.20期:91-91

[2]胡剑静.《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2):122-123.

上一篇:边远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