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增强学生体质保驾护航

时间:2022-09-10 02:48:43

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增强学生体质保驾护航

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已然在下降,无论从哪个角度做怎样深刻的检讨和分析都难为尽,最为重要的还是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育,我们必须尽职尽责,服务好祖国的下一代,把他们培养成身康体健、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因此,从教育自身入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体质与健康持续下滑状况,刻不容缓。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在“顶层监管”与“基层落实”上“握手成拳”,夯实“基础保障”,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管,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成效,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近年来,我们连云港市强化制度、队伍、物质和机制保障工作,全市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维持在较高水准。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新生体质测试中,我市连续四年各项素质指标和综合评价稳居全省前两名。

一、主动设计,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有些学校管理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依然存在。体育课被忽视,文化课挤占了体育课,学生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自然会受到影响。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就要主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引领学校全面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初、高中毕业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时和其他体育锻炼时间,为体育活动留下足够时间。要把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及内容排进课表、列入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活动内容改革的力度,转变观念,紧跟课改步伐,让学生乐于接受的项目进入课堂,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带给学生快乐的课堂。三是要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不对文化课成绩排名,不盲目追求升学率,严禁教师“拖堂”侵占学生课间休息、锻炼和活动时间;要全面推进体艺“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二、高度重视,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队伍保障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时分别增加了50%-100%。但体育教师的数量并未得到相应的增加,造成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例远远高于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常年超负荷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体育师资数量不足,体育名师更少,体育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严格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要重视保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在岗培训计划,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等知识,把培训作为一种福利向体育老师倾斜,从而切实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杜绝“体育教师无培训”、“同工不同酬”等现象的再度发生,从多方面提升体育教师从事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三、改善设施,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物质保障

课外体育活动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众多的学生参与,对场地、器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学校场地和器材供不应求,从而成为制约课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瓶颈”。

突破制约学校体育工作的“瓶颈”,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体育专项经费要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不含场馆建设和大型运动器材配置)。其次,作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按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搞好硬件建设,改善活动设施,强化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管理,提高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第三,充分发挥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量做到一材多用,如用手榴弹和实心球组合成简易的保龄球游戏;体操棒和小皮球可以当作垒球来打……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强化评估,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机制保障

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千方百计保证“全面发展”落实到位。但在教学实际中,在一些中小学校,体育被视为“副课”,每周仅安排一两节体育课,还经常被其他课“占用”。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学校应把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一小时锻炼时间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系统,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并且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评价系统中的权重系数,建立一套包括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在内的有效的管理和督导长效机制。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这项工作列为对学校日常工作检查、年终目标考核及有关评优评先评比内容之中,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不断加大行政监督力度,提高制度规定的执行力,确保“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落在实处。要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地方年度报告制度,向社会公布抽查复核结果,将学校体育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从制度上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保驾护航。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

上一篇:例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引导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